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回归基础:策展人方振宁访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7-13 17:05:43 | 文章来源:

记者:那您刚刚之前也提到把建筑展的这种展陈的方式换成装置,那我们能看到这次参展的艺术家展出的作品大多都是装置作品,与我们熟知的建筑图纸、建筑模型展示的方式不一样。我想请您谈谈建筑装置作品与艺术装置作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别。

方振宁:首先,建筑这个行业要做建筑展是非常难的事情。因为建筑是一个非常大规模的,大体量的,不可能把它搬到一个有限的房间里去展览。用什么方式去呈现建筑展,搭建一个什么样的平台,这就是策展人应该认真考虑的事情。可是中国到目前为止,除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在国际上成功举办建筑展的先例,虽然深圳也做双年展,北京也做过建筑双年展,但都是非常地域性的,地域性就是说国际上没有影响力,展览的项目和建筑师的知名度,包括双年展的所提供的服务,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艺术的装置和建筑的装置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其实不是很大,难就难在艺术装置它比较单纯,我有想法做出来就行了。但是建筑师呢,比较难的是他脑子里老想着功能的问题,建筑空间都是有功能性的,为一个业主服务的,不管这业主是个人还是政府,是企业还是国家,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目的来解决问题。如果让建筑师不考虑这些功能,单独做一个艺术有关的装置,他们有很多是没有这种经验的。所以说,这次展览虽然很多是艺术装置,它也实现了我个人的愿望,我是做艺术的,以前也做过很多装置,包括在公共空间里。我帮助他们、启发他们来实现和原初有关的想法。这样做不是让建筑师变成艺术家,而是启发他们,在你设计建筑之前,在你脑子里最初形成的雏形非常重要,那就是艺术的。

首先,我觉得他们不要有多余的那些手法,要很单纯,用原材料来展示,这样赤裸裸的会给观众一个冲击力。我和许东亮商讨他的作品,就提出这样的意见,我说不要做一些罩子等过多的修饰,但是也不能流于一般的照明。应该把它做成一种带有意味的装置。“意味”这两个字是我们在艺术中所强调的,它应该有含义,不能只是一个视觉上的好看。我对建筑师说,要在作品的艺术内涵方面下功夫,应该有精神的含义,有含金量,不能只是一个材料的堆砌。

我跟过去历届建筑策展人的区别只是我是杂家,什么都做过,但是所有这些事情都围绕一个核心,那就是艺术。很多策展人自己不做作品,有的建筑师是做作品,但不做艺术。我做艺术、做策展,又做评论,很多方面的能力混搭在一起。做一个好的策展人其实是非常大的考验,需要有多元的综合能力。当然我已经不年轻了,如果是二十年前我也做不到现在这样。因为有了这种知识的积累,包括跟人的交往,还有与国外打交道的经验积累。有些事情就像是外交,你必须代表国家利益来应对西方人别人提出的非常奇怪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带政治性、歧视性的问题,去考虑怎么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位置,因此国际展的策展和国内展策展的经验是非常不一样的。总之,人需要到一个大舞台上去锻炼。

我在美院讲过怎么策展,但只是讲座,这觉得美院需要开设真正的策展课程,需要有业绩和在第一线策展的人来教授课程,这是当下非常需要的一门职业。这次做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也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其实,展览无论大小经验都不一样。这次需要的费用非常高,活动的级别也不一样,可以说是世界建筑界的大聚会,很多专业人士会在很短时间聚集在一起,所以展览的水平高低一比就知道。而其中的难易只有谁来做这事儿谁才知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