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意象无形”高润喜艺术展:在中西艺术融合的道路上默默耕耘。

“意象无形”高润喜艺术展:在中西艺术融合的道路上默默耕耘。

时间: 2016-08-21 07:48:59 | 来源: 艺术中国


展览海报


高润喜老师近照

2016年8月20号,在北京798艺术区,百雅轩艺术馆为高润喜老师举办了一场名为“意象无形”的艺术个展,在展览现场展出了高润喜老师三十年多来的六十余幅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全面、明确的向大家展示了这位低调的耕耘者多年来的艺术探索成果。每一位画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艺术作品中体现出的意识也在不断变化,而高润喜老师作为一名具有当代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既体现出不同时期探索的独特面貌,又隐约的透露出一种统一又和谐的艺术旨趣。


高润喜老师作品


高润喜老师作品


高润喜老师作品


高润喜老师作品


高润喜老师作品


高润喜老师作品
 

中国绘画有将近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但从原始社会时期的在陶器上简单勾勒,到封建社会末期的充分发挥笔墨的勾皴擦然的各种特性,艺术进程都几乎是在沿着一条单一的中华传统文脉在前进。直至进入20世纪,旧制度瓦解,西方异族文化开始大量进入中国,新思想的涌入,使人们在文化艺术上逐渐摆脱旧有生产模式,并在两种文化碰撞中产生新的认知,掀起了改良旧有中国画的新思潮,东西方艺术的对比、融合、发展成了不可逆的艺术趋势。在这个时期,林风眠先生作为融合中西艺术的最初探索者,在其著作《致全国艺术界书》(1927年)中言:“谈到艺术便谈到感情。艺术根本是感情的产物,人类如果没有感情,自也用不到什么艺术;换言之,艺术如果对于感情不发生任何力量,此种艺术已不成为艺术。” 他还在《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中言:“艺术是直接表现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的,画家的思想感情虽是本人的,因为画家本人却是时代的,所以,时代的变化就应直接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内容与技巧,如绘画的内容与技巧不能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仅仅能够跟着千百年以前的人物跑,那至少可以说是不能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艺术!”。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艺术大师,也影响到了更后来的高润喜老师。艺术是人类自我情感的表达成为越来越多艺术家所认可的准则,人们意识的转变,在艺术的表达上,个人情感的注入,也越来越被艺术家所重视。高润喜老师就是在这条道路上的一位笃实的践行者。观看这次展览不难发现,所凝聚着思想和感受的每一幅作品,都是高润喜老师兴之所至的心血之作。


高润喜老师作品


高润喜老师作品


高润喜老师作品

在艺术中国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高润喜老师谈到,自己少年时代,就已经在刘思平、贾方舟、刘大为等先生的指导下学习绘画,受到良好的艺术启蒙。在1978年自己作为第一批学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在学校里受到了李苦禅、叶浅予、卢沉、金鸿钧、钱绍武等众多艺术名家的教导,广泛的学习,多方面的知识积累使他艺术眼界大为开阔,这也为他未来走上中西融合的艺术探索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派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一直至今。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术思潮中,西方当代艺术、抽象艺术思想的涌入对当时的高润喜老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德国的表现主义让他深深着迷,这一切都促使他开始反思东西方艺术的异同和共存问题,以及自己今后艺术探索方向该何去何从。后来一次去敦煌莫高窟,看到中国古代壁画的绚烂的色彩表现,热烈的感情表达以后,让他意识到在宋代文人画之后,中国画陈陈相因,一直在苦苦追寻笔墨表现之道,色彩美和形式美却退居二线被冷落已久,这一系列的现象都促使他更坚定的走中西融合的艺术创新之路。后来的三十多年中,他不顾旁人的眼光和看法,坚定的按照自己内心的艺术蓝图独自前行。实践中他把西方艺术擅长的色彩搭配和形式构成引入到中国画里进行大胆尝试和突破,将现代水墨与重彩绘画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位和现代艺术风格,已经成为一位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艺评家。我们总说上天是公平的,所有的付出都会用另一种形式回报于你。看到今天这次展览,我想所有人都会感受到,高润喜老师在艺术道路上几十年的默默耕耘,如今已经接出来丰硕的果实。

高润喜老师作品
 

但是高润喜老师在做一名艺术家的同时他还是一名克己奉献的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他一丝不苟,敬业教学,在他的身上学生们看不到一点艺术大腕的架子。生活里高润喜老师永远都是谦虚的,和蔼的,跟学生没有距离,教学上高润喜老师又变得十分的严肃,从不因求学者亲疏明愚而有丝毫的纵容和宽懈,而且他一直秉持讲台不是艺术家的“试验田”这一原则,尽量在教给学生艺术共性的同时耐心地去启发学生的艺术个性,不把自己的探索套在学生身上,去培养没有灵魂的绘画机器。从这一点来说,他不仅是一名成功的艺术家,还是一名伟大的教师,可敬的教师。


高润喜老师在美术馆为学生现场讲解


展览现场高润喜老师师生合影留念

关于此次展览活动艺术中国记者还对本次展览的学术支持贾方舟先生和百雅轩总裁张慧女士做了简单采访。贾方舟先生针对这次展览谈到:高润喜是我的学生,他的成长过程我是十分清楚的。从中央美院毕业后,几十年一路走过来,在艺术上塔一直在执着的追求着,但是他本人十分的低调,没有过多的宣传自己,也没有做过多的展览,一直在中央民大任教。今天这个展览比较集中的展示了他三十年来的艺术创作成果,总体来看,他在艺术上有不少的推进,因为他一开始就给自己的艺术定位比较明确,虽然在学生时期他学的是国画专业,但他那会,油画、雕塑等都做过,可以说他不是一名太循规蹈矩的学生,所以他的画面中西方现代因素好像更多一些。


高润喜老师和贾方舟老师、张慧女士一起观看画展
 

在这次展览中贾方舟先生的谈话也涉及到了传统艺术的当代继承问题,他说:传统艺术博大精深,亮点非常多,可取的地方也很多,中国画家现在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该怎么吸收传统呢?完全继承过去的东西,照传统的东西去做,是完全不行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创造,一代人有一代人对中国画的发展,文脉可以从这里面来,但是今天的人必须画今天的画,可以和传统有一个衔接,但不能和传统一样。比如在高润喜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传统作品线的运用,这来自传统,而且他的色彩也可以说是来自于敦煌壁画,在过去的色彩里能找到很多联系,他不是直接的驶向传统,而是把传统的某些因素放大,为我所用,丰富到自己的艺术中来,我觉得这条路是唯一可走的,模仿传统是没有出路的。


高润喜老师和刘巨德老师等一起观看画展

关于高润喜老师的这次展览,百雅轩总裁张慧女士也谈道,高老师的在中西艺术融合这条道路上的探索精神和百雅轩一直坚持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他们很乐意为这样优秀又低调的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将他们发掘、推广出来,让大众所熟知。高老师的这次展览展示了他不同时期的六十余幅作品,在今后时期,她们会继续推出高老师的其他作品,将它们展示给大家,并祝高老师展览圆满成功。

展览嘉宾合影留念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在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一次小型的高润喜艺术研讨会,贾方舟、刘巨德、付京生、徐虹、王小箭等艺术家们关于高润喜的艺术探索进行了深入的谈论和发言。

研讨会局部照片: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高润喜老师认真听取发言


徐虹老师发言

付京生老师近照
 

 
部分展览现场照片:


开幕式现场
 


观众在认真观看高润喜老师作品


现场讲解


展览现场

 观众在认真观看高润喜老师作品

 观众在认真观看高润喜老师作品

 观众在认真观看高润喜老师作品


观众在认真观看高润喜老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