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大泽人 陈向东 张岚军国父纪念馆演绎“东寻西觅”

大泽人 陈向东 张岚军国父纪念馆演绎“东寻西觅”

时间: 2016-01-12 16:11:09 | 来源: 艺术中国

艺术家张岚军(左)、陈向东(左二)、大泽人(中)与版画家廖修平在开幕式现场

2016年1月9日,台北国父纪念馆展出《东寻西觅:大泽人 陈向东 张岚军当代艺术作品展》。此次展览将目光投向了三位常年游走于东西方的艺术家,以油画、版画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呈现了他们各自近年来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探索。

国父纪念馆馆长林国章

展览现场

国父纪念馆馆长林国章谈及此次展览的意图时表示,三位艺术家虽然经常游走于中美之间和世界其他地区,但一同到台北做这样的展览还是首次。展览主题“东寻西觅”是因为这三位艺术家既有強烈的当代意识,又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他们在西方艺术世界里执着地寻求艺术上的当代性和艺术语言的汰旧换新,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感和对形式美的不懈追求。与此同时,在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华夏文化的古老逸风。或书法神韵,或宋元旨趣,或老庄,或禅意,时而明明白白,時而隐隐约约。然而,最引人深思之处正在于他们对东西方两种艺术传统的理解是深层次的。

大泽人作品

展览现场

大泽人认为观念革新应该体现在对传统范式的扬弃和对传统美学的颠覆上。他主张“观念不厌其新,笔墨不厌其精”。他的《马的传说:啸风图》和《牛的故事:远古的足音》用笔苍茫老辣,取法篆隶行草,证明书法用笔即使在当代艺术中,仍然有重要的价值。张扬的书法用笔使得画面粗犷豪迈,气势恢弘,透露出画家难以抑制的满腔激情以及对坚忍不拔勇于抗争精神的讴歌。《千家诗》和《祥云》两个系列代之以“笔拓法”,巧妙地将书法用笔的一波三折与稚拙的笔拓墨痕结合在一起,制作出一派玄远神秘,楚楚动人的气象。评论家王镛认为,大泽人的水墨艺术与众不同的特色,是有着独特的美学理论的支撑。他谙熟中西古今的文学理论,他的美学主张汲取了中国古典哲学、文学、绘画、书法理论的资源,同时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观念,吸收了中外民间艺术的审美趣味,带有融会东西方文化的后现代主义折中倾向,他个性鲜明的辩证思维方式尤其富于独创性和启示性。

陈向东作品

陈向东作品

陈向东对媒材和工具的把握常常恰如其分而富有创造性。他长期坚持黑白格调,画面朴实无华,但层次分明,技法讲究。洁淨明快的画面背后透露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辨。他在艺术语汇的打造上毫不含糊,精雕细刻,苦心经营。他的作品虽取法抽象,却并不缺乏精神内涵。

陈向东 《静观天下系列》 之三 水印木版 42×74cm 2008

比如他的《静观天下系列》中,画面上那些高高举起的双臂和伸展的十指,尤其是掌心竖立的眼睛,在大面积黑色的衬托之下炯炯有神,洞察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这是智者眼,佛眼,神眼。其中透露出某种无形的不可言喻的威慑力。在它面前一切人间德行皆无所遁形。《远方》、《物换星移》等作品用抽象语言传达着玄远深奥的哲理:宇宙洪荒,天人相生,万物生灵,纠缠扭曲,相辅相成。一只超自然的鸟在长空穿行,瞬息万变。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却在混沌之中守护着各自的永恒。陈向东长于象外搜索,他善于把富于张力的大线条和具有弹性的细线同时并举,交织,穿插,組合,充分反映出艺术家思绪的有条不紊以及养之有素的画面组织能力,给人以视觉享受。

张岚军作品

张岚军 《听泉》 50×98cm 套色铜版画

张岚军多年来一直埋头于抽象铜版画,其作品无具象,不写实,但他不走西方抽象艺术的老套路,在无路可走的地方独辟蹊径,创造出一种充满宋元气韵的抽象铜版画。《凤凰涅槃》、《理想风景》,《沁园春-雪》等作品都有力地体现了艺术家对宋元名家山水画涉猎的广泛和深入。近年來,他又把抽象铜版画延伸到抽象水彩领域。這次展出的《云起系列》在表现语言上找到了繁密与简约,艳丽与淡雅之间的某种平衡。用一种抽象语言刻画出阳光粲然清风摇曳之中花叶的曼妙与婀娜,而艺术家在自述中的描写从某种程度上真切反映了其对自然与艺术的理解和体悟:

张岚军 《化蝶》 200×160cm 油画

“风,无形无影,却无处不在;景,有情有境,却不可旋得。自然,就是这样不以任何人的意愿存在着,铜版中的风景是自然的本色,水彩里的也是自然的原样,自然就是自然,不会随人所愿。在自然面前,能有的只是敬畏和虔诚,只有远远地看着,看见光、看见色、看见形,祈祷着有一天还能看见‘神’。”

三位艺术家既有共同的美学追求,又在各自的领域里进行探索,‘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希望他们在漫漫的艺术之路上不断地东西求索。

相关文章

大泽人 陈向东 张岚军国父纪念馆演绎“东寻西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