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文明在此交汇,2700余岁的撒马尔罕有着怎样的故事?

文明在此交汇,2700余岁的撒马尔罕有着怎样的故事?

时间: 2022-09-14 15:06:46 | 来源: 艺术中国

撒马尔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山峦起伏,草原壮美。辽阔的中亚大地即将迎来尊贵的朋友。915日到16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将于在乌兹别克斯坦古城撒马尔罕举行。

撒马尔罕,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说熟悉,因为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至少从北魏时代起,它就连续以不同名称出现在我国史书之中;而说它陌生,则是在两千余年的历史中这座城市经历了怎样的繁荣与衰落?我们似乎并不足够清楚。今天的撒马尔罕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同时城市整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这座传奇而神秘的城市有着怎样的故事?

让我们先看一下几位不同时期历史人物的评价:

“我听说的关于撒马尔罕的一切都是真的,除了一点,它比我想象中还要美丽。”

——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4世纪)

“土地沃壤,稼穑备植,林树蓊郁,花果滋茂,多出善马。”

——玄奘法师(公元7世纪)

撒马尔罕是一座非常巨大、辉煌壮丽的城市。”

——马可·波罗(公元13-14世纪)

撒马尔罕列吉斯坦广场建筑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几乎被遗忘的传奇之城

如果非用一个词来总结撒马尔罕,那就是“文化交汇之地”(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撒马尔罕是当年中国通向印度、阿拉伯和欧洲的必经之地,是世界多元文化交汇的大熔炉。因此当时的撒马尔罕四方商贾云集,各种文化互相交融,一派“国际都市”的景象。

胡旋舞、葡萄酒、硇砂、甘松香、瑟瑟、麖皮……无数的奢侈品经粟特商队,从西方运至东方大都市长安。中国的丝绸瓷器又经他们之手,被卖到叙利亚的海岸,亚历山大的港口,君士坦丁堡的市集,换来不计其数的金币和银币,无数的财富汇聚于此。

它曾是中亚的中心,也曾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中心,庞大的帖木儿帝国的首都。但与开罗、大马士革或伊斯坦布尔不同,撒马尔罕深锁于内陆深处,对东西方来说都是地理意义上的边缘。16世纪以来,战争、劫掠和地震,几乎使它被人遗忘。“古代丝绸之路”的中断,更是令整个中亚成为遥不可及的想象。在历史的迷雾中,撒马尔罕沉睡了数个世纪,造访过这里的旅行者屈指可数。

或许正因如此,撒马尔罕成了人们想象中的“亚特兰蒂斯”。歌德、济慈、亨德尔……全都幻想来到这里。直到20世纪初,英国诗人詹姆斯·艾尔罗伊·弗莱克还在诗剧《哈桑》中写道:“出于对未知领域的渴望,我们踏上了通往撒马尔罕的金色之路。”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撒马尔罕纳古城整体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称为“文化交汇之地”(“Crossroads of Cultures”)。

撒马尔罕城中的帖木儿塑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多次重生,千年古城变迁史

撒马尔罕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它位于扎拉夫普河谷中,这里有连绵不断的棉田和果园,周围是亭亭玉立的土耳其斯坦山脉的雪峰。粟特人是伊斯兰化之前撒马尔罕的主要民族,“撒马尔罕”一词在粟特语中意为“石城”。公元前4世纪,当撒马尔罕第一次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中转站时,它被称为马拉坎达,是粟特的首都。公元前329年,撒马尔罕被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征服。攻占此地之后,亚历山大大帝说:“我听说的关于撒马尔罕的一切都是真的,除了一点,它比我想象中还要美丽。”

古代丝绸之路之上的跨国经商贸易者极少穿越整条丝路,而是将货物传递给各种中间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撒马尔罕成为优良的休息站和货物的中转站。因此,它对希望得到丰厚贸易利润的的中亚和西亚的统治者都具有无比的吸引力。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瓦解后,撒马尔罕周边地区的贵霜人、萨珊波斯人和土耳其人,他们都渴望控制这一地区。8世纪初,该地区被阿拉伯人征服,使其成为伊斯兰文化的中心。

1220年,在围攻8天之后,成吉思汗征服撒马尔罕,多数的历史建筑物都被毁坏,只留下了断壁残垣,撒马尔罕几乎被淹没在黄沙之中。然而近百年后,出现了一位对撒马尔罕举足轻重的人物,并真正把撒马尔罕推向鼎盛时代。他就是帖木儿——

帖木儿英勇善战、金戈铁马、横扫天下,14世纪后期,在西起土耳其,东到印度、阿富汗的广阔疆土上,建立了强大的帖木儿帝国,定都他的故乡撒马尔罕。几十年间,帖木儿把从各地掠夺来的财富聚集到撒马尔罕,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宫殿。他把从各地俘虏来的精英聚汇到撒马尔罕,文学艺术、天文历法、科学技术一度得以繁荣。撒马尔罕成为富甲天下、万商云集、人才荟萃的世界名城。如今,我们在撒马尔罕见到的美轮美奂的古建筑基本都是帖木儿帝国时期的遗存,它们留存至今,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

摄影/Dimitar Karanikolov

“帖木儿文艺复兴”与撒马尔罕蓝

帖木尔曾经说过:“如果你不相信我们的力量,就请看看我们的建筑。”某种程度上,他做到了。幅员辽阔的疆域,为帖木儿帝国的经济贸易活动提供了便利,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教育、文学、音乐、建筑、绘画等文化和艺术领域也获得重大发展或创新,被称为“帖木儿文艺复兴”。

撒马尔罕古城的建筑就是最好的例证,列吉斯坦广场建筑群、兀鲁伯天文台、帖木尔家族陵墓、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不死之王”夏伊辛达陵墓建筑群等。这些建筑融合了阿拉伯、波斯等文明元素,无论从结构和外观还是纹饰来看,都是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位于撒马尔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意为“沙地”)广场,建于公元15-17世纪。广场上三座经学院对称而立:左侧为兀鲁伯神学院,建于1417-1420年;正面为提拉-卡里(意为镶金的)神学院,建于1646-1660年;右侧为希尔-达尔(意为藏狮的)神学院,建于1619-1636年。其中兀鲁伯神学院是15世纪最优秀的伊斯兰学府之一。据说,兀鲁伯曾亲自在此授课,这里是他统治期间世俗科学思想的中心。三座神学院虽建于不同时代,但风格组合非常成功。走在列吉斯坦广场上,内心感受到的震动,既不是东方式的,也不是西方式的,而是伊斯兰世界的、中亚的。

绚丽多姿的古建筑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它们都披着一层神秘传奇的色彩。宝蓝色是中亚游牧民族贵族独享的色彩,象征着高雅尊贵。宝蓝色与青金石有密切的关系,而从公元前4世纪,撒马尔罕周边就是青金石的主产地和贸易地。如今,当我们漫步于撒马尔罕城市的历史建筑之中,这些纯净的青蓝色闪耀在圆形屋顶和墙壁上,成为人们对这座城市最深刻的印象之一,这种蓝被人亲切地称为“撒马尔罕蓝”。

摄影/Dimitar Karanikolov

文明互鉴,团结合作,继往开来

正如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在独家授权中国外文局欧亚中心发布的署名文章中所说:“乌兹别克斯坦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世界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阶段的‘历史转型’期:一个时代正在终结,另一个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正在到来。”

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认为,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共振,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更加凸显,上合组织也面临一系列新威胁和新挑战。与此同时,成员国的合作需求也更大,谋团结、求合作、促发展、保稳定的愿望和诉求也更加强烈。乌兹别克斯坦是古丝绸之路文明古国,撒马尔罕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在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乌兹别克斯坦两次“文艺复兴”和促进中亚地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信此次在撒马尔罕举办的峰会必将在上合组织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编辑/许柏成)

参考资料: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授权中国外文局欧亚中心独家发布署名文章  《人民画报》

专访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大国外交》节目

通往撒马尔罕的金色之路  刘子超  《南方人物周刊》

“帖木儿文艺复兴”中的城市建筑艺术   张超 《光明日报》

Samarkand – Crossroad of Cultures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文明在此交汇,2700余岁的撒马尔罕有着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