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陈栋帆:神话无处不在

陈栋帆:神话无处不在

时间: 2020-12-01 12:53:41 | 来源: 艺术中国

英文原文/海良

翻译:刘笑容

在古代,神话故事是传统文化的产物,即可能是基于现实传说也可能是凭空想象。它们讲述关于神鬼妖魔的故事,解释一些行为、仪式或自然现象。有些神话是对集体记忆的一种夸大其词或主观阐释,反映了一种对事件或现象试图做出解读和传播的公众意识。当代作家和艺术家鲜少尝试创造新的神话,但因其经久不衰的特点,当代文学和艺术常利用故事创作现代的叙述。神话的情节常被引用,转述和润色。它们被用作象征主义的概念,引出新故事的灵感,或者将神话人物脱胎换骨成新人物。陈栋帆是一名活跃于中国和纽约的当代艺术家,他将神话元素融于其受抽象风格影响的表现主义油画中,并根据时事和潮流去发掘神话在当代生活中的新含义。

自从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并在2020年初发展成全球性流行病以来,人们必须开始隔离,并试图减少与外界的接触。每个人都必须在新的社会规则下找到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陈栋帆最新的油画系列《小说》和《海报》就是在这种全球性的变化下创作出来的。他停止了公寓和工作室之间的日常通勤,搬回家中,并在办公桌上开始创作这些小尺寸的绘画。陈栋帆通常会从音乐、视觉艺术、电影甚至朋友的意见等各种资源中寻找灵感,他热衷于从日常中提取有趣的片段,将其变形、融合和升华,从而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自从全球性大流行和居家隔离开始以来,由于交流的减少,他获取大量外部信息的途径也已大大减少。因此,他将目光转向了在线资源,并分配了更多时间来阅读文学作品。由于这些变化,他开始探索小说、神话和故事如何在时间的流逝中被塑造,这一视角也影响了他的创作思维。

《小说》系列是在宣纸上创作的油画,其大小与一本书相近,令人想到双联画这一形式。这个系列的每一幅作品的创作都是从文学作品的一行字开始,这行字似是而非地讲述着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或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此后,他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寻找神话元素,开始创作角色,并在脑海中编织情节。他沉迷于这个幻想中的世界,直到他达到一个超越日常的精神状态。随着他的想象力范围的扩大,他抽象地捕捉了幻想中的片段,并将其视觉化,呈现在第二张纸上。他的图像中总是有一个古怪的形象作为故事的重要角色或叙述者。最后,他回到带有文字的第一张纸上,继续在文字的基础上绘画。这给了他的视觉小说一个与开头相呼应的结局。由此,他的故事系列暗示了一个叙事的时间轴,或者说,是一个故事发展和转变的整个过程,而仅不是凝固了故事高潮的某一时刻。

 陈栋帆,《燃烧巴比伦与国王和商人的哀悼》,2020年。纸本油画,11.2 x 15英寸。 ©陈栋帆,致谢否画廊

《海报》系列比《小说》系列在叙事上更加直截了当。《海报》系列是在宣纸和塑料包装纸上创作的,颜料干燥后将纸揉皱再展平,因此画作呈现出褶皱的纹理。《海报》系列直接记录了陈栋帆在居家隔离期间的挣扎和困惑,这也是他承受并适应这一令人痛苦和困惑的时期所发出的宣言。尽管艺术家通过强烈的色彩和变形的人物来表达的是个人主观情感,但它能很轻易地唤起抗疫期间的广泛共鸣。陈栋帆之前的系列作品,特别是他的大型绘画和装置作品,在创作手法上受到了抽象表现主义的明显影响。但是,他最近两个系列都从抽象画转变为了更具体的形象。


陈栋帆,《Stay Home》,2020年。纸本油画,27 x 19英寸。 ©陈栋帆,致谢否画廊

在《小说》和《海报》系列中对主题的具象描绘还很大程度反映出创作过程和最终作品中的诗意和文学性。与陈栋帆的过去的作品相比,这两个系列的视觉语言呈现出更少的均质性和更多的指向性。这系列作品特殊的语言、形式的特性使它就像是一部小说里的文学语言,详略得当地叙述一个故事。尽管艺术家吸收并采用了许多神话元素,但他从未打算在象征意义上描绘角色和物体。因此,尽管可能存在传达特定情绪的熟悉元素,但在他的画中找不到任何已知神话人物的形象。例如,《小说》系列的《猎人成为猎物的影子》描绘了一种扭曲的怪兽,它的胳膊和腿细长,似乎让人想起了某种隐藏在黑暗中并可以轻易改变体形的恶魔。正是模糊性和方向性这两者使我们在观看陈栋帆的作品时既深思集体情感,又唤醒个人经历。神话的真正含义实际上远远超出了其戏剧性的故事本身,而应是对批判性思维的意识的一种唤起,或是对世界的一种精神性的理解。陈栋帆在创作中始终追求着超越具象的精神状态。

 陈栋帆,《猎人成为猎物的影子》,2020年。纸本油画,11.2 x 15英寸。 ©陈栋帆,致谢否画廊 

一方面,陈栋帆在贪婪地获取信息,渴望受到启发;另一方面,他又热衷于探索创作的不同形式和媒介。在传统画领域,他的作品包括在桌上制作的小件作品、大尺寸的画布以及建筑体上的大型壁画。除此之外,陈栋帆还常将图书馆,二手书店和电影节等场所变成自己的创作平台。他采用了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其他媒介,去实现他独特的视觉语言,将叙事性与诗意性具象与抽象集体与个人融为一体。

陈栋帆所受到的超然物外的深远影响源于一位德国出生的著名摄影师,同时也是他的挚友兼导师Candida Höfer。Höfer以其创作的大型彩色室内建筑图像而闻名。Höfer对设计的心理和精神影响很感兴趣,因此她将注意力集中在无人的文化建筑上。建筑的庞大体积将观者的目光锁定在空间的精致细节以及光线的细微变化上。尽管陈的背景和艺术实践与Höfer截然不同,但从日常经历中追求更高的精神状态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共同点。陈栋帆着迷于Höfer通过空间对神性领域的追求和探索,因此试图在自己的风格和实践中创造属于自己的道路。

Candida Höfer的作品也唤起了陈栋帆对空间艺术的兴趣,这种艺术使观者完全沉浸在空间内压倒性的视觉效果中。2018年,陈栋帆在纽约唐人街创作了大型公共艺术项目《龙与花之歌》,他直接将宰也街4800平方英尺的柏油路作为画布作了一幅画。该项目也是陈栋帆在当代背景下重新演绎传统神话元素的一个代表案例。为了突出唐人街在美国亚裔移民史中的历史意义,陈栋帆选择了龙这一中国传统神话中最经典的吉祥象征,作为该项目的创作主题。在艺术家创作这件作品的八天里,这个临时的公共乐园中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工作人员走了惊人的远路运来设备和材料;使用无人机拍照的计划问题不断;一名反对者在晚上将墨水泼到了绘画上,而第二天,艺术家继续绘画并巧妙地将墨迹融入了画中。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后,龙的神话形象被抽象地描绘出来,其生动的色彩和充满活力的形式震惊了每一个经过的游客。一个新的“神话”被创造出来,并成为该社区公众记忆的一部分。

陈栋帆正在创作《龙与花之歌》。摄影:徐益英 ©陈栋帆,NYCDOT,华埠合作组织,否画廊和艺术桥

陈栋帆,《龙与花之歌》,鸟瞰图。摄影:林沛超 ©陈栋帆,NYCDOT,华埠合作组织,否画廊和艺术桥

神话对于陈栋帆来说是童年不可磨灭的记忆,也是他认识世界的开端。陈栋帆在每幅作品中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试图在每幅画中实现的目标,同时他也经常采用非现实的元素作为灵感或主体,因为它们可能最具有他观念中的特征。陈栋帆创作时采用的线性思维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写出一个文学故事的步骤:计划,速写,修订,精炼或重新构思。陈栋帆在抽象与非抽象之间的摇摆并不会破坏其作品的统一性,因为驱使他创作的恒久主题是对世界认知的叙述。陈栋帆通过神话和重新演绎的神话,去寻求人类历史上集体的记忆和公众思想的共鸣,而这些回溯在我们当代世界中仍然是清醒和实用的。

陈栋帆:神话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