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小提琴声音的理想之梦——赵岐生的未来琴

小提琴声音的理想之梦——赵岐生的未来琴

时间: 2021-01-05 15:22:24 | 来源: 艺术中国

左一为此文作者吴厚斌先生

小提琴区别于其他乐器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声音的无数个性化的可能。数百年来,人们对理想声音的筛选从未停止,沉淀出斯特拉蒂瓦里如管风琴般谐和之声的完美;突显出瓜奈利如戏剧男高音般金色的激情;阿玛蒂的柔美醇厚又是一番充满情感张力的声音图景。遗憾的是,当时的琴声无法保留至现代,我们只能通过想象推演:那时用的是羊肠弦,演出场所是不甚宏大的小场景,对声音的要求是唯美的、轻盈的。至于大音量、穿透力强等现代诉求,大约不是古琴始创时的初衷,一些保留或传承下来的巴洛克风格的小提琴演奏也印证了当时的音乐轻快柔美的特征。不仅琴如此,弓子也与现代不一样,弓杆呈弧形远离弓毛,持弓更加靠上,运弓距离短了,弓根闲置了,这种弓子和持弓法显然不是为宏大和穿透力设计的。因此,郑荃老师认为,古琴的声音不是原装的,而是历代琴师不断修整与调适的结果。

现代的提琴制作师,满足的是现代人对提琴的要求,旨在宏大的交响乐队的声响中具有穿透力,在大型音乐厅空间具备宏大传远的声效功能。于是将琴的设计与制作定位在琴体上全方位充分而理想的振动。这样的制琴理念所制作出的提琴,演奏家盛中国老师称其为现代琴,其佼佼者便是现代艺术提琴或名琴。但声音是有寿命的,随着岁月流逝,木质老化腐化,琴板处于逐渐轻薄化的不可逆的过程之中,过了某一时间节点,那曾经的理想声音将不复存在,或将仅具有键盘乐器类的可期寿命。

十多年前,在朋友的引荐下,结识了赵岐生老师,几次拜访了他的工作室,并购得一把赵老师的精心之作,那是一把声音平衡、音色清彻温暖、工艺精致且极漂亮的桔色提琴。当时,赵老师便反复阐述了做未来好声音提琴的理念。近日,拜读了赵老师所著《提琴制作声音拾零》一书,书中对未来琴的理念与制作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与介绍。他倡导并付诸实践的是,抑制琴板的部分振动,将最好的理想声音的成熟与呈现留给历史,由演奏家、修复者,以至岁月来共同完成。当斯琴、瓜琴在无情的岁月中终有一天只能陈放在博物馆恒温恒湿的柜子里的时候,我们现在的艺术提琴甚或名琴,是否有能力重现那曾经的辉煌演奏?是否会提前衰老而成为年轻的古董?思考至此,忧患于此,赵老师提出了做未来琴的理念,并在木材选料、琴形设计、弧度设计、琴板厚度分布等相关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验。数十年来,已完成了一百余把未来琴的设计与制作。然而,从经济效益上看,这不是一个优质的市场策划,购琴者多希望购琴的当日便获得名琴般的理想之声。而对这些声音略略收敛,敏感度略略不足,理想的充分振动受到人为抑制的未来之琴,很难成为市场的热销品种。

制琴师与艺术家一样,其生命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可期于奉献给当下,更可贵于奉献给未来!赵岐生老师年届七十有八,早已过了不惑与耳顺之年,他不改初衷,不为名利所动,仍在未来琴的探索与制作中倾注着心血,那里寄托着他毕生追寻的关于提琴声音的理想之梦,超越了世俗功利价值而进入了近乎宗教的超然层面。他每天仍在自信的辛勤劳作。“从心所欲,不逾矩“,现在已在,未来必不会遥远。他以大格局的工匠精神和人文情怀,书写并践行着理想。如今,很多人理解并接受了他的理念,也有人疑虑于未来时的无法确证,而他,心无旁鹜,在对于声音近乎痴迷的追索中,仍默默前行……

吴厚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二O二一年元旦 草于三亚

艺术家赵岐生个人主页



小提琴声音的理想之梦——赵岐生的未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