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俞可:困惑中的梦——看庞茂琨的近作

俞可:困惑中的梦——看庞茂琨的近作

时间: 2015-12-08 11:42:19 | 来源: 艺术中国

《永恒的乐章》

我记得有位出色的画家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那一位画家想当诗人,不管他画什么,现实、幻想或者诗歌,只要产生令人信服的效果,真实,使观众感到自然,有生命力和伟大……,那么,它就是最好的作品。”

其实,这只是我们对艺术应该怀有的态度,即艺术的意义产生于画家内心深处满怀真情的流露。我认为,艺术创作的最初动力应是画家在对象和自然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感受引导着画家对形式和色彩进行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在各种艺术潮流冲击的今天,对于艺术的真诚,以及由真诚而产生的艺术,我们很难再予以太多的关注,但总有一些这样的画家,他们锲而不舍,以一种负责的、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创作态度来展示自己对人类生活的美好理想,如果我们能从90年代中国艺术的混乱中理出头绪,如果我们不再为艰涩的绘画理论而迷惘,我们就会对这类作品予以新的认识,重新获得一种体验。

在最近的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中,庞茂琨最近的油画作品《永恒的乐章》无疑就表达了这样一种真诚。他在旅欧考察学习的一年里,把自己在艺术上的困惑与内心深处的梦联系在一起,重温了艺术过去的历史,目睹了当代艺术的诡异,深感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各种实验并不完全代表今天的艺术,艺术创作的过程并非是不受控制的自由表达,因为绘画有它自身的特性,它是基于对历史的理解和对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

所以,在庞茂琨的作品里,看到的仍是从油画自身的语言里,寻找出了表达的意义,与他过去的作品不同的是,《永恒的乐章》似乎远离了画家以前的恬静、抒情的生活题材,转而加强了笔下人物充满渴望的内心揭示。画面引发内容的主题是由音乐开始的,音乐为人物拉开了情绪的序幕(既是给画家自己,也是给观者),转而是画家笔下端坐的姿态,似乎他想通过这种有意味的造型来深究人物的个性,从而展示出当下人们在生活中的困境与希望,由此,使画面滋生着一种创作者的愿望,这愿望是深情的,也是智慧的。

在运用色彩方面,画家从来就是以自然主义为自己的基点,创造出令人沉思的、抒情诗般的浪漫主义环境,《永恒的乐章》基本以褐灰色为主要色调,在这沉暗的画面里逐渐引向过渡,在由暗变亮,从负空间转到主体人物的寓言里,黄色和白色分别为丰富画面而起着作用,黄色蕴涵着叙事与象征,白色预言着升华,应该说画家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是靠色彩之间有意义的对比来架起桥梁的。在画面用笔及画面肌理的处理上,我们仍能看到欧洲传统油画技法对画家的影响,在借鉴的同时,画家重新注入了自己对画面的主观表现,作为一种平衡,画家抽象地为空间密布着凹凸不平的褶皱、刻意追求的光斑作为外界因素,影响着主体人物的内心世界,画家正是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解释出精神的张力和深切的感情的。

总体来讲,《永恒的乐章》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画家在题材上的某种转变,其转变的形成是由当下都市轰轰烈烈的气氛以及他对充满敌意的唯物世界所产生的焦虑而形成的,尽管如此,画家在对待人和人的生活上总是满怀信心,明确地对无病呻吟和生活中的丑陋采取了一种回避态度,而积极地为人们展开诗意般的理想境界。

熟悉庞茂琨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古典绘画中那些讴歌人类理想的作品,正是这种纯粹意义上的理想,帮助画家发展了他沉静的美学风格。今天以这种样式创作是很容易引发起一些人的误会的。我想借用这样一段话:“如果被新发现的小路是从旧的大路而来,谁又能否认两者的存在。”庞茂琨刻意追求的造型、色彩、线条组合成的缥缈特征,恰好与我们当代生活紧密相连,他那漂亮、忧郁的绘画是对世界的神秘和深不可测的无限空间的反思,这一切超越了其技法上的写实主义,所以说,庞茂琨的作品既是现代的又是古典的。我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我们不但能从他的作品中品味到传统绘画那些使人回味的技巧,同时也能从他的作品里体验到我们时代的脉搏,因为他的作品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今天的生活,周围的亲人以及那些影响我们的喜、怒、哀、乐。

1997.11.6

于桂林王城

俞可:困惑中的梦——看庞茂琨的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