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文化部举办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联络员培训班上,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成为了热议话题。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标准化如何兼顾地区差异?如何解决投入问题?怎样调动各方力量进行标准化建设?一系列的问题也对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挑战。
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的“小小莫扎特音乐馆” 集音乐图书阅览、视听、讲座、演奏、展览、培训、交流于一体,自2011年创办以来颇受欢迎,已经成为青岛市的公益文化名片。而在盛名之下,音乐馆也曾受到质疑:为什么公益性图书馆办的音乐培训还要收费?
对此,图书馆亮出“证据”:“三馆”免费开放意见中明确指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以外的公益性服务,要与市场价格有所区分,降低收费标准,按照成本价格为群众提供服务。”如此一来,培训收费是合理的,但是降低收费标准到底是降多少?由于培训的成本价很难量化,收费项目该收多少,也成为图书馆头疼的问题。“外面50元一节课,我们收20元?但是这个20元的标准是什么呢?”青岛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文革说。
这个苦恼并不只有青岛市图书馆有。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员会主任李承刚说,经常有一些文化行业协会找到他们,想借用文化场馆举办演出等活动,对观众收取低票价。“本来对场馆、对老百姓都是好事儿,但是多少是低呢?我们还得向物价部门解释定价的标准。后来干脆拒绝这些协会,宁可空着场馆,也不干收费这事儿。”
如果公共文化标准化建设起来了,提高型的文化项目收费是不是有章可循了?类似的问题是不是可以迎刃而解了?这是在联络员培训班上,大家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而且,标准化让文化服务形成制度。多了标准,就少了些随意性,文化服务也不会因为人的改变而任意改变。”李文革说。
其实标准化的意义并不限于此。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现代化的图书馆、大剧院堪称豪华,一个社区文化中心就有几千平方米,文化场馆更是全年无休,服务内容丰富多彩。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不仅缺乏硬件设施,一些场馆的开放时间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创新和多样性了。在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的情况下,标准化就显得更为重要。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说,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目标,是构建包括法规政策、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工作准则等在内的标准规范体系,它包括3个方面:体现各级政府责任、义务“底线标准”的保障标准;有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业务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业务和技术标准;针对各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项目、活动的评价标准。
如何实现标准化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已经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些标准,例如“公共空间设施和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10个月,支出责任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共同负担。”一些省市也已经开始了标准化建设,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规定:“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投入由各县市按人口输入量人均每年8元的标准,每年递增2元,用于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建设。”
然而,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这个新事物,不少人仍然存在着疑问。标准化是为了实现均等化,但是全国各地经济状况不一样,文化差异也非常大,文化部来牵头标准化建设的同时怎么兼顾差异化?对于不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欠账多,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仍需投入不少,标准化建设的钱从何而来?
比如,示范区创建按照东中西部提出了不同的标准,但是仍然不能规避差异。“在示范区验收中,我们有两项指标没有获得优秀,比如电子阅览室的覆盖率,主要是对电脑数量的要求,但是对于北京市朝阳区来说,我们认为wifi覆盖更重要。”北京市朝阳区文委相关负责人说。
“国家只是给出一个基本标准作为参考,具体的标准还是各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来制定,有能力的可以制定前瞻性标准。”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事业发展处处长白雪华说,“比如国家给出人均购书量的标准区间,最低值是全国人均购书量,最高值是国际图联的标准,各地可以自行选择区间数值。有的地区还没达到最低值,就需要中央财政给予补贴。”
以县为主推进试点
据悉,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从今年开始启动,到2015年底基本结束,周期为2年。试点以省为单位展开,由各省确定本省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试点分为综合试点和单项试点。综合试点以地、县级为主,单项试点以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为主体。
标准化需要调动各界的力量,执行起来会不会困难?一方面,文化部日前牵头成立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协调组由文化部、中宣部、中央编办、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大事项的协商和部署,这让包括公共文化标准化建设在内的很多重大建设不再是文化部门一家的事。另一方面,标准化的综合试点以地级市和县为主,“我们主要是想从县区开始,在省管县的体制下,县区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有利于公共文化标准化建设的开展。”白雪华说。
尽管如此,各地还是表达了对标准化的担忧:“标准化建设的标准与示范区的创建标准有些区别,如果在示范区进行综合试点,会不会与示范区的创建有些冲突?”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广新局文化事业处处长章佩茹说。
“标准化制定只是标准化建设的第一步,制定后怎么进行动态管理,怎么考核,都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虽然目前文化建设引入了第三方测评,但是公共文化还是需要专业性更强的测评机构。”北京市朝阳区文委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希望国家标准能够尽量细化和量化,同时也不能太过教条,为了标准而立标准。”天津市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滨说。
在白雪华看来,标准化建设应该比示范区的创建层次更高。“通过示范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这是标准化建设的基础,现在的重点是从制度化跨越到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