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邱志杰: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永不落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22 08:17:01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华东站


邱志杰

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于3月31日正式落下帷幕,本届双年展以“重新发电”为本主题汇集了世界各地27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作品,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前来观看。一方面由于上海美术馆的搬迁,给上海双年展在展览场地上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另一方面作为本届上海双年展的总策展人邱志杰在此次展览中改变了以往的展览方式,开创了许多新模式,使得本届展览从规模、数量、质量上都有很大的飞跃。为此雅昌艺术网记者采访了邱志杰,请他对这次双年展进行总结,并与国内外众多展览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上海双年展的地位和未来发展。

国际“渗透”与“文化的标杆”

雅昌艺术网: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已接近尾声,在您眼中,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展览?

邱志杰:事实上,上海双年展还没有结束,才刚刚开始,中山公园计划正在进行中。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项目在金门,大约是6月30日开始。其实这个项目永远不会结束,它会转化成一些机构行为。目前漳州、厦门的官员都过来和我谈论建立关于城市记忆的中心,我们本来是想做艺术家的访问计划,但这种形式在国际上太多,现在想做金门艺术学院,对市民进行艺术教育,所以这也意味着它永远不会结束,会一直存在发展下去。

雅昌艺术网:此次上海双年展有哪些特色?

邱志杰:主要是城市馆的模式,还有联合策展人的机制,包括教育项目用圆明学园的方式来做,它开拓了许多新的模式。

雅昌艺术网:教育是本届上海双年展的重要特色,它目前的教育效果如何?

邱志杰:我觉得效果还挺明显的。圆明学员的那些学生毕业后现在完全没有与我们中断联系,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网络,这些人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会给上海双年展带来很大的资源。我最近收到国际艺术论坛的一本世界杂志,其中大半本都是关于上海双年展的报道,估计有120-130页,而韩国光州双年展只有12页。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把他们杂志的总编请来当圆明学园的老师,他对这个展览就有了深入的了解。我们还有媒体写作工作坊,学员们会有大量时间在这里采访参展艺术家,并撰写评论。

当然这只是短期的教育形式,我们还有长期的如公共讲座等。双年展有其自己的教育和职能,在我看来它更像一个节日。而美术馆也有它自身的教育职能。我觉得上海当代博物馆目前所展开的教育活动在国内没有几个美术馆能超越,它还把各种亲子教育活动做得非常好。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本届上海双年展和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邱志杰:这次上海双年展和往届相比,除了增加城市馆的项目,最明显的地方是中国参展艺术家30个,国外参展艺术家30个。而这届主题展中,中国艺术家有25、26个,国外艺术家70多个,国内外艺术家的比例就已经变了,再加上30个城市馆中只有一个中国城市,所以城市馆120多个艺术家中,只有7、8个中国艺术家。由此算下来,参加这次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只有30多人,而外国艺术家接近200人。于是,我在思考,威尼斯双年展如果有百分之五十个艺术家是来自威尼斯,它还是威尼斯双年展吗?你还会尊敬它吗?

雅昌艺术网:如此多的国外艺术家参加展览,对于一个本土的展览是否会削弱国内艺术家的影响力度?

邱志杰:恰恰相反,正因为这样,我觉得才能真正帮到国内的艺术家。如果上海双年展有百分之八十是国内艺术家,全世界就没有人要来看上海双年展,国内艺术家展了也没有太多意义。我们只有让渡出来,百分之二十的是中国艺术家,百分之八十的国外艺术家,大家才都会来看展览,才能让上海双年展办得越来越好,让每个艺术家都真正受益。我们不能光从表面的比例来比较,感觉本地艺术家吃亏了,而是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分析。

雅昌艺术网:目前,国内出现了许多双年展,除上海双年展还有北京双年展,以及10月即将开幕的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等,另外国内还有其他各种展览。您觉得上海双年展在众多展览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邱志杰:每一个具体的分类,每一个展览都承担它自己的使命。双年展在中国不是很多,特别是好的双年展不多。我们人才也很有限,像西岸的建筑与艺术双年展部分艺术家也是我们这批上海双年展的参展艺术家。

而上海双年展的地位是其他展览都不可取代的,从它的规模和政治影响上来看都是空前的。在某种程度上,上海双年展是中国开放程度的政治标杆、文化标杆。它甚至意味着我们可以展出什么程度,就标志着国家文化开放到什么程度。

新展览机制还看未来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本届上海双年展是否赶超威尼斯双年展?距离威尼斯双年展的差距还有多少?

邱志杰:我们的艺术家不比意大利差,策展人也不比它差。但我们的美术馆才刚刚建立,在各方面的条件设施要差很多,我们的企业赞助不如他们。我们的观众比意大利差太多了,这是最薄弱的环节。意大利的观众不会偷走展厅里的光盘,我们这里的观众会这么做,这是你无法想象,连保安拦都拦不住。观众会用手摸油画,会把小孩抱到站在雕塑旁边拍照,这是我觉得与威尼斯双年展最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也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差距。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举办双年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邱志杰:第一是我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才华,在管理上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二是政府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展览带来了许多不便,无中生有地制造出各种困难。本来全世界对上海这个国际都市的期待,对它现代化管理水准的期待可以更高,但是由于财政的限制,让它进展的不是很顺利。我原本想这里应该有一群老外在工作,这样全世界各地人才才会被吸纳过来。就像古根海姆有许多外国人都在里面在打工。可是我们付的这点工资如何请老外来工作?上海缺这点钱吗?

雅昌艺术网:目前,资金缺口解决了吗?

邱志杰:还没有,还存在很大缺口,当然已经进来了一部分,但还有很多项目的资金没有到位。具体有多少现在还不清楚,我们会在中山公园计划结束之后再进行统计。

雅昌艺术网:本届上海双年展是否达到了您预期设想的效果?

邱志杰:应该是达到了。当时做城市馆只是想做七八个,后来一下子做了三十个,所以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文广局说我们不仅仅是不辱使命,而且是创造的辉煌。外国人也非常满意,群众也非常满意。

其实这一届上海双年展的影响远不于此。它恰逢美术馆的搬迁和转型,它正在设计一个机制,所以它是否真正达到预期,还要看未来的双年展。如果在以后几届的双年展能把城市馆发展成成熟的模式,那就证明这一届开拓的新模式就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

雅昌艺术网:在您的规划中,上海双年展将呈现怎样的状态?

邱志杰:我相信只要把城市馆坚持做下去,上海双年展就会沿着越来越开放的方向走下去。本届上海双年展的城市馆做的非常成功,在国际上的反响也非常好,甚至有人觉得比美展还要好。因为全国美展逻辑严密,而城市馆是属于拼贴的,在城市馆的布置中,谁能想到柏林过去是德黑兰,再转过来是匹兹堡。这种生活本身拼贴出来的鲜活是任何策划都做不到的。

如果我想上海双年展如果再坚持做下去,一方面是需要在规模上加大,坚持渗透在城市各个空间,特别是在意识形态上,把它自己变成一个平台,吸引到更多的艺术家前来参与,而不是我自己来操控整个项目,就像威尼斯一样,它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平台。

雅昌艺术网:作为总策展人,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邱志杰:我结交了很多朋友。像博伊斯这样的联合策展人,还有很多艺术家,我打心眼里是把他们当做我的老师来看待。我觉得能够和优秀的艺术家一起工作是非常棒的事情。

雅昌艺术网:谢谢!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