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新媒体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专稿]“趣味的共同体”——影像单元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4-16 16:19:51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再安置:

    纪录影像的另类角度和洞察

    张亚璇

    “再安置”是一个与拆迁相伴生的词汇。指的是在城市建设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人离开自己生活的房屋、社区和土地,找到或获得另外一个居所以安置自己的过程。中国社会近二十年发展的事实和城市化进程,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这个词语的使用频率,使它成为人最迫切的现实处境之一。而无论这一处境当中的个体是否发现了新的安居乐业之所,他们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移民”的特征。这意味着,当下中国的现实语境,已经扩大了“移民”的地理内涵,即便在同一个城市和区域,它也可能存在或发生。“再安置”是一种移民的境遇,更重要的,它不仅关联空间,也涉及精神。当变化过于急速令置身其中的个体无法跟进的时候,他便成为“移民”(或遗民?) 。“再安置” 因此超越了具体的拆迁经验,而成为一种时代性的精神症候的隐喻。

    当代中国独立电影,尤其是纪录片的工作,直接让自己切入到这种变动的境遇之中,去展现那些症候。它不仅提供了来自于现场的见证,而且提供了另一种观看的角度。那些纪录者,始终与需要被重新安置的人们一起,经验他们所经验的; 他们在作品中传达的感情,以及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所做的诠释,也因此成为另类的,甚或不谐调的。这次影像单元的每一部作品,都可作为力证……

    我们这次选择的作者,都已经在这个领域工作了多年。实际他们所处的制作环境,贫瘠,简陋,没有任何条件可言(尤指物质上的)。但他们,和其他决定做纪录片的人,为什么能在这样境地里,孤立无缘地持续工作?至少有一点,他们都不是只愿沉迷于自我世界和狭隘利益的人。他们感觉到他人的需要而且主动进入到与他者的关系之中——在这个社会里,往往是穷人,弱者,不掌握权力,无法表达和呈现自己的人。

    在这个意义上,尽管他们经常因为介入了他人的生活而受到狭隘的道德指责,实际上却是这个正在向现代化(甚至后现代)迈进的国家和时代里,最能够正视自己的道德责任并有所行动的人。他们肯定也是一些喜欢探究生活真相的人。

    相对于纪录影像距离任何体制似乎都还比较遥远的事实,它今天所拥有的表达自由、丰富资源和显示出来的活力与若干年前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有某些相似。这里面包含着当代艺术的本质精神和理想,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个展览里面展示它们的原因。

    杜海滨 Du Haibin

    杜海滨,1972年生于陕西,在宝鸡和西安度过少年时代。1996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之前的生活经历已使他获得一些社会经验。三年级的时候,他和同班其他几个大龄青年组成“道光”电影小组,开始尝试用一台家人作为礼物送给他的Hi-8摄像机拍摄短片和纪录片。他的第一个作品《窦豆》拍摄了一个青年同乡在城市里漂泊不定的生活。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寒假,他回宝鸡过年,在火车站附近的铁路边上,遇到了一群流浪汉,《铁路沿线》(2000年)再现了这些人的生活和状态,因其视野所向,拍摄和制作方式,以及粗砺的美学风格,它成为DV制作在中国初起时的代表作之一。此后杜海滨的创作显示出一种同时期其他作者不多见的连续性,他以几乎每年一部的速度,完成了《高楼下面》(2002),《北京纪事》(剧情短片,2003),《人面桃花》(2005),《电影/童年》(2005),《石山》(2006)。2007年他以《伞》入选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之后又参加了阿姆斯特丹电影节及法国真实电影节。

    伞

HDV,93分钟,2007,浙江、安徽方言,中英文字幕

制片:蒋显斌、杜海滨、徐小明

导演:杜海滨

摄影:刘爱国

录音:孙元强

剪辑:杜海滨、Mary Stephen

    杜海滨说这不是一部关于伞的电影。但无疑“伞”构成了他这部新作最核心的意象。他的拍摄在天南海北五个空间展开,“伞”的意象贯穿起了活动其间的5种身份的人物:工、农、商、学、兵,同时也赋予整个作品一种完整性:那五个段落之间本来没有关联。

    这是一部从概念出发的电影,其中包含着巨大的野心。杜海滨试图从解析整个中国社会结构入手——沿着那固有的思路,来检视它今天的表现,进而揭示其内在的根柢和本质的身份,乃是农村和农民。

    在一个国家义无返顾的现代化进程中,这种提醒或回顾显得特别重要和必要。处理这么一个宏大的议题,杜海滨寄予了他作为一个纪录片工作者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非常宏观的理解和思考。很显然他试图改变,改变以往从大量的素材中提炼主题的方法——这至今仍是中国独立纪录片的主流工作方式。

    如果说《伞》对于杜海滨而言更多是一部过渡性作品,那是因为他在用影像表达思考,建立具有完整性的作品序列,然后成为一个真正的电影作者的过程中,需要像以往那样保持更多感性,就如《伞》的结尾听老农谈话的心情。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王茂绘画作品个展
· [专稿] 等待——张念个展
· [专稿]“趣味的共同体”——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 现场报道
· [专稿] 秦风致“八大山人”个展
· [专稿] 燃点——刘卓泉、练东亚二人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