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风格因素,即表现主义,乃是与自然主义和理想主义这两个因素相对立的。在与现实的相遇中,对意义的表现乃是它关切的中心。在表现主义艺术中得到表达的,并不是艺术家的主观性。否则,表现主义就仅仅是艺术家的情感宣泄,而不是创造出某种自身独立的东西,对于这种东西,我们可以凝视它并被它所攫住。
当然,一个创造性艺术家的性格、内在生活和主观性,可以成为与现实相遇的媒介。但是,表现主义艺术家所选择的实际题材,并非他的主观性,而是被带到表面的现实的某个维度,这一维度若用其他的方式便无法被展现给我们。
人们不能以哲学的方式来解释一首诗。人们对于一幅绘画的解释,也不能通过使用复杂的句子来陈述它的意义并撇开它的视觉形式。每一件艺术作品——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曲子——都有某种要直接说给观众听的东西,这些东西不能用科学公式或日常经验的语言来表达。为了有力而明显地表达这一维度,表现主义艺术需利用现实的外表;突破这外表,进入现实的基础;重新塑造现实,重新安排各种要素,以便更有力地表达意义。表现主义艺术要夸张一些要素。它将自然现实的表面特征简化到最低程度,以便敞现其所包含的深层意义。例如,表现主义艺术可以抛弃自然的三维空间这种形式,而另外创造一个不是三维的空间。然而,尽管有这种打碎、这种进入基础、这种对维度的变形和简化以及这种夸张,但表现主义仍然展现了艺术形式。它揭示了感官印象的统一,即一种包含着多样性的统一。在这种多样性中,整体与碎片、整体与部分都在艺术家创造崭新审美形式的完整行为中统一起来了。这就是艺术的表现主义特征所意指的内容。
在全世界各大宗教艺术中,表现主义因素都居于主导地位。在宗教经验中,神圣或终极打破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神圣塑造了这个世界,动摇了它的基础,或者说神圣也在迷醉中使这个世界升华,并通过打破世界的自然形式来使其发生改变。这就是为什么表现主义因素与艺术中的宗教之维关系密切的原因。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宗教维度在另外两个因素中得不到揭示。例如,自然主义艺术揭示了对既定现实的敬畏。在这点上,哲学上的经验主义与艺术上的自然主义都具有一种在物质面前的谦逊。真正的科学家通过使自己服从于给定的东西,通过承认人的心灵在事物的外围而非在事物的中心,表明他自己具有深刻的宗教性——无论他宣称自己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甚至在揭露了现实之丑陋,特别是人之丑陋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中,也有宗教的维度。这种艺术有时接近漫画,并常常被转变为表现主义。但无论如何,一些在绘画中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横尸遍野和战壕恐怖的画家,以及那些揭露希特勒统治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恐怖图景的画家,都表现出先知愤怒这样的宗教之维。处于否定之中的自然现实仍然包含着宗教的方面。
正如我们指出过的,与自然主义相对的理想主义因素表现了事物的本质。这个本质应当克服事物在存在中的异化。在这类绘画中,我们遇到的则是终末论,即“最后的事物”,也就是一切存在物(无论是一棵树、一幅肖像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场景)之本质的最终实现。理想主义绘画是“期待性的”绘画。它期待那种潜存于我们身上的东西的实现,在我们的具体生存中,我们就是从这种东西被异化出去的。这种艺术与拜占庭时期的僧侣艺术(hieratic art)有关,这是一种非表现主义但却超越现实的艺术。
以上是我从哲学上所作的介绍,而对恰当理解二十世纪的艺术发展却是必要的。在这些哲学术语的帮助下,我们现在就准备来考察1900年后出现的某些艺术形式的宗教之维了。
二十世纪的绘画,主要是由这三种风格因素中的一种即表现主义所决定的。在这种风格的主宰下,数量惊人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出现了,它们构成了一种持续的潮流与一种过渡和转变的重要模式。
这里不可能详尽地勾画出表现主义思潮的发展史。姑让我只指出特别重要几点。塞尚(Cezanne)是这种思潮的先驱之一。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前面在论到莫奈时所提到的那些光学特征被简化为一些大色块。确实,整个风景和人脸都被简化为这样的东西。结果,它们具有了一种宇宙的特征。宇宙所具有的某种东西体现在每一单幅的绘画中。我记得我曾在1926年写道:塞尚画的苹果比十九世纪末由一位美化艺术家和感伤艺术家所画的耶稣更具宗教性。现在我仍然这样认为。正是风格才造成了这样的区别。风格可以使一只苹果具有宇宙般的重要性,而使耶稣这个形象变得琐屑和空洞。
德国表现主义将我个人带入了视觉艺术的殿堂。这个流派具有一种迷狂和灵性的特征,就像在诺尔德(Emil Nolde)的绘画《基督在孩子们中间》(Christ Among the Children)里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对色彩的有力运用,表现了一种迷狂的精神性。此外,这幅画还破坏了与现实的日常相遇,并且缺乏三维视角——这也正是表现主义风格的典型特征。
尽管保罗·克利(Paul Klee)是瑞士人,但他却是与德国表现主义有关的著名人物。他的作品《灵的分离》(Departure of the Ghost),为我们提供了被称为心理书写的实例。这种风格由中国人与日本人开创。它利用美丽的图案象征,却不是为了表达言语的意义,而是为了表达心理的状态。厚实的体形被省去了;通过对线条的强调,一个彻底二维的世界被创造了出来。这是一个对现实作表现主义简化的例子,这种简化的目的是为了表现那种超越了与现实之日常相遇的东西。这幅绘画越过了熟悉事物的界限而进入了陌生与神秘的领域。
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多种风格的大师,他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的视觉艺术中做出了进一步的“突破”。《弹曼陀铃的少女》(Girl with Mandolin)是立体主义的经典代表。“立体主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它意指将有机的身体转化成立方体,转化成属于现实之几何基础的要素。现实的一般经验被消解了,而几何抽象被用作建立一种崭新相遇的基石。这种新风格的可能性,对这一传统中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格尔尼卡》(Guernica)代表了进一步的发展,它即使不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绘画,也是该世纪最著名的绘画之一。这幅画讲述的是发生在格尔尼卡的一个故事。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北部的一个巴斯克小镇,被轴心国的飞机炸成了一堆瓦砾。毕加索用他的风格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那并未破碎的东西、那仍然完好的东西发出一声绝望的呼喊,似乎就要在炸药、烈火和其他死亡的形式中碎裂解体。人与动物在同一灾难中被卷入了某一宇宙层面。画面的左边有一只经常出现在毕加索作品中的公牛,它表现了邪恶的因素。我曾经称这幅作品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新教特征的绘画,因为它是以对这个世界之破坏性的和邪恶的力量的抗议和先知般的愤怒来与这个世界的现实相遭遇的。这就是我所谓的世界之碎裂解体的显著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