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薛家窑泥陶:一门手艺传了几千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11-24 23:18:02 | 文章来源: 大众网-齐鲁晚报

  成品黑陶制品。   

制烧水壶代表了薛家窑民窑拉坯技术的最高水平,凹形的壶底厚度仅有2毫米。

  刘西余现场制作泥陶。

     泥陶艺人用脚和陶泥。 


  莒南县大店镇薛家窑村的泥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至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从南宋开始逐步形成产业规模,至明、清达到鼎盛期,其泥陶制品在鲁南、苏北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日常生活用品,其制作工艺在山东境内广为流传,并被带到东北三省、新疆、内蒙古等地。 

  一门手艺 八年出徒 

  在薛家窑村老泥陶艺人刘西余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泥陶制作的整个过程。 

  刘西余今年63岁,14岁开始跟着祖辈学泥陶制作,做了一辈子泥陶。据刘西余介绍,薛家窑泥陶制作工艺可分为取土、制坯、烧制三道工序。 

  刘西余说,薛家窑之所以成为泥陶产地,一是薛家窑人有高超独到的工艺,二是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土质。在薛家窑村西约三百亩地的范围内,有一种陶土层。据地质专家介绍,这个土层形成于第四纪,是红页岩经风化沉积而成,特别适合烧制器具。 

  刘西余一边说,一边在自家制作泥陶的拉坯轮前坐了下来,向记者演示泥陶制作技艺。他说,制出来的陶器好不好看、中不中用,制坯是关键。只见刘西余坐在拉坯轮旁,把和好的泥放在拉坯轮上,随着旋转的木轮,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就在他手中形成了。 

  刘西余说,产品的形状、大小、厚薄、高矮全在师傅的心中和手中,要想练成这种手艺,聪慧有悟性的年轻人需5年到8年方能出徒。 

  据介绍,薛家窑泥陶的拉坯技术能做到一次拉坯成型60厘米高,在全国同行业中一般一次拉坯成型40厘米高就很不容易。2004年来自紫砂陶器产地宜兴的制壶高手,见到薛家窑的拉坯技术,惊叹不已。 

  坯体做成后,再通过晾晒、烧制等过程,完整的泥陶制品就做成了。薛家窑初期只烧盘、碗、盆、罐、壶、缸以及建筑用的砖瓦,后来又发展烧制带有浮雕、透雕的高级艺术品。薛家窑泥陶曾发展到十几个大类、上百个品种。2000年,村里从事艺术陶制品的开发和研究的庄乾开曾获上海民间艺术博览会新人新作奖,其作品获临沂市首届民间工艺品展览二等奖。 

  鼎盛时期 数百师傅外地传艺 

  据莒南县文化馆馆长吴光斗介绍,薛家窑的泥陶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里曾发掘出土大汶口时期的黑陶觚形杯,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黑陶鼎、泥质黑陶杯盆、夹砂灰陶罐、器盖,岳石文化的泥质灰陶三足罐等,还发现烧窑的灰坑。 

  南宋时期,红袄军首领李全、杨妙真率部在马亓山安营扎寨,薛家窑成为红袄军抗金根据地。红袄军利用这里传统的烧制泥陶技术建窑开工,供部队所需,那时这里叫营子官庄。明洪武年间,从武阳迁来薛氏家族,这里的制陶业重新崛起,并且越来越红火,薛家窑出产的泥陶制品远近闻名,此地遂改名为薛家窑。 

  薛家窑人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泥陶制作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覆盖面很大的技艺流派。鼎盛时期,村里被外地聘请的传艺师傅达几百人。 

  一根高粱秸 烧开一壶水 

  据泥陶师傅们介绍,制烧水壶代表了薛家窑民窑拉坯技术的最高水平。此壶坯制作时,首先倒做壶底,壶底做成内凹形,以利于收火集温,然后倒过来再拉成壶体,最后上壶把、安壶嘴。 

  中华剪纸艺术大师、山东工艺美术大师、临沂著名高级工艺美术师王滨陪在《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一文中这样评价薛家窑泥陶:“莒南薛家窑民窑烧的凹底灰陶快壶,由于底部收火,加工壶壳薄,只用一根高粱秸即能烧开一壶水。” 

  一提起这点儿,刘西余当着记者的面敲碎一个旧壶。记者拿起凹形的壶底一量,厚度仅有2毫米。 

  薛家窑出产的泥陶制品大部分是日用品,特别是在塑料制品还没出现之前,因泥陶制品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人们烧水、做饭、就餐、饮水大部分用的是泥陶。而制作泥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一把泥在师傅手中瞬间即成形状各异的泥陶坯体。

  刘西余的后辈刘德莲、刘德军等也把泥陶当作事业,但他们更注重产品创新和市场开发。2004年,兄弟几个发明了陶制饮水机,并且申请获得了三项国家专利。 

  刘德军说,泥陶的材料是陶土,陶土制品无化学成分,无污染。泥陶制品中含有活性碳,对水有除碱滤清作用,泥陶餐具有吸收异味的功能。在鲁南、苏北卖牛、羊肉汤的小店至今大多用泥盆盛汤,因为它能去膻味。 

  熟练拉坯师傅 只剩四五个 

  薛家窑村支书何红亭告诉记者,薛家窑村人多地少,泥陶制作曾经是村里60%-70%的家庭维持生计的副业,但现在村里制作泥陶的家庭不是太多。 

  有关部门统计,薛家窑泥陶制作鼎盛时期,村里有120多个轮盘,近500人从事泥陶制作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泥陶制品逐渐被塑料制品、金属制品替代,现在村里只剩20多家100余人从事制陶业。 

  泥陶的制作工艺复杂,特别是拉坯技术全凭手感操作,年轻人不愿意学。加上泥陶制品利润薄,因此从事泥陶制作的村民越来越少。如今薛家窑村能够熟练掌握拉坯技术的,特别是拉制烧水壶坯的只剩四五个人,而且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目前,莒南县已将薛家窑泥陶列为重点挖掘保护对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并将落实具体措施以保护这一宝贵民间手工技艺。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长沙民间工艺十佳杰出传承人揭晓
· 云南国际民间工艺博览会开幕
· 民间工艺绝活竞逐“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
· 千年广绣剩一位工艺大师 几近“人亡艺绝”
· 藏族编织工艺的奇葩——藏毯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