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学院教育中造型语言的生存境遇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8-04 09:55:08 | 文章来源: 艺术国际

  造型语言的研究与归宿

  如果有空间,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讨论造型语言研究的何去何从。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事物的发展也都会经历正反合三个不同的阶段,矫情现实主义的堂会或后现代艺术的庙会是否快要散场,这不仅得看是否有人敢捅破“天价做局”的资本泡泡,还得看看是否有第三种力量的崛起。艺术家关心是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美术史的逻辑,政府部门关心的是文化产业的版图,除了跑马圈地谁也不会具体关怀到艺术造型语言的演变,因此如果学院教育改革的框架设计能够正视这一具有重要意义而又被长期漠视的教学基础课题,那么还得是在岗第一线的教师挺身而出,责无旁贷。具体到研究方法的可能性,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出新,可否先对现存的造型语言结构和谱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梳理?然后要着重话语的活跃性、可替换性以及表现性方面的训练和实验,同时更要关注新思潮、新观念的生存语境,让造型的话语样式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如同互联网每年都会产生新的词汇一样,言语的创新是一种特定时间段的差异性创新,也是个体性生存体验的创新,这种创新势必会通过教学相长让学院重获学术的自治和自信,让学院改变中国的艺术格局。

  由此,我们呼唤新观念的产生,新的观念将来自对当下教育模式的反思。今天重提造型语言的研究符合时代的需求,既然现代科技改变了我们对于空间、时间以及人本身的认识,那么这种研究一定不是简单的传统回归。我们甚至可以想象新的造型言语特征:它既是实验性的更是表现性的,是艺术由内向外的情感呈现;它既是互动性的更是建构性的,是艺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基础上产生的学术资源整合,它既可以上承中国千年的写意传统,又可融会西方百年浇灌的现代主义精神,让我们每位在场的生命回归审美,让生命的言说更加从容,更具时代性和感染力。
   上一页   1   2   3   4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