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广东美术馆将改建成 高端休闲文化场所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0-25 09:48:02 | 文章来源: 南方日报

正在广东美术馆举行的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在开幕以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参观者已达近4万人次,超越了历届三年展参观人数的规模。这令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欢欣不已。“我们是要把广州三年展做成文化惠民的展览,而不是把它当做是一个跟公众有距离的艺术展。”罗一平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称。

本届广州三年展以“元问题:回到美术馆自身”为题,围绕着广东美术馆改扩建工程而展开,对美术馆由传统模式向当代模式转换的文化逻辑进行诸多“元问题”的追问。罗一平透露,改扩建后的美术馆将走国际化路线,打造成高端的休闲文化场所,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功能。

焦点1

改扩建将加强休闲功能

“未来的美术馆将走国际化路线,国外的展览馆是展览的面积很小,休闲的面积很大”

在广东美术馆门前,一座巨大的被绿色布帘覆盖的临时棚架遮蔽了大门。大门两旁,两座彩色幕布围栏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罗一平解释,正门的棚架是为了配合三年展主题搭建的,而两旁盖着彩色布的铁架是艺术展品。“这体现了这次三年展的主题,‘拆’和‘建’。”罗一平说,“拆建就是改掉那些不好的地方,就是把美术馆很乱的一些东西遮住,让它成为一个新的整体。”

按照原先的计划,广东美术馆改扩建和三年展同步进行,美术馆的“拆”和“建”被作为行为艺术展出,最后建成的新美术馆则作为三年展的重要作品。由于美术馆改建工程延迟至2013年,最初的构想已无法实现,但罗一平并不认为这会对三年展原本的主题造成很大影响,具体的展览项目仍将照常进行。“我们只是把原来预计做三年的主题展览压缩到一年半时间,到了2013年,我们会在北大中国美术馆做论坛,听取大家的反馈,再来作全面的总结和学术归纳。”罗一平说。

左右广东美术馆改扩建的声音不只来自专家和设计师。在美术馆一楼进门左侧,众多艺术家和市民对美术馆改扩建的意见被收录进“心目中的美术馆”活动中,作为展览的一部分呈现。“美术馆不是美术家的馆,也不仅是文化学者的馆,它是市民的馆。”罗一平说,“我们会把这些意见融合在一起汇编起来,不仅是我们美术馆馆里看,还会把这些意见上报给文化厅作为参考。”

对于市民关心的美术馆将如何改扩建的问题,罗一平透露,这主要看设计师怎么来重新演绎新美术馆的理念。未来的美术馆将走国际化路线,请国外的设计师做出整体的设计概念,剩下的由国内设计师负责。“国外的展览馆是展览的面积很小,休闲的面积很大,而国内的观念不一样,大家还是习惯于美术的博物馆。”罗一平说,“美术馆改扩建后,会加强休闲功能吸引公众来参观。”

“美术馆和二沙岛的休闲文化要联系在一起,但它是高端的休闲文化场所。”罗一平强调。

焦点2

观众与美术馆有更多互动

“如果周六、周日来美术馆,大家就能看到很多家庭在很认真地看画、画画,很有意思”

每逢周六、周日,美术馆总有几片区域被淹没在欢笑童声的海洋中。美术馆的少儿培训部设置了一个在展览中找艺术元素的活动,动员这些学生家庭找出艺术作品中的元素,把它们拼凑成心目中的美术馆。罗一平介绍,“如果周六、周日来美术馆,大家就能看到这些家庭在很认真地看画、找元素、画画,很有意思。”

与公众产生更多互动的“亲密接触”,无疑是近年来广东美术馆最大的改变之一。步入美术馆大厅,“元问题:回到美术馆自身”的展览主题字样占据了一整面墙壁。楼梯口处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签名板,不少经过的观众正用笔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名字和话语。

“我们有几块这样的留言板,而且会定期更换。”罗一平介绍说,“这是观众与美术馆互动的一种表现,表示观众愿意参与其中,哪怕是随便写几个字,画点什么东西,都表达出他有参与的欲望。”

据了解,在三年展启动期间,广东美术馆志愿者团队向公众提供免费的定时导览服务,引导观众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展览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座微型的热带丛林……”在比利时艺术家坤·凡麦西尔林的“世界鸡繁殖计划”展览前,讲解员正绘声绘色地向观众讲解每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耐心给予回应。偶尔还能见到穿着中学制服的三五成群的学生,以好奇的眼光打量着各具特色的艺术品。“我们希望公众能真正参与到和美术馆的互动中来,这也是文化惠民的一种体现。”罗一平说。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