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奖现场:CCAA创办人乌利•希克(左),CCAA总监刘栗溧(中),小汉斯(右)
11月22日,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北京办公室(CCAA cube)邀请英国蛇形美术馆总监,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评委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Ulrich Obrist)在CCAA cube进行“小汉斯与我”的即兴对话。
此次对话在小汉斯与五位中国策展人之间进行,主要围绕“当代艺术批评、策展”等问题进行讨论。对话人通过彼此问答方式,力图找到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答案,交流经验、并相互启发。参加此次对话的中方策展人分别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博士,诗人、艺评家及策展人朱朱先生,多媒体艺术家、策展人、2012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艺术家奖评委李振华先生,民生现代美术馆代理执行馆长李峰先生以及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总监刘栗溧女士。
乌利•希克致辞
“小汉斯与我”对话活动之前,中国当代艺术奖总监刘栗溧就中国当代艺术奖、中国当代艺术奖文献库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奖沙龙的工作、活动内容进行了介绍。随后,中国当代艺术奖创办人乌利•希客(Uli Sigg)讲述了从98年创办中国当代艺术奖至今15年来的经历和变化,分享了他和中国当代艺术的故事及看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对话小汉斯
对话王璜生——策展人身份与美术馆策展人机制的探讨
在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的对话中,二人围绕策展人身份、策展人机制和公共美术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策展无处不在
小汉斯从自身的策展经历讲起,并谈及了他对“策展”的看法,他认为,“策展”处处都在,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单一学科领域。同时,他指出,宏观意义上公共机构的“策展”应包括以下四个功能:保存(即对文物的保护和研究),藏品选择(即有计划有标准地补充新藏品),艺术史研究(即像教授一样研究、调研,不仅对历史梳理,更应着眼当下视野)以及布展工作,而后者在当代艺术的策展中显得尤为突出。
“移动策展人”
针对王璜生提出的中国没有完善而固定的策展人机制,策展人和美术馆体制游离的尴尬境遇,小汉斯认为,“移动策展人”是一种好的突破方式。策展人未必一定要固定为某一个美术机构服务,他应该保持灵活、自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旅行研究,保持一种“既身处美术馆之内,又云游于美术馆之外”的特殊身份。
策展人、诗人朱朱对话小汉斯
对话朱朱——从“厨房展”到《策展简史》
朱朱不仅是诗人、艺术策展人和艺术批评家,同时还是2011年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的获得者。小汉斯对其诗人的背景尤为感兴趣,两人从小汉斯策划的首个展览“厨房展”聊起,谈及“移动中的城市”、“中国发电站”巡展、89+项目活动以及“马拉松对话”和《策展简史》,对话内容几乎梳理了小汉斯所有最为重要的策展节点。
“我的迂回之旅”
朱朱的第一个问题是想了解小汉斯在最初进行策展的时候,他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小汉斯从“厨房展”谈起,他提出1987-1992年期间是对他极为重要的五年,在此期间他不断游历欧洲各国,在旅途中不断思索同一个问题——“我到底能用展览这种媒介或形式做点什么?”,这是他选择策展和从事策展事业之初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和挑战。然而,正如爱伦坡所说:“有的时候你看不见它,只是因为你离它太近。”小汉斯在随后的工作中发现原来他竟然没有意识到那些艺术家就在他的身边,而通过与艺术家的深入了解、交谈,他最终把自己那间堆满书籍的厨房开辟成了一个展览空间,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展览应该“去除门槛儿”
从“厨房展”以后,小汉斯策划过大大小小各种展览,然而他谈到,在那些大展之余他每隔几年都要寻找一些有意义的住所、公寓、客房或是小空间策划一些小展览。因为在小汉斯眼中,这些小展览正如他最初的“厨房展”一样,总是给人以亲密感。美术馆展览应该和这种给人亲密之感的小展览有所均衡,因为小型展览更容易呈现和探讨艺术家及生活的关联。小汉斯说:“小与大、亲密与公众的关系是我一直感兴趣的话题。一方面我们有那种纪念性的、系统机制内的大型展览,一方面我们应该去除门槛儿,举办各种亲密细腻的小展览。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意义。”
“00后当代艺术”VS “89+”
在对话中,小汉斯发现朱朱格外强调了2000年以后的中国当代艺术,他认为这和89+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89+由小汉斯和西蒙•卡斯泰(Simon Castets)联合发起,旨在关注1989年及89年后出生的一代人并从而进行跟踪调查。之所以选取1989年,是因为这一年有太多跨时代意义的大事,如互联网出现、柏林墙的倒塌、他们伴随着数字媒体长大,有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与诗歌的关系也分外密切。小汉斯非常好奇中国的年轻人如何看待诗歌与艺术,朱朱的回答中表示,在他这一代人中,写诗是唯一或者相对神圣的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然而在新一代的年轻人中,这种方式已经比较普遍而且相对自由很多了。
2012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艺术家奖评委李振华对话小汉斯
对话李振华——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策展
策展人李振华同时也是多媒体艺术家,并担任2012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艺术家奖评委。二人的对话从展览《Do It》项目开始,它是小汉斯策划的唯一一个不断持续、能被无限重新激活的展览。
在小汉斯的回忆中,他认为在2000年以前,自己的策展工作集中在对空间的关注上。90年代,小汉斯经历了各种空间形式的尝试,从室外到室内、从大型美术馆到私密住宅及客房。然而,2000年之后他更想扩大这种研究维度,希望尝试关于“时间”维度的展览。小汉斯在巴塞尔做的《两个人的时间》就邀请两位艺术家在同一场地分别用15分钟做一个歌剧般的艺术表演。包括创立于2005年的马拉松项目,它不但是一种群体对话及交流,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一种时间的记录和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