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与多元 ——沈鹏先生访谈

时间:2015-06-16 10:28:49 | 来源:《中国书画》

资讯>声音>


沈鹏先生

沈鹏先生是长期从事美术编辑和美术史论研究的书法大家,是引领中国书法学术方向的重要人物。中国书法家协会在2011年为沈鹏先生举办“原创、艺术、诗意、人本”为主题的书法学术研讨会上评价他为当代书坛善于思考、不断探索、勇于担当的领军人物,是全国著名的学者、诗人、美术评论家、编辑出版家和书法大家。

自从卸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一职,沈鹏先生更多的时间便是静心于自己的书斋“一边写毛笔字,一边手拿钢笔,创作书法作品也写些诗词文章”。其实这种状态是先生多年来的常态。无论何时,他的勤奋状态、精神境界、思想活力都在影响着书法界。在其新书《书法本体与多元》出版之际,已届耄耋的沈先生接受了《中国书画》杂志的专访,介绍了他“退而不休”的诗书生活,阐述他对书法的一些新的思考。

对本次访谈的整理也糅杂了先生《书法本体与多元》的一些论述,并经先生多次斟酌修改,对书法界关心的一些书法本体性问题如“传承与创新、形式与内容、书法与文字、碑派与帖派、共性与个性”等进行了回答,可谓是对先生书学观点的一次比较集中且相对完整的梳理和介绍。

诗性与书法观念

《中国书画》杂志社社长康守永(以下简称康):您多年前为《中国书画》杂志题写了办刊理念,从一个侧面看出了您对杂志的关心。您也是美术的编辑出版家,能否对杂志继续提点希望?

沈鹏(以下简称沈):请先说说你们现在的想法。

康:我们一直是在走高端路线,追求高品位高品质,看重从内容到印制的综合质量。从内容结构看,古代、近现代和当代都有,古代和近现代的分量偏重一些。

沈:现在社会上书画刊物非常多。我看到的感觉是,书刊模仿复制、内容重复、水平不高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还在造假。书法作品有造假的,书籍也有造假的,报刊上面刊登的作品也有假的。从法律的角度看,这些行为是违法的;从人文的角度看,反映了一些人思想境界的低下和衰退,是一种颓废的表现。

您介绍的编辑《中国书画》杂志的基本想法,我觉得是对的。就是说,比较高层次的书画家,他们应该希望更多了解传统,更多从传统当中吸收好的东西。作为刊物,要把当代真正好的东西凸显出来,传播出去,倒不一定非得是名家的,有的哪怕不是有名的,但是确实写得做得比较好,也许更应该传播。编辑要自觉学伯乐。

康:先生说的极是。我们是在意“名不名”,但更关注“好不好”。如果是好东西,就不在乎其“名”了。沈:过去好的编辑都是这样的,像茅盾、叶圣陶,他们当编辑的时候都培养了好多后来有名的作家。郭沫若于日本时的早期诗作,在宗白华办的副刊上刊载。

康:好,回到正题。之前我听到您家乡的电视记者与您聊到故乡江阴,聊起您学习过的南菁中学。这所中学很著名,历史上是“南菁书院”,您作为书法家对母校称为“书院”是不是很亲切?

沈:从“书院”到“中学”有体制上的区别,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对南菁我过去没怎么谈过。我的外叔祖做过上海的南菁中学校长。上海当时没被日本鬼子控制。他教图画课,南菁中学的大门是他设计的,一直保持至今。我的外祖父开工厂,开了厂后又卖掉,办了城南小学。

康:您的兴趣很广泛。最近得您赠送的《三馀再吟》诗集,从书名就能看出已经有多部。中华诗词学会的郑伯农先生认为您的书名掩诗名了,说您诗词成就决不亚于书法。我知道您近年身体不好,可是从去年以来仅《光明日报》就发表了二十多首诗词。

沈:近年来足不出户,除了大量时间睡眠,就是写点毛笔字,做点诗词。我是为言志而作的,比如生日,每年都有诗,但不为 “自寿”。去年写了两首《八三》诗,其一是:“一叶落知天地秋,萍踪漫与晚霞游。立身乱石清溪过,仰首微云往事稠。蚕食吾生诞日始,战歌群起吼声遒。太阳底下翻新否?鉴史推寅未即休。”其二是:“长鸣警报破长空,凄厉盘旋动域中。残历几经风打雨,义军九死鬼为雄。柳条湖畔蒙羞日,桑叶版图遭毒虫。岁岁逢时我初度,周身热血撞金钟。”每年初度,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出生在“九一八”那个困难年月。我自以为思想境界比较宽广。

喜欢书法从事书法的人一般都会喜欢诗的。书法艺术体现着汉字文化之美,要研究汉字字形之美,要关注所写内容的文词之美。一幅作品要读者产生综合美感。人们常说《兰亭序》本身就是一篇美文,如果文章不好,肯定大大减色了。写诗能同时体现意美、声美、形美,体现了中国汉字综合美的优点。王士祯《渔阳诗话》说:“愚按《宣和书谱》:唐诗人善书者,贺知章、李白、张籍、白居易、许浑、司空图、吴融、韩偓、杜牧。而不载温飞卿,然从他处见李商隐书,亦绝妙,知唐人无不工书者,特为诗名所掩耳。”诗与书法到唐代都达到鼎盛时期,今天的文化氛围不同了。但诗书相得益彰,还有宋元兴起的诗书画结合,这些优良传统仍将滋养着我们。

1  2  3  4  5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