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朱其:这些年美院教育已经滑坡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4-23 18:19:12 | 文章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前不久,批评家朱其被聘为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方向硕士生导师,在学院的教学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的时候,他在798艺术区开办了“当代艺术高级研讨班”,目前第一期研讨班课程已经结束。据了解,反响还不错,微博上还有人咨询下一期研讨班课程的问题。

当问及开班“当代艺术高级研讨班”的初衷时,朱其说主要是为了给大家补补课,讲讲那些在美术学院里学不到的东西。研讨班课程对象偏重于艺术家,内容涉及艺术史和文史知识,开设的5门课程在国内的学院里基本上都没有:中西艺术史比较、20世纪西方艺术理论、其他门类的先锋艺术史(包括先锋音乐、先锋电影、先锋建筑、先锋文学等)、视觉文化分析和后共产主义研究。

其中“视觉文化分析”主要是从二战后的文化理论角度去看待视觉文化。据朱其介绍这个课程在上世纪80年代的西方就已经成为了新艺术史的课程,即从泛文化理论角度去看待视觉图像,这样一来就可以把视觉图像跟人文认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国内的美院还没有开设这样的课,他们更偏重于从造型写实到多媒体的技术课程,没有文史训练。朱其说,“现在的装置、多媒体,包括绘画,太偏重于形式语言,我们的创作越来越设计化和形式主义化。”后共产主义研究这个课程主要是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会讲到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这块知识。

通过研讨班的开办,朱其也感受到了80后艺术家的转变,许多前来学习的艺术家表示在美术学院除了练一些技术,没学到什么东西,他们愿意重新充电,有很强的阅读欲望。“这个其实是一个挺好的现象,这也是我开了这个班以后才感受到。他们对过去10年美院的教育感到失望,有些美院盲目扩招,一些教师内心也很浮躁,忙于自己挣钱,没有好好钻研美术教育,我觉得这些年美术学院教育已经到了滑坡的地步。”

目前国内高等艺术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我觉得目前主要偏重于语言的技术训练和形式主义训练,艺术史论和文史训练不够。比如西方美术史二战以后这部分在通史教材基本不涉及,古典艺术的教材也还是20年前的教材,内容太老化,所以按理说西方美术史教材应该是重新编写。中国美术史部分,像现代美术史还是按照社会现代化进程来编写的,是一个文化史的角度,而不是美术史,古代部分主要还是以文人画、水墨画的线索为主,像佛教美术等好多部分都简单化掉了,比如敦煌丝绸之路这一部分的美术史过于简单化了,丝绸之路佛教美术部分的内容其实非常丰富,目前的课程基本上是一带而过。中国美术史教材有很多内容也需要重编。艺术理论的部分不管是西方现代艺术理论,还是中国艺术理论都没有一个概论教材,主要是画论部分的内容。

其实艺术教育这一块教材滞后是比较大的问题。

现在主要是教材滞后的问题,很多还是20年前的框架,许多新的史料、新的考古发现,或者新的学术观点都没有吸收到教材中。

您研讨班的课程设置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以中西艺术史比较为例,从民国以来,大家的艺术观念里存在许多常识性错误,甚至好多美院在教学过程中,还有社会上媒体的报道中,依然在重复这些常识性的错误,比如,“西方写实,中国写意”这一观点。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写实,比如北宋时期的绘画中写实是非常好的,敦煌石窟壁画中也有透视;而西方也有写意,尤其是在18、19世纪的风景画中,所以不能简单化地认为“西方写实,中国写意”。此外,很多人会把20世纪艺术看作是西方对其他文化一边倒的现代性影响,这个也是不对的。西方现代艺术兴起,尤其形式语言方面,其实受到亚洲艺术和非洲艺术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亚洲宗教艺术的影响更大。所以从世界艺术交流史看,并不是西方一边倒的影响其他地区。这种观点目前还没能够进入中国的美术学院课程体系,在美院还是持西方艺术影响世界的观点。这种观点其实是一种常识性错误,连西方人自己都不坚持了。

随着艺术的发展,作为学院应当对世界艺术有新的评估,因为我们的美院采用了西方的教学体系,素描、写生、造型训练,在美院的传统认识里,西方的油画、雕塑是人类美术史上最好的东西,但实际上并不一定是这样。我觉得中国文人画还是世界绘画境界最高的一门艺术,论雕塑的话,也不是西方最好,亚洲的佛像其实是境界最高的。西方最好的应当是建筑,比如哥特教堂。因此对世界各地的艺术应当在文化多元主义的视野下有一个重新评估,哪个地区的哪方面是最好的,我们原来认为是最好的东西,现在再看可能就不一定了,并不是绝对的,至少标准是可以探讨的,所以现在学院里的一些认知是有片面性的,在知识传授方面也是如此。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