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吴学斌:艺术教育应重于培养创造力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6-17 18:35:46 | 文章来源: 鲁网

近日,广西享誉海内外的壮族画家、画坛大家黄独峰的关门弟子吴学斌携100多件最新创作的国画作品在济南举行画展。反映南疆风情的作品在齐鲁大地展出有何特殊的意义?如今的画界存在着哪些成绩和瓶颈?怎样看待近期拍出几亿的“天价”绘画作品?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这位“文学画家”进行了专访。

以山东为驻地办画展 促进南北文化艺术交融

本次画展以吴学斌“独树一帜、独具一格、独领风骚、独步画坛”(美术史论家陈传席评语)的神仙鱼为花鸟画主打,展出近期创作的神仙鱼作品70多幅。而山水画则以描绘南疆国门崇左市的“边关情”为主题。中国九大名关友谊关、亚洲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世界八大斜塔崇左斜塔、世界岩画代表花山岩画、南疆长城小连城等等南疆边关代表性景点,都在画展中展出。

“我选择了近几年比较满意的作品,包括平日受认可的热带鱼,还有体现边关情的画作,因为广西有大片土地与国外接壤,画家有一定的平台和影响力,可以用那边人所拥有的贡献、牺牲精神,来表现、宣传边关风情。”吴学斌表示,除此之外,一场中国风光摄影展也进行了展出,“摄影家通过摄影可以更真实的反映当地风土人情,这样的新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吴学斌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山东作为此次画展驻地,皆源于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毫无疑问,山东是孔孟之乡,其文化底蕴、历史深度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说是全国第一书画大省也不为过。”而南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迤逦而又丰富,因此吴学斌建议,南方画家应当多到北方来感受中原文化,北方画家则可多去南方写生、采风,做好南北文化艺术交融,以更好的推广、宣传自己的家乡。

“文学画家”作画有要求:需体现文学内涵及精神

吴学斌师从于著名中国画画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黄独峰,但他最早接触书画却是来自家传,“确切的说,我的启蒙老师是父亲,他是位很优秀的书画家。我4、5岁每日放学后,都会用1个小时的时间来临摹名画,为今日打下了基础。”吴学斌告诉记者,最初写字画画并未感到快乐,时常看到小伙伴们在外面玩,很是羡慕,但现在却很感激那一段“苦日子”。“后来就迎来了空窗期,由于种种原因,我有16年没作过一张画,高考也就没敢考美术学院,最后学起了文学。一次机会我成为黄独峰老师的助手,后来老师到我宿舍看到墙上的几幅画,自此我便成为他最后一位关门弟子。”

在最初的时候,吴学斌以画水粉、油画等西洋画为主,后来跟着黄独峰后就改成以花鸟、山水为主的中国画,如今则热衷于中国西部山水画。“说起作画风格,我习惯用文学思维来做中国画,每次作画前都要思考一下,作品要表现怎样的文学形象思维、文学故事、人文精神,以及一种什么样的内涵。”吴学斌说道。

不得不说,与吴学斌作画风格相似的“文人画”曾在历史时期有位代表性人物——苏轼。作为中国文化特有的文化形态,其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内部原因,而历史文人的规范和倡导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有人称吴学斌为“文学画家”,那么,这与所谓的文人画有何关系呢?“虽有相似却也不同,我认为文人画家和文学画家不完全一样,文人画家作画轻松潇洒,用特有的文学底蕴抒发一种情结;而文学画家不仅是将‘文人气’宣泄,还要将文学内涵、故事、寓意通通表现出来,更能去体现一种境界。”吴学斌分析道。

艺术需要宣传才能走向世界 卖过亿的画大多是炒作

2012年,吴学斌曾赴法国卢浮宫参加美术展并荣获金奖和民族文化传播奖。在这段日子里,去参展的同时更是一个学习、考察的过程,对此吴学斌感触良多。他表示,过去给别人培训的时候总爱讲中国画精神,可从法国回来后却喜欢讲中西方画界的比较,“像中国的一些博物馆、美术馆,你去参观可能20张照片也拍不到,因为水平高的大师作品不会轻易展出,即便是展出也不让参观者拍照,因此很多大师画什么我们看不到、不知道,而那些高端的作品即使我身处画界依然感到十分神秘。”吴学斌说,但在法国大师的作品却没这么多限制,既能展出又能给其留念,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蒙娜丽莎》、《向日葵》世界人民都了解,而提起中国画他们却又一时想不起来哪些是最著名的,“我始终认为,艺术需要宣传,才能走向世界。”

吴学斌表示,现在是一个相当浮躁、沉不住气的作画时期,有钱人可以去买画,书画家能够很好的实现经济价值。“像过去是不会考虑有多少钱赚、是否能卖,现在是首先估算好了一个平方尺的画是多少钱。”吴学斌说,“那些卖过亿的画作大部分都是炒作,名家画作卖几百万、几千万才是合适的。一定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才能出优秀作品。”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