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现场
2017年3月11日下午,“碎片”林钧相水墨艺术展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知名艺术家宋惠民、赵大钧、许勇、周卫、吴云华、刘力、佟安生、姚殿科、史春光、栾永让,沈阳大学副校长王晓初,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及云辉,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易罡,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鲍海宁、教务处处长胡炳文、史论系主任宋玉成、油画系副主任张志坚、老干部处处长李志刚,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霍波洋、刘明、张英超、张峰、韩大为、洪涛、张沈、马德龙、王琪,以及来自辽宁省委省政府及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大学美术学院等各界嘉宾出席开幕式。
展览开幕现场
艺术家赵大钧观看展览作品
艺术家林钧相接受采访
林钧相,1943年生于大连金州,1972年开始美术创作活动,自1969年开始从事绘画创作。四十七年来,他曾涉足版画,连环画,现代陶艺和水墨绘画的创作,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创作领域和边界,积攒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赵大钧接受采访
艺术家周卫致辞
艺术家刘力接受采访
鲁迅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教授张英超接受采访
林钧相 老朽溜小狗 水墨 68×68cm 2015年
此次展览展示了林钧相近十七年来创作的100余件水墨绘画作品,包括水墨、彩墨、随笔小品和写生创作等多种形式,从中可以看到近十七年来艺术家林钧相艺术语言和风格题材的变迁,铺陈出一条完整而清晰的艺术创新和发展脉络。
林钧相 《布弈残荷》 水墨
林钧相水墨绘画创作的突出特点在于,他重新发现和激活了中国画中“线”的生命,强调表现线的“顽劣”和自由感。正对展厅入口的是林钧相最新创作的一幅彩墨作品《布弈残荷》,艺术家将自己比作残荷,林钧相说:“我的晚年就像残荷一样,虽然年岁已高,但是残败也象征着新生,我在孕育一个新的生命。在艺术上,我不崇尚人前的风光,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块铺路石,期盼后来人在我铺垫的这块基石上做更多文章。我的这件作品就是要阐述这个观念,充分强调线的生命,让线活起来。同时不要忘记建立新的线的秩序,因为无常变化之后需要建立新的和谐与秩序,这样,紊乱之外才能诞生新的艺术样式。”这是艺术家在历经多年的艺术实践和思考过后所得出的艺术理念,他也以这件作品有力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画中线的功能的重新理解和诠释。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林钧相的作品中,他还非常强调传统中国画的题字和留白问题。画面中,观众总能看到在具体物象之外艺术家所题写的诸多充满智慧的题句。它们凝聚了这位自称“老憨”的艺术家历经岁月之后所积淀下来的风趣达观的人生态度和智慧禅思。林老说,做学问和搞创作是一辈子的事情,读书和画画是他一辈子的选择。中国画的留白应该是画面的一种构成,将题句写在哪也是有学问的,林钧相的题字不是画到哪算到哪,他把留白和题字看作影响画面视觉的重要因素,是艺术家有意识的一种“布局”,同时题字的内容也阐述了他对自己人生的看法和界定。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林钧相 人蚁系列——翔 水墨 97×97cm 2008年
林钧相 自得其乐 水墨 68×68cm 2014年
观看林钧相的作品,人们很容易从中获得一种启发并感知到艺术家坦荡磊落的心胸和兼容并蓄的艺术态度。他把自己的天知,城实地公布出来。面对自己的画,他没有用多么高深的艺术语言去渲染,而是诚恳地仅仅将其看作“自己的生活和心态的记录”。他在自己的一幅自画像中这样写道:“画家画家,在家画画。眯起眼睛,自得其乐。捂起耳朵,笑骂由他。”他将绘画看作是一种自愉,一种修行,是自在的劳作。
展览现场艺术家林钧相(右)与赵大钧(左)观看作品
艺术家许勇观看作品
林钧相曾经于2011年左右在清华美院中国画高研班进修,师从刘巨德先生。刘巨德评价林钧相的作品称,“面对绘画,林钧相心里有某种天然的不可抑制的快乐,并且深沉而持久地绵延着,这很耐人寻味。他行走在艺术的幻觉和错觉世界中,常用流动的线解构物象,抛弃常人受物象的制约和对物象的描摹,‘形’半开半合,‘象’流动不定,一切处在过程中。这是他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也是他对熟悉世界的微笑和反叛。绘画都是艺术家用画笔感悟生命的结果,也是艺术家走进自然心灵深处,照见自己天性的结果,林钧相正走向抽象而无边的艺术世界。”
沈阳大学雕塑系主任林志民(左)陪同艺术家许勇(右)观看作品
的确,如刘巨德教授所言,林钧相崇尚庖丁解牛由技入道的境界。庖丁开始满眼是牛,后来眼中全然无牛,只有舞蹈的节奏、韵律和快乐。庖丁以有厚入无间,由有限到无限,从限制到自由,这样的过程,正是林钧相近年来在绘画中试图超越现实的理想,也是他近期感悟到的快乐。
观众观看展览
观众观看展览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现场全景
此次展览将展出至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