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张海涛:潜默 • 静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2-08 15:52:13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五.潜默·静默的现实意义

历史上潜默.静默思想常常是宗教活动的核心部分,并被看作是改变人的意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是反抗者利用它组织起义推翻旧的政权的方法,也是巩固政权,采取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而在当今社会我倡导潜默思想,只是对当下经济消费时代所引发的人的精神异化的一种补济。同时也是当下人在浮躁及不确定的时代,以禅静心境和态度对时代理性的介入,即使是批判也以平常心表达不平凡的感受。无为不是不做事,无欲也不是没有理想,不修之修也不是不修持,不知之知并不是真的初级的无知,重要的是保持一种“朴素”“不染”的心境。潜默可能比“正”的方法表现表象的流血更具有力量。我一直提起“软”伤害也就是时常提起运用“软”来解决问题,就如太极的潜力量。以静制动,柔中有刚,更多有健心防身之功,而潜默也是健心防心,并具不动声色的批判力量。

老子十分注意处理统治者和老百姓的关系,他看到人民与统治阶级的矛盾,因此提出要求“无为而治”。老子的所谓“无为而治”就是认为,统治者在表面上应该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对人民听其自然,老百姓也就会没什么欲望要求,而过朴素安静的生活。就这样做,统治才能巩固,得到更多的好处。

曹魏政权是在镇压汉末黄巾起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与农民阶级有着尖锐的矛盾到正始年间(公元240-249年)这些矛盾日趋尖锐,魏晋玄学正是适应这种形势出现的。为维护门阀土族统治非论证的哲学理论,防农民革命,缓和各种矛盾,于是就提倡所谓“无为而治”理论,用道家思想,要求被统治阶级安贫乐道,无知无欲,不犯上作乱。

最早的大约在东汉末,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而正式出现,其时在社会上两大道教组织:一为于吉、张角所创“太平道”,一为张陵(张道陵)所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张角利用太平道组织农民造反影响最大,提倡下层劳动人民互助、互济。此外还规定了一些简单宗教戒律,随着黄巾起义的被镇压,初期道教作为民间宗教的历史基本上也就此告终。

唐朝统治者,在隋末农民起义打击后,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采取缓和矛盾的措施,以防止农民战争的再起。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并不信佛,可他认为佛教对治国有利,并加以扶植,佛教教义理念,可教人“积善”,在李唐王朝的倡导下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一大批僧侣贵族,有的被奉为国师,有的领地受封,形成了僧侣贵族的特权阶层,这样在朝廷的支持下,佛教在社会上就更加广泛地流行起来。

统治者和起义者采用潜默思想平静人心,不论他们的政治目的如何,可见潜默思想还是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潜默的思想正是佛道教思想相互结合、互通、相融的思想,潜默的思想中“静默”心境又主导潜默的思想,以“静”“道”“无为”“无欲”“无知之知”“不修之修”统治者和建议者采用潜默思想平静人心,可见潜默思想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然古代宗教种类相对单纯而好改变和影响政治意识,当代中国社会宗派众多,加之共产主义思想影响,潜默思想只能成为多元思想中一部分存在而已,我倡导潜默的思想无意介入政治意识形态而更多关注精神的需求,以一种“潜”为力量来介入当代以静制动健心防“身”。这些年静默作为一种临床心理治疗已经在全世界掀起,最终目的是让大家以“静默”心境处事,增加自信心,并且以此介入现实生存感受,目前世界上约百万以上人在进行静默训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甚至据专家断言,如果世界上人口1%——5%通过静默实践,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消除世界所面临的残暴,犯罪,贫困和战争。

2006.10.09 于宋庄

 

我的风景

潜默的作品是我在2005年最满意的系列。

它经历了一个由淡淡失意,回归自然到无知无觉的状态——我是从中国传统文人“儒道释”的体验里,寻求能够与当代文化启示的样式。

最初那种黯然神伤的感觉,渐渐变成我需要的某种柔弱的力,尽量和直接陈叙的艺术语言拉开距离——我个人非常喜欢当代艺术里那些获得公共认可的风格,这些风格在上一代艺术家是那么强悍,对后来者企图以模仿和仰慕来获得其精神的追随者,我看到是简单和苍白。

我需要值得咀嚼的,像一种沉默的声响——我觉得它也像我近些年来的个人生活。2005年,我用那一年把自己略带的伤感,演变成纯天然状态的静和寂,直至无知无觉。

 

   上一页   1   2   3   4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