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设计

韩湛宁书籍设计家访谈录:吕敬人,敬书爱书的设计大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14 16:35:19 | 文章来源: 《书香两岸》

吕敬人(1947.8.26—) 上海人。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视觉艺术家,AGI国际平面设计协会会员。师从神户艺术工科大学院杉浦康平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各部门出版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

韩湛宁:吕老师您好,您是中国书籍设计的主要代表和推动者之一,深深影响了当代的书籍设计发展,特别是您提出“从装帧到书籍设计”的概念,为出版与书籍设计领域带来巨大的变革。请问您是如何提出“书籍设计”概念的?

吕敬人:你说的影响我还谈不上,如果说有影响,还是许多人一起努力的结果。其实我们提出“书籍设计”概念已经15、6年了,我们并不是想要去颠覆装帧,而是对装帧的延伸。装帧本身过去只是一个装饰、表意、保护和工艺应用的概念,往往只停留于封面或简单的版式的设计,而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是一个设计意识的跨越。我们的书籍设计已经发展到了需要信息视觉再造的工作范畴,就是以文本为基础进行信息传达构架系统,来重筑视觉阅读的时空关系。什么叫书籍设计,就是将司空见惯的文字注入你的情感,并且对文本进行有秩序的驾驭,设计能为读者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我们的“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书籍艺术展”、“中国最美的书展”、“翻开-两岸四地书籍设计展”,包括1996年的“书籍设计四人展”和《书籍设计四人说》都是在倡导这样的概念,时到今日,很多人都赞同这个概念。

从“装帧”到“书籍设计”绝不是一个名词的更改,而是对工作范畴的延伸和扩展,是多种艺术门类知识借助于纸面载体的综合表达,如文学、音乐、电影及戏剧等等。装帧和书籍设计是不能画等号的,书籍设计的工作体量是远远大于装帧的,可以说是1+1+1 =1,虽然仍为一本书,但这个1已经是3,甚至于更多的概念。

图片:2008年“中国最美的书”揭晓,吕敬人的书籍设计《中国记忆》获奖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