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何韵兰:让爱与关怀升华儿童艺术教育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5-30 14:31:43 | 文章来源: 搜狐

艺术教育是开启儿童心智、潜能与创造力的教育,使儿童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和文化品位,并崇尚真善美。女童在艺术学习上具有独特优势,但社会化过程会对她们的成长形成种种束缚;特殊儿童在爱的艺术教育下会创造奇迹;农村儿童需要更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以树立自信、实现梦想。

何韵兰,著名画家,中国美协原少儿艺委会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长期关注公益环保、儿童艺术教育事业。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就如何提升儿童创造力、甄别艺术教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以及特殊儿童、农村儿童需要的艺术教育等问题对她进行了专访。

记者:从您的履历中我们看到,您先后从事过高校美术教育和个人艺术创作,是什么促使您投入儿童艺术教育事业,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

何韵兰:我一直赞赏儿童画的童真、天趣,也经常被邀作评委。2001年我受美协邀请担任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主任,任职期间,我跟一线教师致力于儿童艺术教育反功利的倡导。这5年成了全职义工,没搞自己的创造,却很受教育。应该说这是我人生的另类风景,让我对儿童艺术教育充满感情。

我们说的儿童艺术教育是指普及的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专业教育,也不是简单的技能。目前有一些误区,重技术轻艺术,艺术教育产业化,把考级、升学加分当目标,为满足虚荣而学艺术。目前,我们特别需要真正的艺术教育,它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允许多元评价,诉诸感情与心灵交流,能平衡、消解应试教育中的弊病。

我认为,艺术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开启孩子的心智、潜能、创造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和文化品位,并崇尚真善美。如果能培养这样的人才到各行各业,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会有很大改变。

记者:您一直在倡导“提高中国孩子的创造力,还他们以率真的童年”,您认为艺术教育对激发儿童创造力的作用是什么?

何韵兰:这要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谈。孩子一出生就对未知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年幼时的想象力天马行空,通过艺术会非常充分地展现出来。另一方面,艺术本身就是创造性的产物,所以艺术能与孩子的天性相融合,帮孩子发掘潜能,这种相互作用是最自然的。

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是在小学高年级以前,爱护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引导、启发、延伸这种想象力,逐渐融入到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与表达当中去。以这样的方法帮助他们保持畅想的能力,这才是艺术教育的特别重要的作用,而非考级。

记者:在创造力上,国内有男孩儿比女孩儿更富创造性这样的刻板印象。比如幼教网就做过相关调查,大多数幼教老师认为,男孩儿思维拓展能力强、更富创造力,而女孩儿就比较听话,较常给出正确答案。您是否认同这种提法?

何韵兰:这种提法比较表面,但这样的印象确实存在:女孩胆子小,男孩有很多异想天开的想法,很敢画。加之很多成功的艺术家都是男性,强化了这样的印象。实际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男女心智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记者:据您了解,学习艺术的男孩儿多还是女孩儿多?他们在学习中体现了哪些不同?这些不同会影响他们取得艺术成就吗?

何韵兰:从基本素质来看,女性在艺术领域更占优势。她们更重情感,观察更细腻,对美更敏感,尤其是色彩语言。女性本身是更适合艺术的,一线的老师们反映,在艺术兴趣班里女生更多。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家长、社会对女孩子的保护和定位对她们逐渐产生影响。到了初高中时,男孩儿敢于接触社会,眼界就宽,女孩子则被安全、社会观念要求等缚手缚脚。此外,当她们从事了艺术专业后,因家庭角色的负担重,也往往不能全力以赴。男艺术家就相对能有更多的精力搞专业,这方面就显得比女性有优势。但是一些男性对名利、社会地位过于追求,也会让作品缺乏真诚感。所以,不能因为社会上女艺术家少就觉得女不如男。

最近几年的展演活动中,我看到女艺术家的作品一年比一年更有想象力,更开放、更大气、更有张力。最重要的一点是作品有难得的真诚。所以,我认为成就要看你怎么看,除了社会影响,情感的满足、内心的丰富,对女艺术家而言都是成就。不过,我讨论的女性是指“自强自立”的女性,而不是一些征婚节目中忙着去整容不是去修心的物质女性。

我还想说,在希腊神话里,司管文艺的女神缪斯被视为灵感的象征,也被称为想象力的女儿,这是对女性的一种肯定。因此,当中国女性摆脱了社会传统观念的约束,就会有更大的成就。

记者:在今年4月份,您呼吁关注特殊儿童艺术教育时提出“艺术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能详细解释一下什么是爱的教育?对于特殊儿童而言,这种教育的意义在哪儿?

何韵兰:特殊儿童是弱势当中的弱势,而艺术教育可以让这样的孩子创造奇迹。但特殊儿童需要特殊的爱——极度耐心、不图回报的,不是施舍怜悯,而是心贴心的关爱。我看到自闭症的孩子会笑着跟老师亲热,智障孩子可以画出很多汽车设计、宇宙天象,这都是奇迹!有爱的艺术教育才有这样的效果。还有些农村的老师工作条件特别差,只能拿鹅卵石、树皮教学,得不了奖,提不了级,但她们几十年如一日地用心教育,通过艺术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和爱的种子,同时也播下了希望。这里不仅说明艺术的作用和魅力远未被充分认识,而且,对弱势群体关爱程度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多年一直关注农村儿童的艺术教育工程。您认为,城乡差异下农村儿童艺术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社会各界应给予怎样的支持?

何韵兰:很多人不重视农村艺术教育,不懂得艺术能在标准答案之外给儿童创造更多展示潜能、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机会,而这对农村儿童尤为重要。因地制宜,利用民间艺术作教学资源也可成就优质的农村艺术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我们曾展示农村孩子富有生命力和想象力的原生态作品,比贵族式教育下的儿童作品有更感人的力量。

对农村的儿童艺术教育的支持,我认为首先国家政策上要有倾斜;其次是慈善捐赠多进行软件投入,比如师资培训,建立农村艺教奖励基金,留住优秀教师。另外,希望艺术家、文艺青年定期去农村支教,去相互学习。俄罗斯有一个“候鸟行动”就是艺术家们定期到穷苦地方待上几个月甚至几年,使之成为一种全社会关注与参与的事业。希望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农村孩子能通过艺术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更加自信、自尊,有动力也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