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小汉斯谈“后匆匆主义”艺术新运动,及其他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20 14:31:31 | 文章来源: 艺讯中国

Dayanita Singh拍摄的小汉斯像《梦宅11(Dream Villa 11)》 (2007)

在艺术圈里,当得了小汉斯(即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这种“永动机”的人寥寥无几。自从1991年在他的St Gallen厨房中举办的第一个展览创下名声,这位瑞士籍的策展人就成了“空中飞人”,多数时间在机场度过,策划大量的展览,并无所顾忌地拓宽展览形式的边界:从1997年作为一系列方案的展览“做(Do It)”,到2007年与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联合策划基于时间的景观展“邮差时刻(Il Tempo del Postino)”。

小汉斯现任伦敦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联合总监。自十几岁时至今,他与艺术家和思想家们进行过无以计数的访谈。其中有些登载于《访谈卷1(Interviews Volume 1)》和《访谈卷2》,或正在进行中的《对谈系列(Conversation Series)》。然而,对小汉斯而言,访谈不仅仅是一项工具,访谈是一种生活态度——2006年他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进行的24小时“访谈马拉松(Interview Marathon)”可谓其高潮。

不久前,小汉斯与库哈斯共同出版了一部日本“代谢主义(Metabolism)”建筑运动的口述史。去年11月,他又与舒门·巴萨(Shumon Basar)和约瑟夫·格里玛(Joseph Grima)共同发起了所谓“后匆匆主义(posthastism)”新运动。同时,他还管理着蛇形画廊在附近军品仓库旧址建立的分馆,做着另一册关于策展的书,筹备着在巴西的丽娜·柏·巴蒂(Lina Bo Bardi)故居举办的“私密展(intimate show)”,一本《声音简史(Brief History of Sound)》,以及“未实现项目代理局(Agency for Unrealised Projects)”前往柏林和“印度高速路(Indian Highway)”前往北京的巡展——他是怎么做到的?ARTINFO来代你问问他。

ARTINFO :蒂诺·赛格尔曾称你是“准情境主义的存在状态”,而访谈是其中关键。为何你偏爱这种模式,而非其他更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比如文章?

小汉斯:这取决于契机。今年1月起,我一直试着使每周写一篇文章成为一条准则。我写了很多新文章,而很多时候它们当然都是以访谈为基础的。我一直受到斯塔茨·特克尔(Studs Terkel)的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很棒的美国口述史家。他最早是个电台DJ,采访过许多爵士乐人,有一天他开始就工作的问题对美国的人们进行采访。这后来成为关于“大萧条”时期的一本杰作。他的访谈录音大约有9000到10000小时——比我做过的多太多!

录音是一种对抗遗忘的过程。我做访谈,是因为从小时候起我就一直这样每天做上几个小时。我常常与艺术家们交谈。我十几岁时便见到了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和阿里吉耶罗·波提(Alighiero Boetti),他们对我的影响很大。波提去世时,我发现对他告诉过我的那么多东西只剩下模糊的记忆。这是多大的遗憾呀。假如我录下过他的声音,他便还在我身边,我可以一遍遍地听。没有录音这件事令我非常痛苦,所以我努力不让这种事再次发生。而后这便成为一种模式。以前我与艺术家们交谈,而后我将其拓展到其他领域。“策划”这一类的对话。

ARTINFO:你曾谈论过模式的枯竭:双年展、展览模式的枯竭,讨论会模式的枯竭。我们是否会遭遇访谈模式的枯竭?如果访谈需要脱胎换骨,那将会是怎样的呢?

小汉斯:访谈常常会走向两个方向。一种是走得更深,另一种是走入更广阔的现实。走得更深,需要一次又一次地与人们交谈。这可以一连做上几十年,仍能产生激动人心的、全新的对话。这正是大卫·西尔维斯特(David Sylvester)采访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了不起之处。这些深度对谈是倾向于垂直性的。而当然也有倾向于水平性的对谈,当一位艺术家与我谈及一位科学家、建筑师,或是作曲家——这时我们跨越了艺术界,进入别的领域。当垂直性对谈停滞不前时,我们会使它走向水平性对谈,在这两者之间来来回回。

我想,这是能够无限进行下去的,但我需要再好好想想你提到的模式的枯竭的问题。在英语中,你们说“两人成双”,而多数情况下,访谈是两个人在一个房间,或一幢房屋之中。有许多打破这种模式的可能:离开这个房间——我们可以出去走走,我常常这样做:在公园里,出租车上,巴士上,飞机上,都可以进行访谈。与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还有丹·格拉汉姆(Dan Graham),我们都这样做过,当我们坐飞机从A地到B地,或从C地到D地。如果飞行4小时,我们就录4小时,如果是7小时,就连续录7小时。这是一种出行方式。如果这样会遭遇停滞,你可以去改变空间环境。你还可以试试其他时间段:比如与某人进行24小时的对谈,我想这就发展成马拉松了……“两人成双,三人成群。”为了将访谈充分打开,我还会一遍又一遍地与一位艺术家或建筑师进行对谈,有时我们会一起去见别的人。比如,多米尼克·冈萨雷斯-福尔斯特(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会说:“我狂爱恩里克·维拉-马塔斯(Enrique Vila-Matas),我愿意见见他。”我们就去见他。或是与雷姆·库哈斯,我们一起去访问所有的“代谢主义”建筑师们。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