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收藏家刘兰的当代艺术之旅

收藏家刘兰的当代艺术之旅

时间: 2010-07-14 10:24:16 | 来源: 艺术月刊
收藏 >

刘兰近照

作为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总经理,刘兰和汇通汇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她并没有止步于此,介入当代艺术的收藏成为她新的兴趣,而且一下持续了七年有余。出身于文艺家庭的她,从小就受到艺术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她27岁参观冷林策展的《现实:今天与明天 '96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时候,当代艺术在她心中还是一个“怪物”,这种感觉在七年之后,当她再次进入当代艺术领域时已经完全变成了惊喜。又一个七年即将过去,作为重要的当代艺术藏家,刘兰在她“心灵的游历和探险”道路上越行越远……

艺术收藏是一种眼光的探险

记者:在七年的时间内,您的收藏应该算是斩获颇丰了。去年在北京公社的个人收藏展已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基本的面貌,曾梵志、刘野、宋冬、岳敏君、张晓刚等艺术家的作品都有所涉猎,除风格多变之外,架上艺术和行为影像等多种方式都存在,在收藏这些作品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到现在有没有什么变化?

刘兰:初衷很单纯,就是觉得好玩,喜欢。收藏这件事是很私人化的东西,完全是个人的喜好和精神上的愉悦。至于艺术作品的形式,我基本上不会考虑,比如我最近就收藏了美国著名的影像大师Bill Viola的Video作品,古代家具、文房四宝也有收藏。收藏的变化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不同的时期对生活的认知和精神的追求是不固定的。另外还有现代社会和当代事件对自我的一种反馈,都会让你的思想和眼光产生变化。

记者:为什么对张晓刚的作品最感兴趣呢?

刘兰:仅仅从画面的风格或者是说一种感觉去看一幅画,我觉得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画面背后的思想。张晓刚的作品就属于后者,它们背后所蕴藏的一种历史会与你的生活经历、历史认知产生一种碰撞,这种碰撞才是艺术作品最有意思的东西。

记者:怎样来判定作品有没有吸引力呢?

刘兰:我个人的收藏标准主要是依据它的艺术经历和学术标准,艺术作品的精神很重要,如果我的精神境界都高于他的话,我会收藏他吗?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竞争,这才有意思!

记者:收藏作品时,会不会找收藏顾问?

刘兰:我主要和冷林先生谈的比较多,冷先生对东西方艺术都非常了解,除此之外,我经常和一些艺术家朋友交流,了解他们,从而了解他们的艺术。

记者:在以后的收藏中,有一个具体的规划吗?

刘兰:没有什么规划,艺术收藏本身就是一种眼光的探险。艺术品本身也具有一种能和你精神交流的东西,这种吸引力会促使我一直收藏下去。

《大家庭系列 父亲与女儿》张晓刚,布面油画,160x200cm,2008

我看中的是作品和艺术家

记者:如何看待画廊和拍卖行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的作用?

刘兰:拍卖行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一个二手市场,你可以在那里找到很多老作品。画廊是一手市场,直接策划、展览、经营艺术作品;只是中国目前的画廊大多不够成熟,他们的年龄比艺术家还年轻,他们的眼光多缺乏学术的支持,因此成长会很缓慢。

记者: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的发展,怎么看现在艺术市场的回暖?

刘兰:我从来不关心这些事情,价格的上涨下跌,回暖与否都与我无关,我看中的只是作品和艺术家本身。我毕竟不是买股票,没法跟金融股市产品相对比,所以它上涨也好,下跌也好,回落也好,都与艺术本身无关,我更关注艺术家的精神状态,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界,才能做出什么样的作品。

1  2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