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陈丹青:索性画画

陈丹青:索性画画

时间: 2011-01-24 13:27:28 | 来源: 艺术中国

陈丹青

供职清美近六年,我与院中好几位老师相处甚得,包林是格外投合的一位。他曾主持研究所和学院美术学科工作,试图锐意改革。我有几篇教学批评的稿子都是经他的邀约与鼓励。或许因为性格,或许都在外面待过,我与包林的现实感总会错位:话语、文章,无能改变现状于万一,但我们相信言说和行动,相信自己的相信,而光阴便这样地过去了,消磨了。

上个月我在郊外有一小小的展览,包林兄竟去了两次,事后语告,说是没想到近年我画了不少画。在我一面,其实也甚惊异:这位一再受挫而坚持己见的同仁居然也画了那么多画——说来可笑,日常共事的同业对彼此的绘事反而不甚了然,当我看见包林数十件作品,终于知道他到底还是一位画家。

是的,绘画是最佳的退路。此外我们做不成什么事。

难说是工美的一路,抑或法国的影响,我看包林的画,或许二者兼有,同时调理自己的性情。在我印象中,包林有他清晰的理知的一面,极擅言说,而他的画则呈示感性与率性:相对于我所熟知的中央美院一路——穷于传统的写实、追究细节的刻画——包林的风景、人体、肖像,注重幅面的大色域、大框架、大感觉,在迹近平涂的效果中经营主次进退,省略细节,时或间以线性的分割,率尔破局,享受画面的律动与节奏。这种方式通常被笼统诠释为工艺美院的设计美学,我以为是太过粗疏的结论。或许常年停留巴黎,包林的趣味多少着折射二十世纪上半叶巴黎画派的纷繁影响,务使画局尽可能简扼而醒目。自林风眠至吴冠中,前辈从法国人那里带回来的影响又被概括为“形式感”,怕也似是而非。哪一时期的绘画不讲求所谓形式呢,而形式之为形式,不同画手,各有表达。我看包林作画,似在灵动与坚实这两面做文章,色彩的明浊,则是于本土景物的感知与对应了。

我看包林画得很愉快,很在情况中:我也画得愉快,因我们都是教学改革的失败者。失败者大抵获得主动的闲暇,离开清美三年了,忽然见到包林这许多画,我不禁会心一笑。现在承他嘱托,为他即将面世的集子写出以上这点不成样子的意思。

2010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