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雕塑陈列在凤凰中心公共空间内
韩美林在《我与雕塑》一文中曾写道:“我不是雕塑家,下半生怎么做了雕塑?这不重要,因为雕塑对一个艺术家来讲,它只能是一种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理解的一种表现形式。”
作为中国在世最重要的艺术大师之一,韩美林以旺盛的创造力、孜孜不倦的艺术探索和勤奋的工作态度为艺术界称道。提起他的艺术,你很难用一种明确的艺术风格或理念加以描述。他的艺术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更不局限在某个领域。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他在多种视觉艺术门类中穿梭自如,融汇贯通,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学、民间艺术精髓的现代性演绎,涵透了他极高的对中国古代文字、图像、造物的研究与修养。
展览现场©凤凰卫视
3月8日,“美无止境——韩美林的雕塑世界”作品展在北京凤凰中心开幕。由中国建筑设计师邵韦平担纲设计的凤凰传媒中心,以“莫比乌斯环”为创意灵感,流露出现代、摩登、颇具未来感的场域气质。韩美林的81件雕塑作品在建筑玻璃和钢皮格子的衬托下格外醒目。放眼望去,蜿蜒盘旋的步道,层叠交错的时空感与散落在各处的雕塑,生发出一丝传统与现代、建筑与雕塑穿梭互话的味道。展览入口,韩美林特别为己亥猪年创作的5座青铜雕塑《猪》,在这些相映成趣的物景间憨态可掬,迎接着前来观展的人们。
猪,87×61×80cm,青铜,2018年
猪,118×85×80cm,青铜,2018年
猪,87×61×80cm,青铜贴金、青铜贴银,2018年
本次展览的81件展品中,既有韩美林于2015年初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创作的《和平守望》,2008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青铜雕塑《马》,也有他表现人文主义关怀的《母与子》系列,《猪》《熊猫》《熊》《牛》《象》等动物系列,以及他具有实验性的《人体》、《天书》等十余个系列。其中,韩美林创作的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小猪雕塑,曾出现在故宫与元旦春节的特定时空之中,在为期45天的跨年展览中,吸引了海内外近50万观者驻足欣赏。
凤凰中心内部,建筑创意灵感源自一个数学概念——“莫比乌斯环”
当“莫比乌斯环”遇见雕塑
建筑的无限空间感承载艺术的无限生命力
老子曾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正是世界的这种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凤凰中心的建筑与创意理念——“莫比乌斯环”,就是一个无限的概念。至大无外,至小无内,这与凤凰卫视开放创新、兼容并蓄的精神契合,同时也暗合了艺术家韩美林对于无限的理解,他曾说,“我的艺术灵感来自于生命,只要生命不息,我的创作就永远不会止息,我的艺术灵感就会源源不断。”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左)与艺术家、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韩美林(右)©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执行董事王纪言讲话©凤凰卫视
尽管凤凰中心拥有非常充足且开阔的公共展示空间,但这座建筑内此前很少陈列或展出艺术作品。对于此次携手韩美林雕塑举办年度大展,凤凰卫视执行董事王纪言告诉记者,“凤凰中心这座大楼已经在建筑界获过很多大奖了,它应用了莫比乌斯环这个寓意无限的符号,也象征着凤凰卫视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态度。我们一直在寻找能够与我们的理念、精神相匹配、相契合的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就与韩美林老师不期而遇了。他在当代中国是一位很特殊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书法、雕塑,设计都是世界性的,充满了大气磅礴、自由奔放的气质。他既现代又传统,还有中国的民间感,同时非常多产。所以以韩美林的雕塑展作为凤凰年度大展的开篇,也预示着未来凤凰卫视将与韩美林展开更多合作。”
鸡,130×58×162 cm,青铜,2005年。展览现场©凤凰卫视
展览现场©凤凰卫视
据韩美林介绍,此次挑选的展品在风格上契合凤凰中心这个有未来感、现代感的建筑,其中一部分较为抽象、有线条感的雕塑,与凤凰中心的空间感相得益彰。而未来,“除了正在进行的《中国古文字艺术大典》的编纂工作,还会根据凤凰中心的空间进行艺术创作。”
以美为中心的艺术创作观
韩美林的作品中,充满着艺术家对真、善、美的表达。他善于以线造型,尤其是曲线,将写实与夸张、抽象与具象、写神与写意等表现手法结合,使作品既有敦厚而优雅的形式,又富有中国文化的含蓄之美。在《母与子》、《人体》等系列作品中,韩美林弱化了雕塑的体量感,而更注重人体在不同动态中所呈现出的“曲线美”。因此,他总是把人体拉长变细,把女人体态中固有的柔美曲线凸显出来。这样的特点在他的其他系列雕塑中均有所体现。
《母与子》
“母与子”是韩美林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题材,迄今为止韩美林已经创作了60余尊该系列题材青铜雕塑。韩美林幼年丧父,与母亲、祖母相依为命。他把人性中最伟大的母爱表现得是那么动人、甜美和神圣。透过这个题材,韩美林通过各种手段的塑造和表现,完美演绎了他的艺术内核——以美为中心的不遗余力。
母与子,198×134×20cm,青铜,2001年©凤凰卫视
母与子,96×50×60cm,青铜,2002年
母与子,77×40×102cm,青铜,2000年
母与子,140×55×65cm,青铜,2001年
《人体》
韩美林的人体之美在于他的动之以情,在于生命的律动,在于丰富而有变化的形,在于柔美而有情感的曲线。他游刃有余地抓住了人体结构中最核心的关联,用最简练的线条将它表现出来。韩美林以他的方式将人体归纳为头颅、身躯、四肢三个大的部分,在身躯中突出乳房和臀部,在四肢中增加手和足——就是这样简单,把一个复杂的人体在这几个部分的构成中表现出了千变万化。而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一个“美”字。
人体,高300cm,青铜,2018年
人体,高300cm,青铜,2018年
韩美林的动物雕塑取材于中国的古老文化,融入了古青铜器的特点,同时又加以现代雕塑的设计、或夸张或变形,使传统的青铜动物雕塑少了几分厚重、添了几分轻盈。同时在写实的基础上借鉴青铜器传统的纹样、纹饰,以点、线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提炼,用内敛的方式体现了传统青铜器的历史美感。从细节看,不管是雕塑中纹饰的处理还是整体的造型的处理,圆转线始终贯穿其中,简洁的造型和流动的线条是韩美林艺术创作中的独特风格和基本特点。
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青铜雕塑《马》
从这个特点出发,他的青铜雕塑马发展出了无尽的可能性。
雕塑整体造型凸显了马优美的体态,头细小,腿修长,身驱壮硕,最突出的就是整体造型的简洁。这种简洁其实是受古岩画的影响,他发现贺兰山、阴山等地岩画的许多动物形象都不画蹄子,只用寥寥几笔勾画出动物夸张变形的简洁轮廓,一下子就抓住了动物的内在结构和生命活力。他将岩画古朴大气的简约理念应用到雕塑中,平衡掉了一些中国传统青铜器的繁复,开创了新的风格。
马,87×17×67cm,青铜,2000年
马,106×112×40cm,青铜,2014年
马,134×35×90cm,青铜,1998年©凤凰卫视
马
马,118×90cm,铁,2016年
马
马,120×80cm,铁,2016年
展览现场
《天书》
《天书》主要展示的是艺术家“铁艺”的作品系列,该系列的作品大多通过铁板切割之后再经整形焊接而成。其创作主旨是利用各种手法尽量消减掉雕塑的体量感,而有力地迎合绘画性的笔意甚至是水墨画的笔墨线条。
天书,高300cm,铁,2018年
其他展出作品
熊猫,61×103×84cm,青铜,2016年
熊猫,93×85×82cm,青铜,2016年
熊猫,68×100×73cm,青铜,2016年
小象,45×26×33cm,青铜,2000年
小象,68×41×60cm,青铜,2000年
小象,50×20×31cm,青铜,2000年
小象,73×23×32cm,青铜,2000年
小象,33×35×24cm,青铜,2000年
韩美林现场画图讲解作品创作过程
韩美林说,抽象不是毫无根据的。这是他在展览现场所画手稿,讲述《天书》的由来
作为一位年近83岁的老人,韩美林一直保持着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他在展览现场多次说道,“我要跟上时代,要不断地前进。”他在创作时习惯画大量手稿,数量多时可达上千张,且每幅手稿绝不重样。对此,韩美林的夫人、韩美林艺术基金会秘书长周建萍说:“他这种旺盛的创作力,首先来源于他的天赋。他是一个过目不忘的人,记性特别好,他到任何地方,只要是他眼睛里看过的东西,他就记在心里了。再有,就是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刘长乐与韩美林等为开幕式揭幕©凤凰卫视
各界嘉宾观看展览©凤凰卫视
此次展览由凤凰卫视与韩美林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艺术家韩美林、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凤凰卫视执行董事王纪言、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以及数百位来自各界的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仪式。凤凰中心期冀,此次展览能够以建筑的无限性来回应韩美林艺术生命的永恒,诠释建筑、雕塑与心灵之间不可分割的因缘。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7日。即日起,公众可通过有盐小程序或下载“有盐“APP,免费预约参观凤凰中心及“美无止境——韩美林的雕塑世界”艺术展。线上展览导览可关注“凤凰艺术公众号(artifeng)”。
(视频、剪辑/马博瀚 摄影、文字报道/台馨遥,部分图片由凤凰卫视提供,作品解析部分综合网络及陈履生《论韩美林的雕塑》一文)
再造乾坤,120x120x210cm,青铜,2008年。展览现场©凤凰卫视
北京凤凰中心©凤凰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