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又到一年最是清香而明洁的日子。清明时节,天清地明,万物洁净,既是节气,更是节日。
家,祭祀祖先,
国,缅怀英烈。
思时之敬
清明节祭祖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是中华民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原始信仰,从上古时期,人们便在春秋时节举行对天地和祖先的祭祀活动。
唐•祭扫
清代 扫墓图
《落花图》局部 明 沈周
然而,清明并非全是欲断魂。清明的好,在于“清”——踏青至水边。青青河边草,鸣鸣枝上鸟。青是生意有盎然之色,这颜色如此澎湃,令人心驰神往,唯有拥进春的怀抱,与万物融为一体方能快意。冬芽勃发、恣意舒展。
《春游晚归图》 明 仇英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上坟扫墓祭祖,与之相伴的便是出游踏青,追悼逝者的同时,不忘领略这份春意生机,不负美好时光,到山野乡间游乐一番,尽享生命乐趣。清明节因而也被称作“踏青节”。在许多古画的留存中,可窥见悲欣夹杂的清明图景,以及人们对于清明时日的丰厚兴致。
《游春图》隋 展子虔
上有重峦叠嶂,下有湖水融融,士人时而策马山径,时而驻足湖边,还有仕女泛舟水上。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 张萱
即使不多描绘四周春景,也能感受到班班草色,人马从容。
《驭马踏青图》 元 王振鹏
由于寒食节和上巳节皆在清明日的前后,融合了寒食祭祖、礼敬先人和上巳郊游、踏青赏春,清明节成为了一个哀喜交集的二合一日子。
《八达游春图》 五代 赵喦
旧时,众人在清明时节的的春游队伍浩浩荡荡,游乐活动盛大而热闹,丝毫不亚于祭祀。在这个时节里,古人郊游、蹴鞠、放风筝、打秋千、戴柳、射柳等习俗,可见他们对春意感受尤为透彻。
"清明之日,桐始华”
桐花开放,一片紫色云霞。
浇花 《汉宫春晓图》 局部 明 仇英
花树微风的春天怎能没有蝴蝶相伴?
扑蝶 《汉宫春晓图》 局部 明 仇英
《晴春蝶戏图》 宋 李安忠
雍容华丽的凤蝶振翅飞舞,素净的粉蝶平展双翼,使尽浑身解数在春光灿烂中为春游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炫目迷人的景象。
柳,即留。
《桃花春柳》 清李蝉
折柳,用于古代与友人春季送别,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戴柳,就是对韶华青春的无限眷恋与珍重。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 清 卖柳
射柳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杨柳荡千》
沐浴
清明踏青郊游的习俗融合了上巳节节俗,上巳节最重要的项目便是沐浴。时值农历三月三,人们结伴去水边,以香草沐浴,洗去污浊秽气,洁净身体祛灾厄,以求福运,称为“祓禊(fúxì)”。
《兰亭修禊图》局部 明代 钱榖
祓:古代为除灾求福而举行的一种仪式,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仪式结束后,大家就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并吟诗论文,这就是《兰亭集序》中写道的“曲水流觞”。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当时祓禊的情形。后来,这两个节日合在一起,成了清明。
《兰亭修禊图》明 崔子忠
“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沐浴,饮酒,赋诗,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暮春野趣。
踏青,寻姻缘
《闲话宫事图》局部 明 陈洪绶
现代人把任何一个非清明的日子过成情人节。在礼仪制度相当严格的古代,也只有清明这天,女子才有了出门的机会。《周礼》规定: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即清明节当天,未婚男女都可以到郊外河边相会,谈情说爱。
牧童《清明上河图》局部 明 仇英
诗人杜牧调任湖州后,爱妾程氏挺着身孕,长途跋涉赶到湖州杏花村与杜牧相见,还作了一首诗抒发怀念之意。杜牧感其情谊,便有了我们最熟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本是一首爱情诗!
缘系纸鸢
风筝,古代称纸鸢、纸鹞、鹞子等。春风和煦,宜放风筝。《帝京岁时记胜》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擎盒, 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清明这天扫墓祭祖之后,未婚少女们在自己的右手中指上系一条红线,以示自己正在等待意中人。有才的公子哥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才情作诗一首,把情诗系到风筝上,落到哪家算哪家。捡到风筝的姑娘如果真的被才华倾倒,那就算成了一段姻缘。
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版画《十美图》中的美人们也正在放风筝
《山水春瑦纸鸢图》 齐白石
清明时节放风筝,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待风筝放高,剪断风筝线,让自己的疾病、秽气都随风飘逝。这不仅是一场游艺,还是一次祈祷。孩童玩耍,也是尽放纸鸢,一派天真浪漫。
《百子图》 宋 苏汉臣
时令之气
清明真正作为节日,始于唐朝,但还是以寒食为缘由。丰子恺先生说忆起儿时跟大人清明去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那时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周作人先生说他家的墓,要供十大碗菜,八荤两素,还有酒和水果。清明与寒食相连,按习俗当吃冷食。北方油炸香脆的撒子,南方的甜软适口的青团,秀色可餐,悦目赏心。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 唐 王弘力 内宴冷餐
寒食帖 宋 苏轼
清明风
古人把一年里吹过的八种风格都起上了名字:
东风叫明庶风,
南风叫景风,
西风叫阊阖风,
北风叫广莫风。
东北风叫融风,
西北风叫不周风,
西南风是凉风。
而东南风就叫“清明风”。
《宋太祖蹴鞠图》 元•摹本 藏上海博物馆
清明风至,天气渐暖,这是冬至后吹过最和煦的风,正是出门舒展胳膊腿的机会,民间如此,宫廷也这般。
荡秋千 清 冷枚
古画中那些久远的春天活动已日趋减少,由于疫情,今年的清明,很多人只能在云端祭祖,遥距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但秉承中华民族孝亲敬长,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不是空话。今天的清明,依然有哀思,有欢欣,有生机与希望。凛冬散尽,清明已至,愿每一位历经瘟疫的逝者皆得以安息!
清明之于中华文化,是一个在哀思中蕴藏着生机与希望的节日。怀着对先辈的感恩,去先祖墓前祭扫,顺便远游踏青,感受大自然的这份生生不息。吐故纳新,感受春天的生意盎然,带给我们生命的希望与力量。清风送暖,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之意。
清明节,让国人懂得敬畏自然,体现着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一种对生活拼搏进取之心,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这是我们重视民族的传统节日的意义所在。(文 黄雪莹 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