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杜滋龄中国画作品展"全国巡展中国美术馆收官

时间: 2016-11-25 09:12:07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艺讯

1980年 傣族少女 46cm×59cm

2016年11月23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会联合主办,并得到中国国家画院大力支持的“行者无疆——杜滋龄中国画作品展”全国巡展最后一站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将展出杜滋龄先生从早年自学绘画至今所创作的中国画、写生、速写、素描等共计百余件作品,展览以文献和作品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呈现杜滋龄先生的艺术历程及其多面探索。

2005年 唐古拉山上的幸福之路 248cm×124cm

此次展览将分为七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兴趣为师:杜滋龄的早期绘画”,该板块展示了杜滋龄先生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自学之途”,展出了许多他早年自学绘画的艺术成果,包括他当时创作的许多素描、写生、中国画、连环画等作品。第二个板块是“传承出新:杜滋龄的80年代”,该板块展示了杜滋龄先生在中国美院读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创作历程,进而展示了他在此基础上在中国画传承与出新方面的探索,尤其是在“墨”的使用方面,所作的深入探索。第三个板块是“步履南北:杜滋龄的90年代”,该板块展示了杜滋龄先生该时期中国画创作中所显现的相对完整的独立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想,而这独立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想正是建立在杜滋龄先生与自然、生活、社会、世界的观察和对话的基础之上。第四个板块是“天山南北:杜滋龄的新疆题材”,该板块集中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杜滋龄先生新疆题材的中国画创作,这些创作不仅融汇了许多大师的有益经验,同时也延续了他自己的笔墨特色和精神表达,许多作品都源自其自身最直接的感受和记录。第五个板块是“雪域高原:杜滋龄的西藏题材”,杜滋龄先生1983年第一次赴青海藏区泽库写生便受到极大震撼,此后30余年一直坚持赴藏区写生,对于杜滋龄先生而言,关于高原的作品不仅仅是题材的变化,同时也是对笔墨本体思考和实验的内在动力。第六个板块是“万里之行:杜滋龄的旅行足迹”,该板块展示了杜滋龄先生赴全国各地以及海外许多地方的写生创作成果,对于杜滋龄先生来说,根据艺术对象的不同来调整艺术语言本身,这是生活给予艺术家的挑战,同时也是创新的契机。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不同人物,在他笔下始终具有鲜活的性格。第七个板块是“线的交响:杜滋龄的速写与写生”,该板块集中展示了杜滋龄先生的速写。速写不离手、速写本不离身,是杜滋龄先生的艺术习惯,他的速写作品尤其在对“线”的运用方面十分引人瞩目,充满着艺术魅力。

2008年 晴云 180cm×97cm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评价说,杜滋龄是我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人物画家之一,他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在许多方面和20世纪以来前辈和同辈杰出艺术家有相同之处,但在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上却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作品有独特的个性面貌。杜滋龄之所以执著于写实手法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水墨人物画,因为他有用水墨语言使人物画发扬光大的坚定信念。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评价杜滋龄的绘画“不愧为生命之境,笔墨之歌”。他认为,杜滋龄的人物画,以描写现实生活为主,古代题材为次,也有少量域外题材。在现实题材中,有描绘重大题材的鼓舞人心之作,更多作品则描写平凡而普通的群众,特别是边塞少数民族同胞,其中有刻画深入的单人肖像,有特定环境中的群像,更多画日常生活,讴歌平凡中的真善美。而杜滋龄的笔墨,不仅顺应了“笔墨当随时代”的需要,也体现了“笔墨当随性情”之美。

2008年 灯节社火迎新春 中国画 185cm×145cm

本次展览策展人、《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阐释道,所谓行者无疆,其一,是行遍万水千山,是在时间流逝中永远不能完全重复的此时此刻,体验、感情皆无限制;其二,是行笔尺纸之上,是需要穷极一生去追求和探求的无尽天地,笔墨、思想亦无疆界。纵观杜滋龄的艺术人生和创作成就,恰如新中国美术史的一个缩影。

杜滋龄先生表达他对艺术创作的理解:“我不喜欢在画室里苦苦地练习和想象,更不喜欢在思想认识混乱时而胡编乱造,当我迷茫时,我就走入大自然中去,深入到生活中去。”

 

据悉,“行者无疆——杜滋龄中国画作品展”全国巡展已先后在广东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展出。至此,此次“行者无疆——杜滋龄中国画作品展”全国巡展也将在中国美术馆完美收官。

展览将展至12月4日。

学艺心语

自幼磨墨礼纸,仰慕书画。至今,从艺五十载,得五师教诲。少年时,孙庆和先生启蒙伊始,承蒙马达先生携领步人艺术大门之栏。素描、速写为吾崇尚。后经恩师郭钧先生提携引路,对美术创作领悟点滴。19岁又拜叶浅予先生为师。38岁时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得导师李震坚教搜传授。忆艺道之上,得五位先生的偏爱, 也算是幸运之徒。

吾记取诸多先生的论艺之语,始终以自然为师,对民族艺术一往情深。世间万物,惟艺为重。尊受尊规,夏练三伏,冬训三九。“笔笔墨墨, 墨墨笔笔,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只吟其经。画成一刻,心花怒放, 不到数刻,又成废篇,亦成憾事。反复之中,略有进步。

“六十始悟造化魂”,艺道之艰,净心相对,似潺潺流水,点点滴滴,流入心间。惟望与同道同进,完成事业。

1965年在天津。

杜滋龄艺术年表

1941 出生于天津市。

1948 入河北省师范学院二附小,得美术教师孙庆和先生启蒙。

1957 辍学在家。得老一辈版画家、中国美协天津分会主席马达先生鼓励和帮助,并在天津美协画室练习素描。

1958 考入天津美术出版社荣宝斋学员班,从事水印木刻及编辑工作,并在陈林祥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受到中国画艺术的启蒙。

1959 有幸购得一套蒋兆和《流民图》(珂罗版照片),在其影响下,开始学习中国画人物画创作。

1960 经天津美术出版社老社长郭钧先生的介绍与叶浅予先生结识,并拜叶先生为师。

1961 借调天津美术出版社本部编辑室工作,随后始接触连环画、插图、宣传画创作。开始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自此确立了自己毕生的创作方向:为人民、为生活而创作。

1966-1976 “文革”爆发,在一段时间内被迫放下画笔。后来境况有所改变,允许继续创作。期间,曾带领连环画班部分同学到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深入生活,再走长征路,共同创作了《万水千山》连环画。

l977 创作早起中国画代表作品《张思德同志》。

l979 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生班,在导师李震坚先生指导下研究中国意笔水墨人物画技法及创作。

198l 得叶浅予先生指导创作中国画《陈老莲》和毕业创作《农村婚礼》,以及《陆俨少先生》肖像。

1982年在天津美术出版社编辑室。

1982 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画册编辑室副主任,并接任中国画季刊《迎春花》主编。

1983 首次赴青海泽库写生,创作中国画《青藏高原老人》《青海泽库草原青年》等作品。

1985 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

l987 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卡拉奇等地访问、考察,参观巴基斯坦拉合尔国际美术学院,并为师生作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讲座。

1989 在日本东京举办“杜滋龄画展”。

1992 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被聘为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第一届委员。 1993 赴马来西亚举办杜滋龄水墨画展,共展出50件作品 。

l994 赴新疆塔吉克地区、山东曲阜考察写生。

1995 赴巴黎考察,创作中国画《塞纳河之秋》等作品。

1996 工作调动,被聘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

1998 参加中国美协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国美协理事。

2000 赴埃及、以色列、土耳其、希腊地中海四国进行艺术交流和考察。赴陕北地区、新疆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县考察写生。

2001 在南开大学退休。

2004年在山西黄河边写生。

2002 个人画集《杜滋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系列)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3 出席第十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

2005 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中国画《高原之春》。

2006 随中国文联赴宁夏地区参加“送温暖”活动,向当地小学捐款支教。

2007 赴瑞士、俄罗斯访问。

2008 出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杜滋龄美术馆在广东东莞正式开馆。

2009 当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评委并参加评审工作。

2008年在江西瑞金农村。

2011 当选中国画学会首届副会长。被中国国家画院聘为研究员。随中国文联百名艺术家赴四川汶川等地感受灾后三年重建情况。画集《杜滋龄水墨画集:高原情》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2 赴东欧的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等地访问,获颁乌克兰大使奖。参加由中国美协召开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并发言。 2013 赴美国、西班牙进行艺术考察。参与《黄河万里图》创作。

2014 当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并参加评审工作。参加中国美协召开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并发言。参加中国美协赴重庆进行的“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

2015 参加由中国美协、浙江省文联联合主办的“到人民中去”中国美术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浙江天台、乐清采风写生。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