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丁飞:用汗水和真情换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1-29 16:10:44 | 文章来源: 江南时报

在当代画坛,丁飞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热爱艺术、作品充满激情,个性鲜明,代表作有《井冈山》、中国最大的荷花手卷《水国清韵》图等。

目前,丁飞是力联集团系统收藏其作品的艺术家之一,力联集团涉足艺术品收藏多年,藏有毕加索、雷诺阿、齐白石、张大千等中外名家经典作品。董事局主席翟韶均先生评价:“丁飞酷爱绘画艺术,为人诚恳,创作态度严谨、勤奋,作品富有生气和活力,仿佛蕴含了巨大的能量,我能真切的感受到她。我喜爱他的作品。”。

文化部艺术市场2010国画艺术家权力榜艺术家丁飞作品价为4500元/平方尺,对于仍处于市场启动阶段的艺术家而言,可视为极富增值潜力的新锐艺术家,在众多行家纷纷跟进,购买后,艺术家丁飞的市场行情将趋于稳步有升,未来市场空间打开,值得收藏家关注并介入。

近期丁飞先生连续出版了《如梦方觉丁飞牛屎画集》《走近画家丁飞》作品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强烈地感受他对绘画艺术,对人生,颇多独到的感悟。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对家乡的一往情深。作为一个画家,他是如何在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怎样去追寻实现自己的目标……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丁飞先生。

记者:广大艺术爱好者和藏家一直好奇您为什么称自己为“丁飞牛屎”?

丁飞:史上东坡问佛印,大师看我如何?师曰:像一尊佛。东坡甚喜。佛印反问:学士看我如何?东坡戏曰:一堆牛屎。佛印闻说,抚掌称妙,两下欢别。苏小妹悉知后,对得意的东坡说:莫喜,你输下了。佛理相由心生。心中有佛,观物皆佛。心中有屎,观物皆屎矣。

凡去过西藏的朋友见到热情好客的藏族同胞竟用牛屎清洁餐具时,必会惊讶不已。后来方知牦牛专吃青藏高原一种特有的青草,海拔高原此草丝毫不受污染,经过牛腹裹化,成为一种牛粪文化的圣洁之物。

丁飞“牛屎”,是一种观念,是一种雅号,也是创作理论。另外我从小在乡间生活,对农村田野生活有着挥之不去的浓浓情结。对司空见惯的牛屎,有着细细致的观察和体验,那风干了的牛粪,其纹理就像缩小比例的山的皱折,维妙维肖,非常之美。这让我找到了艺术喷发的新的管道。于传统的披麻、折带、解索之皴后,别开一路。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总结,发明了自己独创的“牛屎皴”,从而在画坛上受到关注而引发议论。

记者:您近期出版的《如梦方觉丁飞牛屎画集》,请问画集为何取名“如梦方觉”?

丁飞:如梦方觉,这是文学化的表述,换成直白地说法是“大梦初醒”,既往就像一场梦,如今才刚刚醒来。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对画家珂勒惠支也有这样的说法:“从一九年以来,她才仿佛从大梦初醒似的,又从事于版画了。”当然,我非鲁迅,也非珂勒惠支。这里只是想借喻,人生如梦,无论是中外的艺术家与否,都有大梦。“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智慧如诸葛孔明之类,也有“大梦”。所以,梦,人人有,人人于梦中,关键在一个“觉”字。

记者:作为一个画家,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每个艺术家追寻的目标。在您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您的“牛屎皴”,也曾有文章多次介绍,它给观众的直觉是既有传统笔墨功力,又有很强的现代意识和品位,请问您是怎样去塑造建立这样一个您特有的固定模式风格的?

丁飞:中国山水画是在严格的规律运行中发展起来的,做为画家,学习中国画历来注重传统的理解,首先对每一时代总体发展及对这一时代画家个人的面貌技法,对后一时代的影响有所了解。每一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从传统的延续中把握寻得更为符合自身意识的标准、规范。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画家付出极大的努力,更要积累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加之功力,站在这一高度去认识自然,理解生活,从中感悟富有灵性的图式,或雄浑旷达,或恬淡静穆,或劲峭奇峻,或空灵飘渺。再从中引伸到风格问题和广泛的追求和探索。也就是说个人的风格并非是刻意追求,而是厚积之后的自然流露,水到渠成而已,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语言体系。

记者:您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这在您的许多画作中我们也能感觉到同样的激情,您是否认为激情是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

丁飞:激情不仅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艺术创作的动力。没有激情的驱使,又怎能表现出有价值的东西呢?要是没有激情的驱使,创作出的作品只会显得空洞无味,谁也不会被你打动。正是激情赋予了我们无比珍贵的时刻,构画出令人心醉神迷的图景。

记者:很多评论家对您的创作有一共识:无论画面、题诗都流露出亦诗亦画的内涵,您是否认为文学和绘画彼此关联?语言和色彩、美术构图和书面表达互为影响?一幅画激发文学家产生了灵感,使他们写下令人难忘的篇章,但也许绘画对文学家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文学对画家的影响……

丁飞:绘画和文学艺术存在着某种联系,撇开各种表现手段不谈,两者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达到展示最深最美的意象,文学是运用抽象的文字有机组合来塑造意象;绘画是运用笔墨塑造不同形态的图式来达到共同的目的。站在一幅美术作品前,我们能感受到那股激情的震荡力,正如一首诗,或一篇感人的文章,能够唤起我们胸中的情感。苏东坡论王维《蓝田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也体现出一位艺术家的内涵与修为。

记者:翻开中国绘画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家。从您作品上的题字和书法作品可以看出您在书法和绘画艺术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中国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的?

丁飞:中国书法与绘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的书法与绘画所用的笔墨纸砚、用笔的方法基本相同,所追求的粗细刚柔、雄浑豪放、秀逸优美、平正奇险也是相通的。中国绘画考究的笔墨情趣,方圆起伏,露藏虚实,枯润浓淡,也是从书法的美感中转移而来的。中国画家学习书法,是中国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最大区别之一。在我的绘画创作中,注意将书意融入画意。当然这个融入不是有意识的融入,而是无意识的融入,即通过对人生体验、对书法点线的磨练和对物体的长期观察,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表现语言和符合时代精神的绘画风格。

记者:您现在经常往来于北京、南京之间,这“两京”生活对您的创作有影响吗?

丁飞:有很多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南京、北京都是历史文化古城,为很多人所向往,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种文化的包围、文化的滋润和熏陶,我热爱这片丰沃的山水城林。与此同时,也感受到文化的侵扰,信息量巨大,思想上也有很多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到艺术的创作,另一方面,能够在这样的城市空间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这种事或是一种累,恰恰是这种累,让我能够更好地来控制、来改变自己,让自己有效地去思考、去生活、去创作。

记者:当下大家都对现代艺术状况会谈一些现代水墨、都市水墨、城市水墨等等的话题,觉得这样一种艺术倾向、艺术创作似乎更具有时代感,对于这个时代感,您是怎么来认识的?

丁飞:当今的时代是存在一种多元性的,表现都市水墨也好,表现工业文明也好,我一直崇尚那种更自然的,更人文的东西,实际上绘画发展到这一步,就是你实验水墨和现代水墨你无法抛开的还是传统这条线,因为我们和自己的笔墨的语境是在一条直线上的,所谓时代性的建立也是在历史沉淀下来的,当下人怎么去看历史,怎么去看那些资料,尤其山水画家里面,可能山岩几千年下来没有什么改变,可是人的心境是有改变的,所以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心境去看的,这就是一种时代性。我也在努力创造一种符合当代人审美观念又有鲜明的现代感的艺术造型。

记者:您的画展《墨彩通灵丁飞艺术展》即将赴美举办,届时将展示您的什么作品?墨彩通灵又是怎么理解?

丁飞:我们看到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等艺术大师将欧洲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精神理想融合在一起,把诗情画意运用点、线、面等基础元素表现出来,成功结合了书法笔墨的细腻与油画特有的色彩特质,将原本具象的风景赋予更深层纯粹的抽象意念与美感,并同时展现了深具中国精神的民族性与时代感。因此,我的“墨彩通灵”就不难理解了。

人物简介

丁飞,1970年生于涟水,成长在连云港, 先后就读于淮阴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96年定居南京,现为《艺苑》主编、南京尚宝画院执行院长,香港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

丁飞以扎实的传统技法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绘画知识,结合其独特的审美和思维方式,创造出清雅飘逸的画风,他的绘画作品高雅超逸中见清远,纵横恣肆中见奇崛,雄伟苍劲中见性情。融中西绘画的水墨和色彩变幻之神奇,画面呈现自由的笔触,创造“牛屎皴”作画,摆脱陈法,作品气韵生动。作品钤印“丁飞牛屎”、“如梦方觉”,宣示了一种前无古人的独到艺术感悟,并深受李剑晨、陈大羽等艺术大家影响,他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和联展,作品广为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机构以及收藏家收藏。著有《丁飞画集》、《丁飞墨痕》和《丁飞印象》以及《丁飞书法集》等。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