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韡的艺术
文:林荫庭
刘韡的艺术品用它形式上的多变、技巧上的印象、观念性的雄心和批判性的社会注解,使之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典范。刘韡轻而易举地跨越许多媒介,从而形成了一种拉伯雷式的,节日狂欢般的艺术语言。他的雕刻作品表达了肤浅而又过度消费的社会的那种无节制,而他的建筑装置充满着一种非理想社会的能量。刘韡的艺术讲述的是运动、不安、过渡和转化。他的作品《风景》高度概念化,采用画面合成,用数个蜷曲的人的臀部组成了远近错落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使观者的心思和眼光从一个范畴转换到紧邻的另一个。作品在神圣的传统和性开放之间转换,潜在的联系被揭示出来,但是两者各得其所。实际上,艺术家演示出在不同主题之间无序的切换和摇摆,这种摇摆是言外之意,处于所指事物(如社会框架、世界或自然)和语言之外的范畴(如人类情感)之间。正是在这样一种空隙里,他的作品出现了临界状态,对已经确然无疑的形而上的假设提出了质疑。
刘韡的艺术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进行了这样一种现象分析:当代中国在现代化的同时,却丧失了大多数宝贵传统。刘韡没有表达出在现有和过去之间的调和,而是表达了一种争论的延续。这个重大的争论从从鸦片战争以来,一直贯穿下来,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鲁迅和其他现代主义者。这个值得关注的争论关乎中国未来的形象,不管是内在形象还是跟整个世界关联的形象。刘韡在他的艺术品中,以他那敏锐而惊人的能力,创造了感知当今中国生活的综合体,从而参与到中国传统和现代化这一争论中来。他的作品揉缩了符号、术语和悖论,而正是这些构成了充满活力而又困惑的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给他的作品贴上“愤世嫉俗”的标签(一些评论家正是这么做的),那是用词不当。他的作品如此具有创造力,如此有力,仅仅名之“愤世嫉俗”,难以一言蔽之;他的作品如此错综复杂,只用一种狭窄的范畴,难以归属容纳。他不断地用多种方式去展露他的作品,其中令人惊奇之处,不断涌现。艺术作品不仅展露出丰富的讽喻意味,也不仅是反说教,而是同时兼有难以定义或描述和评判性的品质,这才是一种极其难能可贵的特点。最后,刘韡的艺术品可以划定界限,它给观者提供了新的洞察力,去领悟那些被习以为常和麻木不觉的社会经历。他的作品给我们的情感和沉思打开了一片沉淀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