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让观者身临其境的宋代山水 各派大家纷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2-20 10:48:57 | 文章来源: 信息时报

从北宋进入十二世纪的南宋,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画家当是郭熙,他的《早春图》被视为现存唯一能在雄伟气势上,和范宽并驾齐驱的作品。他同样被视为李成山水的继承人,并写下了中国重要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

在这本由他儿子郭思记载的画论中,他提出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从水边仰望远方高峰,巍巍峨峨的“高远”;从前山窥望后山,茫茫无限的“深远”;从近山望远山,冲淡缥缈的“平远”,三远交错,形成了气势雄伟的深远意境。

高居瀚在《中国绘画史》这样描述了郭熙的绘画态度。郭熙认为:“山水画的价值在于能使观者真有亲届山川之感。他说真正爱好荒野的人常受尘嚣的束缚而不能有泉石啸傲之乐,但可以通过看回去经历想象中的旅行。画家要画这样的山水,就必须去亲近山,观察风雨明晦、四时朝暮的各种面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天苍翠而如滴,秋天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些特征只有敏感而技巧熟练的画家方能捕捉。他说:‘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

对此,郭熙对中国山水画家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观察自然,如何提高自身修养,以及山水画的标准,他认为山水画要画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还要有“景外之意”,“意外之妙”等等。他自己的山水画也十分强调精确地表现山水在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时间条件下的真实面貌。

郭熙在宋神宗时期曾为御画院艺学和翰林待诏直长,极受皇帝和士大夫们的赞誉。当时宫中收藏和悬挂着大量郭熙的作品,苏轼、黄庭坚等曾写下“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杯间”的诗句,记录郭熙在当时受到的热爱。

第二幅画:郭熙《早春图》 宋 郭熙 绢本淡设色

和观看范宽的《谿山行旅图》不同,在那幅画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终南山的肃穆与雄伟,而郭熙的《早春图》却带来了一派极具动感、生机勃勃的群山。熙熙攘攘,左旋右转的山头相呼顾盼,前仰后俯。山中奇峰怪石,枯木成林,重重叠叠,连成一片。山峦上的树木有主有宾,或疏或密,或直或欹。一道清泉从岩缝中飞流直下,一波三叠。亭台楼阁,显隐藏露。春雪已消,冬去春来,在寒冬留下的枯寂中,孕育着早春的活力。

在构图上,郭熙充分运用了他的三远法:远景峰峦婉转,逶迤连绵,中景和近景,奇峰怪石,作为郭熙特征的“鬼面石”、“乱云皴”都可在图中见到。

《宣和画谱》中说:“(郭熙)至摅发胸臆,则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嶙绝,峰峦秀起,云烟变天奄霭之间,千态万状。”《早春图》正是这种风格的代表。《早春图》画幅左侧有作者用工整的楷书题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笔。”下有“郭熙笔”长方印一方。铃盖作者印章,这在北宋画中不多见的。这幅画曾被人分作二幅,后又接起。

名作鉴赏

宋代的山水画,各派纷呈。北宋前期的李成和范宽堪称一代大家。中期的郭熙独步于山水画坛。北宋后期,米芾父子创造“米氏云山”,对水墨山水贡献尤大。南宋初期,被誉为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珪执牛耳。同时,青绿山水也盛极一时,北宋有王希孟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此外,活跃在这一时期的王诜等对宋代山水画的繁荣和发展,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米友仁,人称“米敷文”。是米芾的长子,受其父教育,从小能书善画,十九岁即以《楚山清晓图》受到宋徽宗的赏识,南渡后继续为宋高宗所礼遇。今天,父亲米芾的作品如今已经无处可寻,我们还能在儿子米友仁的作品《潇湘奇观图》看“米氏山水”的特色。《松烟画忆》中描述“米家烟树山峦,仍是细花,层次分明,然后以大阔点点之”。在这幅画中,米友仁描写一幅多雨迷蒙、变幻无常的江南景色。用淡墨渲染云烟,显得迷蒙无际。米氏父子崇尚“平淡天真”,追求笔墨情趣,对元明以来文人画有很大影响。

夏圭《溪山清远图》

夏圭在《溪山清远图》的构图上开创了以少胜多、空灵深远的格局,把繁杂的景物加以概括,以精致的笔墨表现无尽的诗意。这种画风往往让人想到了南宋的“半壁江山”,为此他被称为夏半边。陆完为夏圭的山水画题款云:“中原殷富百不写,良工岂是无心者,恐将长物触君怀,恰宜剩水残山也。” 《溪山清远图》全卷以水墨绘出。朴素清逸,皴法全用斧劈,笔法苍老,劲利方硬,表现出一种幽淡、清静、冷寂的意趣。夏圭是钱塘(今杭州)人。南宋宁宗朝画院待诏,赐金带。他善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称为“拖泥带水皴”。夏圭的画与马远风格基本相似,文征明评为夏画“趣胜”马画“意深”,但他们都是水墨苍劲一路,画史上并称为“马、夏”。

马远《踏歌图》

踏歌,是我国古代民间的一种娱乐形式,即用足踏蹬而作歌。在宋代颇为流行,宋代诗人曾多次在诗中描述踏歌的欢乐场面:“人影渐稀花露冷,踏歌声渡晓云边”、“贴贴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锦相牵;都城半掩人争路,犹有胡琴落后船”。《踏歌图》是马远的代表作,在构图上,改变了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形式,采用了边角式构图方法,精心地表现了峻峭的石峰、挺拔姿秀的松柏,蜿蜒曲伸的小径,构成了一幅简洁明朗的图景。马远生于绘画世家,祖父、父亲、伯父都是高宗时画院画家。他的山水画下笔严整,喜欢用浓墨和焦墨画树木山石,苍润而有神,景色秀丽而雄伟,把自然界复杂的景物,概括提炼,以少胜多,以简胜繁。采用边角式形式,或峭峰直上不见顶,或绝壁直下不显脚,或近山参天,或远山无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