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当代艺术家创造力从何而来?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6-26 16:00:2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梵高自画像

21世纪随着影像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开始图像化,每个人在一日之内可以接触和浏览到大量的图像信息,这些图像为每个人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感受。与文字信息有着极大的不同,图像信息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感受性。在以前的文字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主要以时间的方式发生,比如阅读一段报刊文字必须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需要调动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将文字符号转换为视觉心象,而在图像时代人们可以在一瞬间感受图像所带来的冲击力,这是与以往时代的极大不同之处。

那么,图像泛滥所带来的结果便是: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审美化趋势。文字时代往往趋向于理性,而图像时代则往往显得感性。那么新的历史条件下,艺术家及其创作便显得越发重要,他们所担负的,不单单是像19世纪威廉·莫里斯所发起的手工艺运动时所倡导的美化劳动环境的作用,而是真正站到了时代精神的核心,整个时代的价值取向都必须要更好的借助艺术的方式进行传播。图像时代的来临虽然并非意味着图像能够彻底取代文字,但至少说明了在信息科技的带动下图像发挥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作用。相对于以往,艺术家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了。

一个艺术家,怎样才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长期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呢?我想这肯定不是一件刻意为之的事情。艺术家的创作总不能带有目的性的,好的的艺术作品须来自自由的艺术精神,从这个角度上讲,艺术家必须有主动的创作欲望,才能够真正出现好的作品。也就是说,艺术家不能被某个非艺术的东西牵着鼻子走,而必须是由艺术本身推着走。这就需要艺术家时刻保持着自己内心的敞开状态,不断对周遭的一切事物有着单属自己的强烈感受,当艺术家将艺术化的视觉感受呈现给观众时,观众也会从中感受到生活中未曾发现的艺术性。罗丹说过:生活中不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艺术家要想保持好自己的创造力,就必须时刻擦亮自己那双发现和感受美的眼睛,然后用自己手中所特有的艺术技巧将之表现出来,为生活世界增添艺术的因子。德国社会文化学者马尔库塞曾经提出“让艺术成为现实的形式”的著名观点,在这个理性化和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艺术所能带给人的是一种对有限和束缚的超越,让时刻受羁绊的“工作心灵”找寻一种可以逃逸的自由之地。

正如这幅梵高自画像,颤动的笔触以及丰富而明亮的色彩让整个画面显得极其富有视觉冲击力。整个作品无论在构图还是在用色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在和谐中蕴藏着某种生命原始欲望的激情以及爱与被爱的渴望。这幅画为忧伤的人提供了一个温馨而自由的心灵港湾,可以暂时栖居于此,享受内在的平静。梵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更是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对绘画的痴狂曾经让他尝过油画颜料的味道,我想在他的嘴中金黄色的颜料必定成为美味了吧。

不一定每个艺术家都能够成为梵高式的天才,但是他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敏感,使得他的作品感人至深。一定意义上说,每个艺术家都是有色眼镜的制造者,观众可以在观看的时候免费得到这副多彩的眼镜,并用它来观看无色的世界。所以,当代艺术家要想保持自己的创造力,离不开一种心灵的敏感度,既要有对艺术的敏感度,又必须有对生活的敏感度。惟其如此,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文 刘全)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