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班克斯原作被烧毁 NFT大举踏足艺术圈

班克斯原作被烧毁 NFT大举踏足艺术圈

时间: 2021-03-21 13:00:50 | 来源: 艺术中国

3月8日,著名街头艺术家班克斯(Banksy)的作品《Mornos》(《白痴》),被其持有者烧毁并全程视频直播。

在作品被毁掉前,画作持有者将其电子版本经区块链技术处理后具有独一无二的标识,使其拥有该不可替代代码(NFT),相当于它的所有权。最终于34日在OpenSea,该NFT作品以约合人民币247万元的高价被卖出,相当于当初9.5万美元购入画作的4倍。据悉,拍卖所得将全数捐给慈善机构。

无独有偶,在离我们更近的3月11日,数码艺术家Beeple(原名迈克·温克尔曼 Mike Winkelmann)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经过353口竞价,最终以69,346,250美金落槌,约合人民币4.49亿元。Beeple成为拍卖会上在世艺术家中拍卖成交价格前三名的艺术家。

Beeple(b.1981)《每一天:前5000天》,非同质化代币(jpg),21,069 x 21,069像素(319,168,313位元组),2021年2月16日作,底价:100 美元

两个重量级艺术事件相同之处在于NFT作品的巨大市场价值令人咂舌,不同之处则在于Beeple的作品一开始就是数字作品,从创作到拍卖没有形式上的转换;而班克斯的作品则一开始是实物画作,之后被数字化并完全焚毁原作,由此100%完成NFT的转化。

这幅惨遭焚毁的画作《Mornos》(《白痴》)描绘了在一个拥挤的拍卖场内,拍卖师身旁摆放着一幅镶框的艺术品,上面写着:“我真不敢相信你们这群白痴买了这个”。

策划此次烧画的是作品的持有者——区块链公司Injective Protocol,公司发言人表示,他们认为烧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达”。

“如果它依然存在,该作品的价值将会继续被绑定在实体上,而无法转移到数字资产上。我认为班克斯会欣赏我们的所作所为,因为他也倡导具有创造力和打破旧习的想法!”

对于此番烧画的行为,观看过视频的网友们展开了激烈讨论:

有网友认为这种行为完美诠释了画作的题目“白痴”,画作持有者损坏艺术品不配自称为“艺术爱好者”;

也有网友认为当代艺术品本来就是商业价值大于艺术价值,画作持有者从金钱角度考虑无可厚非,况且全部收入还捐赠给了慈善机构,这种行为才是将艺术的价值最大化,而非只为富人服务;

也有网友表示艺术品NFT化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拍卖与收藏黑科技,并且可能会引爆新一轮“文艺复兴”;

另外还有网友表示班克斯也有过类似毁坏自己作品的行为,所以这可以称得上是一次“致敬”。

... ...

班克斯本人之前确实曾破坏过自己的作品。在2018年10月5日,其名作《Girl With Balloon》(手持红气球的女孩)在苏富比拍卖行以104.2万英镑落锤成交后,不到几秒钟画作徐徐下降一半,下半部分被分解成了纸条。班克斯表示自此作品名称改为《Love Is In the Bin》(垃圾箱中的爱),中标者之后表示“其价值空前。”

而视频里烧画的人身穿的黑色T恤,胸前图案就是班克斯的这幅《Girl With Balloon》。

据了解,班克斯本人并没有参与此次的烧画行动,同时电子版的中标者会收到班克斯的鉴定机构 Pest Control 提供的官方真实性证明。

关于“NFT”“加密艺术”

“NFT”(Non-Fungible Token)  中文翻译为“非同质化代币”,就是不能互换的代币。NFT作品本质上就是一种有价值的虚拟互联网物品,但和一般的虚拟互联网商品所不同的是,NTF是经过加密的,具有唯一属性,并且具有确权性,一旦掌握了其私钥,谁也改变不了拥有它的事实。而“加密艺术”(crypto art),是NFT的一个应用场景,通过代币(NFT)在区块链上进行密码登记的限量版收藏艺术。加密艺术品(Crypto Art)的兴起与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不同,加密艺术是在数字艺术的基础上,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艺术品的版权问题,并结合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货币,实现艺术品在虚拟空间的展示与自由交易。通俗来说,借助区块链使得数字作品成为NFT后,这样的作品任何人都无法伪造或篡改。

有了NTF的加持,似乎万物皆可成为艺术和商品,甚至代码“漏洞”也可被做成NFT高价售卖。面对这样的生猛后辈,传统艺术和市场该如何接招呢?(作者:兰红超,图片来源于网络)



班克斯原作被烧毁 NFT大举踏足艺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