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当代优秀代表性书家王学岭略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1-19 18:19:32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2.同行的认可程度。

  学岭作为一名中青年书家,其人品和作品能得到当代书坛同行的广泛认同和称赞,并非一件易事。欧阳中石先生谓其“的是慧人”,“自是读书人之胸襟与意境”,有“工稳、沉静,极得永兴之神质”、“手静、力稳、心恬、气定”之评;李铎谓“其人真率,不事张扬;其书清正,不假媚俗”,“出古入新、笔法精到”,“结体空灵、笔意隽永”,有“清风朗月之态,春雨新荷之韵,深谷幽兰之雅,精操守正之神”。江南的笔端则更带感情,评曰:“取一字如明珠一颗,晶莹剔透;取一行如十里芙蓉,香艳寒江;取一篇如夜空银河,满目清辉。简而言之,其作品,如梅标清骨,兰挺幽芳;如竹呈雅韵,菊傲严霜。品其作品,如饮香茗,芳香四溢;如嚼橄榄,回味无穷。”诚可谓好评如潮。据我的了解,书界同仁如沈鹏、赵长青、张荣庆、周俊杰、丛文俊、刘正成、刘佑局、于海东、刘洪彪、李有来、崔勇波、叶培贵、杨中良、周德聪、王建民、郑培亮、杨卫磊、孟会祥等,都曾先后为学岭题辞或撰文评介。这些评论者中,有著名的学者,高校的书法教授、博导,书协的领导,书法报刊的编辑,军旅的战友等,众口一词的称赞,应该说具有极广泛的代表性。

  3.书坛内外的知名度。

  作为一名成功的书家,在书坛内外,必然享有广泛的知名度。学岭在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四十二人评选活动中,进入了200位入围者名单;《书法报》“兰亭诸子”候选人榜上有名;2005年中国美术馆首届名家书法提名展名列56人之中;2008《中国书法》当代中青年六十家书法创作学术提名活动,为90名候选人之一。我无须举出更多的例子,仅就以上几项就足够了。圈内的声名固然重要,但圈外的知名度也不可忽视。当代书法创作必须与当代文学、戏剧、影视、舞蹈等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具有可比性,方能显示书法家的创造。这就像当代书学的成就必须放到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中进行衡量一样。诸多的证据显示,学岭在书坛以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无论是在军队、中直机关,还是在青联、社会团体,作为一名优秀的代表性书家,其身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社会的认同,才真正意味着书家的成功。

  4.书法作品的传播范围。

  学岭的书法作品在术坛内外得到了广泛而迅速的传播。除上面所提到的数十种重要的、全国性的展览外,学岭的书作还参加了众多的展览,虽无法准确统计,大大小小的展览,估计不下200次。展览是当代书家作品传播的最好方式,尤其是随着展览作品集的出版发行,得以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当代书坛的重要刊物,诸如《中国书法》、《书法》、《中国书画》、《青少年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美术报》、《中书画报》,几乎无一例外地对其作品作过专题介绍,或先后多次刊载,使众多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得以一睹其书法风采。电台、电视台、其他报刊也多次对他做过采访报道,《中国青年》杂志举办“影响中国青年的100句人生名言”评选征集活动,请学岭创作并分作十四期连刊。至于公私对其作品的收藏,既是学岭作品传播的方式也是其传播的结果。举其要者,如中南海、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联合国总部、广东省美术馆、甘肃省图书馆等都先后多次收藏其作品。甚至远播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

  5.对当代书法事业的参与程度和所做的贡献。

  学岭除书法创作外,积极参与各类书法活动,不仅见证了当代中国书法发展的主要历程,也为当代中国书法事业及军地文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0年11月,出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2003年1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专业委员会组成,任教育委员会委员,后又任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2005年12月出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理事;2006年6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专业委员会组成,任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9月,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代表团成员访问香港和澳门,从事学术交流和展览活动。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学岭所编的《历届国展、中青展获奖作者书法集》、《历届国展、中青展评委书法作品集》姊妹篇,为当代中国书坛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献。此外,学岭还受聘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及一些高校的兼职书法教授、担任一些书法赛事的评委,为军、地策划了不少书法活动,这里难以一一缕述。

  6.学书的历程、师承及其在书家群体中的代表性。

  当代中国书法的复兴运动,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还正处于起步阶段。那时,老一辈的书家早已功成名就,需要的只是宣传;现在60岁上下,当时还正值中青年的书家如朱关田、祝遂之、华人德、尉天池、周志高、刘正成等人,一方面由于前期的积累,一方面也得天时地利,或在高校任职,或身居书协、书法报刊等重要部门,得以迅速成名;上世纪七十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书家,他们开始接触书法时,中国的书法事业已如日中天,获得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曾具有的良好书法环境和学习条件。学岭生于1963年,1981年入伍,1984年10月作品入选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中央办公厅机关书画展,其开始学习书法或许更早一点,但这次作品的入展不妨当作一个标志。尔后,便不断参加各种书法展览和赛事活动,作品不断入展、获奖,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理事、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誉纷至沓来,享受着著名书家的桂冠。没有先期的积累,没有任何可凭藉的身份,仅仅靠着对书法的一腔热忱,三更灯火五更鸣,笔成冢、墨染池的勤学苦练,不断的寻师访友、进修学习,不断的交流切磋,才最终得以过五关、斩六将,在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作者中脱颖而出,在“国展”的竞技场中,创造着一次又一次成功的神话。但大多数六十年代出生的书家,尤其是在国展中成长起来的书家,与学岭都有着大致相似的书法历程。他们对书法有着坚定的信念、永不言败的精神,对创作有着认真的态度,享受着克服、战胜自己的乐趣,享受着入展、获奖的喜悦与成功,受到了书法界甚至是书法界以外的关注。在同年龄段的有些书家中,学岭无疑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书法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有着它的独特性。虽然可以自学成材,但在传承和发展的演进中,特别注重师承,口传心授有着特殊的意义,这颇有点类似于戏曲和武术,创新固然是必须的,但一招一式,无不讲求风格、流派和师承的正宗。学岭除自学外,转益多师,先后得到欧阳中石、张荣庆、李铎、沈鹏、刘炳森等名家的悉心传授,本人也积极投身于书法教育事业之中,所谓书法传承中的一环,是不可或缺的。

  7.人品、学养、综合素质及发展前景。

  古人论书,兼及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这也是孟子“知人论世”之义。学岭兰质蕙心,其坚质浩气、高韵深情,书坛内外,交相激赏,固不待多论。就其学书的基础和环境而言,无需回护,实有先天不足。这也是大多数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书家所面临的问题。但正因如此,他能取得今日之成就,益发显得不易和可贵。事实上,对于当代书家来说,无论是六十岁左右的书家,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更年轻的书家,普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个问题,唯一的区别是表现的方式不同。当代书法生存和发展的语境,与五四运动以前相比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代书家面临何种学书环境以及需要什么样的学养,已是不可回避、亟待讨论的课题。正因为有所不足,谁能自觉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设法补上,就意味着有可能成功,学岭曾因写错一字而让本可获奖的作品落选,可谓吃过苦头。但难能可贵的是,他知道学养对于一个书家的重要性, 在创作上已获得成功、声誉鹊起之时,在鲜花和掌声中,仍保持着足够的清醒,毅然“回炉淬火”,进入高校进修,加强有关书法史论和古文字、古典文学等方面的学习,为其进一步提高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学岭刚过不惑之年,正年富力强,又勇猛精进,由于他一直是脚踏实地走过来的,用他的话说是“笨人用笨办法写笨字”,因此,许多潜力尚未开发出来,他在书法上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必然的。

  治史者有德、才、学、识之说。昔梁山舟答张芑堂书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杨守敬又增之以二要:一曰品高,二曰学富。要之,天资、才情、功力、识见、人品、学问乃学书之关键,缺一不可。学岭在当代中青年书家中,能高出一头,深入一境,实有学书的天资,其功力、才情,人多及之,我也从上述七个方面对其值得关注、值得研究的理由作了说明,曰学岭为当代书家中的优秀代表性书家,应该说恰如其分。学岭书品人品并重,人无品则不立,书无品则不传,古之优秀的代表性书家无不是人品书品俱佳者。学岭为人顶天立地,注重品操、德行;为书崇尚精品,专心诚意,以极高明娴熟之技巧为之。故人书能俱传,是可必也。学岭技进乎道,不以技巧逞能,崇尚书之精神境界,故能深入中国书法之殿堂。学岭明兼工独擅之理,知人才有分限,诸美不可俱臻,能精善用,因性炼才,独得其解,人弃我取,故体必求专精,艺必造其极,遂以楷书鸣于当世,行草腾声于艺林。学岭知古今通变,不乖古法,复能见性见笔,摹拟以成变化,变腐化为神奇,故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灵秀独出。能如此者,曰其为当代优秀代表性书家,谅书坛必无异辞也。虽然,于其对书法的卓见达识,则不能不尚有所申论。何以见其独具远见卓识,曰观其书可知也。刘熙载云:“书可观识。笔法字体,彼此取舍各殊,识之高下存焉矣。”楷书之变,于今已尽,无能离古人而自创一路,学岭先有志存,得入正门,知所奋决,举世非之,举世誉之,皆不为其所摇,故能越于庸众,窥唐入晋,创自家之面目,庶几于古人相增益,诚识力卓越者也。

  为人作文,不具绝顶识力,写不出真面目、真精神。我与学岭相知十数年,于其书艺不能有所发明,实有愧于心。然在当代书坛普遍慨叹楷书创作不景气、无出路之时,尚能关注学岭、激赏学岭,料想学岭或可视我为知音。赞曰:

  幼喜弄翰,即与笔亲。弱冠从戎,锻炼军营。

  寻寻觅觅,疲力劳神。既师欧阳,乃获真经。

  砖铭植基,学慎始成。心与笔谋,得在九成。

  庙堂养气,玉版怡神。由唐入晋,直逼兰亭。

  朝斯夕斯,临摹务精。转益多师,感物通灵。

  驰鹜胜流,益友如云。情发于中,天纵多能。

  榜书浑厚,小楷宓清,溢为行草,韵雅近真。

  旁通篆籀,章草八分。揖仰载籍,躬潜典坟。

  变化气质,陶钧性情。才自内发,学以外成。

  书坛折桂,翰苑腾声。流播宇内,西国东瀛。

  协会理事,高校育英。年方不惑,德艺双馨。

  漫路修远,锦绣前程。坚质浩气,贤哉斯人。

  书史留名者,有的只是理论没有作品,有的作品很多但无书论,有的则二者兼而有之。有的能开宗立派,独辟蹊径;有的后来居上,超轶绝伦;但也有的仅能守成,缺乏创新。在书史的长河中,学岭将会怎样呢?我们拭目以待。

  且持梦笔书奇境(江泽民同志诗句),铺纸挥毫篇复篇(学岭自作诗句)。以此作为本文的标题,祝愿学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书写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奇境,在篇复篇的挥洒中享受书法的乐趣。

  2007年国庆长假期间于暨南大学

  附:

  本文首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王学岭专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上一页   1   2   3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毛体书法迎奥运——和谐盛世再“长征”
· [专稿] 迎奥运、篆书美、窦德盛大篆书法展
· [专稿] 谈郭继明书法
· [专稿] 重庆书法家郭继明书法展将在北大举办
· [专稿]书法的虔诚修行者——周子牛书法篆刻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