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探讨艺术教育话题“学”与“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3-10 11:04:14 | 文章来源: 新民晚报

自2月8日刊登了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副主任王远教授的《艺术教育如何面对文化困境》一文之后,央视网、大公网、新浪网以及全国各地的艺术和教育类网站都相应在头版转载了本文,反响相当强烈。尤其不少美术院校生的家长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足够重视,而专业人士认为这种现象还值得进一步探讨。艺术家们也感到:“学术并重”应成为美术人才培养与美术研究的一个原则。

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前副院长张培础教授牵头,王劼音、丁荣魁、陈谷长、罗步臻、凌启宁、奚阿兴七位老教授、老画家坚持8年至今的“水墨星期三”,让他们自然形成了“七老(均70岁以上)”沙龙。面对这个日趋严重的城市敏感话题,在艺术教育、高校、社会都接触良多的“七老”应本刊之邀,以所历所闻探讨了艺术教育的“学”与“术”。

近些年,年年热门的艺术高考、艺术类高校教育的现状,以及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等问题频频引起热议,无论是学生、学生家长,还是艺术界的相关人士都在高度关注着。由于成绩不好才选择艺考的想法已经成为普遍;高校内的艺术教育按部就班,让学生的创作如一个模子里刻出来。艺术家们也从这些怪象中意识到问题的严峻;画家、理论家均应“学术并重”,“博学无术”和“博术无学”均应反对!网友们也呼吁:确实需要调整艺术教育的模式!艺术教育的门槛有点低,中小学基础教育也要重视美育,艺考学子心态要端正,艺术价值取向应以学术为标准,众多文章值得反思!

凌启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前油画系主任):

以往,油画系是成绩顶尖的学生才能入,每年只招5人,能进来的学生无一不是文化课基础扎实并且热爱艺术的,连考三四年才考上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学生不断巩固基础,并且更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而近十几年我发现,美院普遍扩招之后,不但文化考分数线极低,而且美术基础也远远不够,多数学生是因为文化考成绩差,才“不得已”选了美院。这些既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又不热爱美术的孩子怎么能成功?

即作为美院教授,同时也是过来人的凌启宁老师,高中就读于市三女中,当时成绩优异的她,完全可以考取北大、清华,却出于对美术的热爱,最终坚持选择了考取当时的上海美专。而如今,有多少艺考生文化考成绩优秀?又有多少考生是出于单纯对美术的热爱而走上这条路的?很多人觉得成绩好的学生学艺术是“大材小用”,认为学艺术不需要好成绩,实际上恰恰相反,艺术的创作需要艺术家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不断进取的学习力,不仅是文化知识,更要推而广之到社会、文化上的方方面,越博学艺术也越有内容。另外,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清晰的思维,才能让艺术家更善于梳理自己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意图,从而孕育出自己的风格,不至于跟着别人走。没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何谈得上去创作?

王劼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前上海美协副主席):

中国文化有一定的私密性,以前文人画画、交流,诗人品诗,都有自己的圈子。教育也必然是保守的,老师要在大学里全部教给学生,就要先将传统知识整理成系统,而且大学里必然是教基本技法,创作里的思想内容是没法教的,具体怎么画也没法教,只能靠学生自己体会。而教育的这种系统性,必然是和艺术本意有冲突的,因为艺术就是要讲究突破传统,而整体地把技法教下去,就等于给学生套上了个框架,至于如何打破框架都必须要学生自己来解决。如何解决,就是靠自己的“学”。

艺术教育的矛盾和无奈绝不仅仅是国内才有的现象,即便是艺术发达的美国、欧洲等也一样束手无策。现代艺术思想与方法一定会有反叛精神,这或许是现代艺术发展最大的人文特征,它不仅体现在技法层面,更多的是思想与意识的精髓。

回顾美术史,那些知名现代艺术家都不愿继承传统美术,而是选择走自己的路。但他们的另辟蹊径并不是完全扔掉传统,而是踩在前人的肩上更上一层。通过接受更多新的事物,来更新自己的美术观,因此这些现代艺术家的作品能流传至今,成为今天的“传统”。如果他们在当时不愿接受现代思想的启蒙,又或是完全脱离传统天马行空,可能艺术也不会如此丰富精彩。因此,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不同,尽管有体现在传统的技术层面上的部分,但是更多地应当反映在思想的反思、自觉、创造上。尽管美院的艺术教育有保守的一面,但通过学生自身的学识储备和理念创新,还是会让真正的“钻石”发光的。

罗步臻(前上海虹口画院院长):

以前要进国画系要考国画写生,这在现在想想根本不可能,因为中小学根本不教这个。所以现在联考统一考素描,在按照成绩进专业,成绩好的进油画系,成绩差点就“只能”进国画系。中小学不教国画,导致国画系学生从零开始,基本上4年时间都在学基础。这也导致现在的年轻人不懂国画知识、不知国画深湛内美一样。

中小学不重视美育已经是多年的普遍现象,小中高最多也就教到简单的素描程度,无论学生兴趣如何、程度如何,都是统一格式教下去,再加上主课老师常常“借用”美术课时间,学生花在美术上的时间真是凤毛麟角。由于只教授西画技巧,大部分学校招收美术老师也多数选择油画系毕业生,连老师对国画知识都一知半解,又如何教学生画?

除了美育技巧的偏颇,有关美术史的教学也少之又少。大部分高中生连最基本的美术常识也不了解,梵高有什么名画?印象派有哪些代表画家?这样的问题就能难倒一大半学生了。如此不受重视的基础文化和历史教育下,艺术教育又何谈“学”与“术”并重?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