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大英博物馆开放《女史箴图》六周展出季,一起展出的还有傅抱石《困顿中的文人》与《金刚坡 》

大英博物馆开放《女史箴图》六周展出季,一起展出的还有傅抱石《困顿中的文人》与《金刚坡 》

时间: 2022-10-09 16:01:27 | 来源: 艺术中国

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节选 ©大英博物馆

中国人物画史上最杰出的画作之一——东晋顾恺之作《女史箴图》10月3日在大英博物馆迎来一年一度的开放展出季。除《女史箴图》,本次开放陈列的还包括中国近代画家傅抱石的两件作品《困顿中的文人》与《金刚坡》。

绢本质地脆弱,每年仅展出六周

由于《女史箴图》的绢本质地脆弱,对光线敏感,为了更好地保存画卷,尽可能减少画卷的开裂和色彩损耗,大英博物馆方面每年仅将这幅画作公开展出六周时间。长期存放和陈列《女史箴图》的展厅正上方有书法家傅申教授的亲笔题字《墨香堂》,这里还会不定期展出少量中国书画和版画藏品。

《女史箴图》节选 ©大英博物馆

《女史箴图》由东晋顾恺之根据晋代诗人张华写的《女史箴》为“脚本”绘制而成,旨在以历代贤妃的典范故事为宫廷和贵族妇女示范一种理想的道德境界和行为准则。作为一幅完整的卷轴人物画,该画原作已佚,学界专家多认为现藏大英博物馆的是它的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

《女史箴图》全卷以类似插图的形式,描绘了张华所著《女史箴》中多个有代表性的故事情节,比如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

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

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

“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同衾以疑。”规劝女子对夫君应善言相待,否则即使同床而寝也会互相猜疑。©大英博物馆

还有借女子梳洗装扮等日常生活的描绘,劝导女子在注重外表仪态、姿容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在修养的画面;

“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大英博物馆

“驩不可以黩,宠不可以专。”©大英博物馆

尽管《女史箴图》所描绘的画面场景、故事和典故内容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却因顾恺之画技之高超、故事编排布局之巧妙新颖、人物身姿情态刻画之灵动超逸收获了极高的艺术和鉴赏价值,使其深受历代收藏者甚至帝王的喜爱。

1903年大英博物馆入藏该画时,馆方通过画卷上数量众多的印章、鉴赏题记内容判断得出这幅画在中国可能具有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分量,尤其是乾隆皇帝盖下的37枚印章,表明该画在乾隆时期已被纳入皇家收藏体系,且被皇帝反复观摩,爱不释手。甚至在画面题跋部分,有金章宗仿宋徽宗的瘦金体旁边,乾隆还画了一朵小兰花。

《女史箴图》全卷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在于顾恺之生动的线条造型艺术手法,这种线描手法也被国外学界视为中国四世纪人物绘画的典型特征,在顾恺之另一幅传世名作《洛神赋图》中也可一览其风采。

 “无恃尔贵,隆隆者坠。 鉴于小星,戒彼攸遂。 比心螽斯,则繁尔类。”。画面中帝王后妃和子女们形成一个山景一样的三角形,此为赞扬稳定的家庭生活场景。©大英博物馆

有网友曾这样形容他看到《女史箴图》的样子:“高古游丝”的线条轻松勾勒出仙女下凡般的身姿,裙摆像流水一样倾泻洒开,衣带荡漾在半空。人物表情也细致清晰,各不相同,有的气定神闲,有的歪嘴斜眼,还有的很是喜感……

除《女史箴图》的常规年度展陈,今年大英博物馆开放展出的还有傅抱石的两件作品,一件人物画,一件山水画,分别是《困顿中的文人》与《金刚坡》。那么,傅抱石的这两件作品与《女史箴图》有什么关联呢?

对话与互照:士人风尚的流变

在学界看来,顾恺之对傅抱石艺术语言和风格的形成有莫大的影响。正是借由对顾恺之作品画题、风格和魏晋士人风尚的承接、揣摩、借鉴、出新,傅抱石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貌。

大英博物馆此次将两位画家的作品并置展出,也向公众呈现了两位画家在美术史上的对话与互照。

傅抱石人物画大多与文史和典故有关,这与顾恺之的艺术创作主题颇为相似。画家成名固然与绘画技巧、天赋有极大的关系,但是才识、胆识、学识以及对画史和所处时代的观察、理解与表达则决定了一位艺术家是否能流芳百世,受人敬仰。

傅抱石曾说:“我比较富于史的癖嗜……拙作题材的来源,营制历史上若干美的故实……搜罗题材的方法和主要的来源有数种,一种是古人(多位书画家)最堪吟味或甚可纪念的故事或行为。这种,有通常习知的,如《赚兰亭》、《赤壁舟游》、《渊明沽酒图》、《东山逸致》等,题材虽旧,我则出之以较新的画面。……”即“旧题新作”。

傅抱石全家在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合影(约摄于1942年)(图片源自网络)

从大英博物馆此次展出的《困顿中的文人》中,我们得以一探傅抱石人物画的风采。

《困顿中的文人》创作于1944年。上世纪的抗日战争期间,傅抱石一家曾在重庆金刚坡西郊避居生活,前后共计八年的时间。“金刚坡时期”被视为画家一生创作中最重要的阶段生涯,他在这里绘制出一系列重要画作。

傅抱石,《困顿中的文人》(图片源自网络)

《困顿中的文人》表现了画面下方一位文人萧疏放逸,愁眉不展的一面。文人眼前尽管摆着笔墨纸砚,却没有挥毫泼墨,或许是文机凝滞,苦思冥想之时。其身后站立的随侍静默不语,其情态却足以传递出对主人深刻的理解。

除了人物画,傅抱石也曾对山水作画。此次大英博物馆展出的《金刚坡》也是创作于“金刚坡时期”的作品。

傅抱石曾在一篇《中国画的空间表现》中写道:“东晋顾恺之所作《女史箴图》是完整的卷轴人物画,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山水画的发展却要稍晚一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空间的认识和表现问题,在理论上尚未解决。”

那么这个在当时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在傅抱石看来,以《女史箴图》来看,它所表现的空间极其有限,大部分是没有背景的。人物本身所占的空间毕竟有限,容易得到合理的安排。山水画则不同,景深有万里之遥,如果没有合理的法则去处理大山大水所占的空间,山水画可以说无法绘成。

傅抱石,《金刚坡》(图片源自网络)

这幅《金刚坡》描绘的景色具有适度的艺术化夸张,傅抱石将山水景貌一下子带到我们眼前,天边的云彩和飞瀑连接在一起,瀑布与山崖处看似凌乱的线条塑造出山体的骨感,奇峻嶙峋,草草处尽显老道。近处的松石,松针根根挺立,氤氲着绿意盎然。

“我创作山水画,每当提笔落墨时,心中便无时不在考虑空间关系。画树必出四枝,画石必分三面,丛树、叠石必分前后,以显前后空间关系。画山必显山势、阴阳向背以求山峦的磅礴厚重。后山托前山,近山衬远山,以求山峦之间的空间关系。用墨必分浓淡,以显前后层次。一幅画的空间关系,在立意时已全局在握,胸有成竹,点划之间,自成天地。”

此次三件作品在大英博物馆的展出,互相观照,或许将为我们重温中国人物画起源和山水空间意识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据悉,顾恺之《女史箴图》与傅抱石《困顿中的文人》与《金刚坡》已于大英博物馆91a号展厅开放展出,自10月3日起将持续展出六周。(台馨遥/文,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傅抱石《中国画的空间表现》)

大英博物馆开放《女史箴图》六周展出季,一起陈列的还有傅抱石《困顿中的文人》与《金刚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