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新春之际去北京画院美术馆看齐白石展览:“何要浮云”

新春之际去北京画院美术馆看齐白石展览:“何要浮云”

时间: 2017-01-12 22:18:08 | 来源: 艺术中国

2017年1月12日下午,“何要浮云——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是自2005年北京画院美术馆成立至2015年,举办从“草间偷活”到“可惜无声”十个齐白石艺术专题展之后,开启的关于齐白石艺术研究展的第二轮展览的首个主题。

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向媒体阐释:第一轮展览是以人物、山水、梅兰竹菊、水族、花卉、书法、蔬果、篆刻、手札为主题来进行呈现,而第二轮展览将以齐白石对世界的看法、对艺术的观点等一系列理念为主题。“何要浮云”就是这样一个主题,它来自齐白石晚年自刻的一方印章,表达了齐白石保持清醒认识,专注于艺术,超越显赫声名的艺术观和人生观。

何要浮名 3.2×3.2×5.8cm 寿山芙蓉石 无年款

展览分为“星塘白屋不出公卿”、“要知天道酬勤”、“知己有恩”、“寂寞之道”四个段落,四个段落名称均来自白石老人的自刻印章。观众排队可达北京画院共有齐白石苍华2000余幅,本次展览从中精选逾百套。虽然很多作品曾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第一轮专题展中出现过,但这些精品依然令人百看不厌,齐白石的勤奋、率真、天赋、对知己的情谊、对生活的认识、对生灵万物的热爱……从中可见一斑。

一、“星塘白屋不出公卿”

这一部分主要表现了齐白石从湖南湘潭老家一个木匠成为画师的经历,并展出了齐白石早年在家乡临摹的作品,殊为珍贵。

在齐白石老家故居门前有一方水塘,传说是古时有陨石落下,因此得名星斗塘。六岁时,家乡新上任的地方官在乡间巡视,惹得乡邻争相去道旁瞧热闹。幼年的齐白石却对此不屑一顾,此举赢得母亲的赞扬“好孩子,有志气!……我们凭着一双手吃饭,官不官有什么了不起”。

母亲的话对齐白石影响深远,在后来的人生中,当好友为其捐县丞,甚至推荐他为慈禧太后身边内廷供奉时,都被他拒绝。他一身平民傲骨,恪守着绘事本分,鬻画为生。后来刻的印章“星塘白屋不出公卿”就体现出齐白石的狷介性格和人生观点。

在这一段落,重点作品有《万竹山居图》、《上学图》等。

万竹山居 102.5×49.5cm 纸本设色 无年款

这是一件齐白石怀念家乡的忆旧之作,画中接近齐白石的幼年生活环境。门前屋后有竹林掩映,屋前是一泓清流,好似“星斗堂”,屋后巍峨的山峰好似风景秀美的紫云山,包含着齐白石晚年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上学图 34.5×25cm 纸本设色 无年款

这是一幅极富生活情趣的作品,它将祖孙二人迥然的神态及二者之间的浓浓亲情很好地表达了出来。画面构图简洁,仅一老一少。老者身着宽松长袍,戴一黑帽,眉目间透露着一股安静祥和的神态。少者身穿红色长褂,手拿一书,左手因啜泣而拭泪,正是孩童既委屈又撒娇的模样。作者以看似随意的几笔勾勒出了人物的轮廓线条,再以墨、色加以晕染,老者略深的肤色和孩童粉白的脸颊互为映衬,而孩童红色的小褂,则让画面有了一种明艳、活泼的感觉。画面左侧题写:“上学图。白石山翁”,点明了作品的主题。这是件表现爷爷送孙儿上学时情景的作品。白石老人为何要画这样一幅作品?据《白石老人自述》记载,齐白石四岁时便跟随祖父识字,七岁那年,祖父已将自己所认识的字全都教给了小阿芝,再无可教,因无钱能供孙儿上学,只能频频叹气。齐母得知此事,便将积攒下的稻谷换了钱,在齐白石八岁那年,送他去公开的蒙馆读书。每天清早,祖父都会送齐白石去学堂,傍晚再接回家。三里地的路程虽说不远,却走的是黄泥路。每逢下雨便泥泞不堪,这时祖父总是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提着饭箩,看准了脚步,扶着小阿芝走。有时泥塘深了,就把孙儿背起,低着头一直往前走,累得气都喘不过来。这幅《上学图》不仅是齐白石对儿时上学念书的回忆,更是对祖孙情谊的深深追思。画面虽然没有布景,仅通过人物之间的动作与神态,却给人以前有学堂,后有人家的空间想象。

二、“要知天道酬勤”

这一部分主要体现了齐白石追求艺术的勤奋,是齐白石艺术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此次展览作品《南瓜》的题跋中写到“昨日大风,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足之,不教一日闲过也”,从中我们可以体会齐白石对于勤奋的认知。在湘潭当地小有画名之后,齐白石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在友人的邀约下勇敢地走出家门,历时十年完成了“五出五归”。远游期间齐白石常常不顾舟车劳顿,利用晚上时间将沿途所见绘制成画稿,对于难得一见的前人书画,更是连夜临摹做成临本终生保存。齐白石根据远游期间的写生画稿整理创作的《借山图》已与当时盛行的“四王”风格迥然不同,大自然中的气象万千使以前足不出户的齐白石摆脱了以往临摹成法的羁绊,不仅开阔了眼界胸襟,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南瓜 139×34cm 纸本设色 无年款

【题款】“昨日大风,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足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借山图之二 白蕉书屋 30×48cm 纸本设色 1910年

借山图之四 洞庭君山 30×48cm 纸本设色 1910年

《借山图》在齐白石的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本可以算是齐派山水自成一格的肇始之作。这套图册本来有52幅,现存22幅,藏于北京画院。《借山图》来源于被齐白石自称为“五出五归”的几次远游。从1902年到1909年这8年间,齐白石游历了陕西、河北、江西、广西、广东和江苏六省,跋涉过长江、黄河、珠江、洞庭湖、华山、嵩山、庐山、阳朔和桂林等地,其间对各地的名山和水文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并在远游中直接观摩了八大山人、石涛、金农、罗聘等大家的真迹。

何谓“借山”?齐白石说“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非一处也。”

三、 知己有恩

这一部分主要表现了齐白石对于知己友人常怀感恩之心,格外珍视与朋友之间的情意,对于别人提携和帮助更是铭记于心。在《白石老人自述》中,齐白石多次提到朋友们对他的帮助:作为北京画坛的领袖,陈师曾劝他自出新意,改变画法。他以“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来形容与陈师曾之间的知己之交。与徐悲鸿之间的情意,白石老人作《月下寻旧图》,在大段的题款中讲述了徐悲鸿“三顾草庐”聘请他出任艺术学院教授的往事。

寻旧图 151.5×42cm 纸本设色 无年款

【题款】草庐三请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深信人间神鬼力,白皮松外暗风吹(戊辰秋,徐君悲鸿为旧京艺术院长,欲聘余为教授,三过借山馆,余始应其请。徐君考试诸生,其画题曰:白皮松。考试毕,商余以定甲乙,余所论取,徐君从之。)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海上风清明月满,杖藜扶梦访徐熙(徐君辞燕时,余问南归何处?答云:月缺在南京,月满在上海)。作画寄赠徐君悲鸿并题二绝句,犹有余兴,再作此幅,借山吟馆主者。

《寻旧图》在齐白石人物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齐白石一生极少画自画像,而《寻旧图》就是其中之一。齐白石画这件作品并不是为了画他自己,而是对于友人徐悲鸿以及旧事的回忆。齐白石与徐悲鸿有约25年的友谊,可以说徐悲鸿是齐白石继陈师曾之后的知己,二人不仅在艺术上和而不同、相互切磋,而且在生活上也相互扶助。两位艺术家相识于徐悲鸿去北京赴职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期间,1928年,徐悲鸿三顾茅庐请齐白石任教于学院,《寻旧图》这件作品中的题跋就记述了这件事情的始末。

徐悲鸿虽然是从法国学习西画出身,但是他十分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他自己有丰富的齐白石作品收藏,而且还推荐自己的朋友来收藏齐白石的作品。徐悲鸿曾经将齐白石的作品带到欧洲、南洋等地巡展,而且还为齐白石出版画集。在《白石画集》题跋中齐白石写道:“从来画山水者,惟大涤子能变。吾亦变。时人不加称许,正与大涤子同。独悲鸿心折,此册乃悲鸿为办印,故山水特多。安得悲鸿化身万亿,吾之山水画传矣。普天下人不独只知石涛也。”齐白石和徐悲鸿还曾经合作过作品,如此深切的艺术交流是两人友谊的基础。在生活上徐悲鸿十分关心齐白石。新中国成立以后,齐白石所在的中央美院在华大三部并入后人事变动较大,有人提出了停聘教课较少的教员,这其中就包含了齐白石。而徐悲鸿以齐白石每月交作品的变通方式,坚持聘请齐白石并且保证他的薪水。

齐白石与徐悲鸿两人的忘年交是中国艺坛上的一段佳话,怪不得在徐悲鸿南下以后,齐白石思念徐悲鸿日切,并画下此作,一句“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道尽齐白石对徐悲鸿的想念。

四、“寂寞之道”

“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这段话道出齐白石一生恪守的人生观与艺术观。齐白石诗、书、画、印四全,花鸟、山水、人物皆擅。他是真正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一位大师,还是一位连接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巨匠,他在艺术上的“胆敢独造”使传统精神在今天重新散发活力。这不仅仅是中国画传统中所蕴含的最独特、最宝贵的东西,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小 虾 镜芯纸本墨笔 纵 26.0 厘米 横 26.0厘米 无年款

【题款】此小虾乃予老眼写生。当不卖钱。

在北京画院所收藏的数十件齐白石画“虾”的作品中,这幅纵横皆只有26厘米的小画儿,的确是个特例。称其特别,理由有二:其一,这幅《小虾》应是齐白石的一幅写生作品,以工笔方式一丝不苟地描摹对象而成,其状可比“工笔草虫”诸作那份“尽精微”的状态。其二,此作右侧用一张纸题写“此小虾乃予老眼写生,当不卖钱”与画作装裱在一处,又可引发两个问题。首先,两张纸颜色不同,画作的纸深一些,题字的纸浅一些,恐怕是后题而装裱在一处的,可见齐白石对此幅先前画的小虾的重视。其次,“此小虾乃予老眼写生,当不卖钱”的题跋,明明白白表达了白石老人的心意。核心是“老眼写生,当不卖钱”,因画之不易,不能用之换钱。

齐白石虽是一位以卖画为生的人,如今也流传了甚多齐白石门、爱钱的故事,但齐白石自有他对于钱的思量。他的大方与谨慎自是与凡人不同,比如他的弟子生小孩儿,老人送钱、送画,他的学生李可染亦有这样的回忆:“他有两盒最好的印泥,是北京一个最好最有经验的印泥专家做的。用的是最好的朱砂,费用是一两金子一两。先生拿了六两金子,做了六两印泥,分成两盒,一盒三两,从没用过。有一天晚上我去了,他要送我一盒。一般说来,三两印泥可以用一辈子。他说:‘我死以后,你用那印泥,就想起老师送给你的这个纪念品。’”可见齐白石对于情感与金钱独有的态度。所以,齐白石虽爱钱,但爱得直白、干净,有情有义。

虾 134×33cm 纸本墨笔 无年款

在此幅《虾》图中,齐白石题跋曰:“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此三变也。”

齐白石肖像

展览信息:

何要浮名——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

展览时间:2017年1月13日至5月7日

展出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三、四层

其它部分作品:

草间鹌鹑 30×39cm 纸本墨笔 1944年

发财图 103.5×47cm 纸本墨笔 1927年

老当益壮 101×41cm 纸本设色 无年款

朱竹 139.5×38.5cm 纸本设色 1924年

现场图片:

观众观看齐白石画作

北京画院美术馆薛良为媒体记者及观众讲解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