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笔墨淳雄——叶雄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10-09 11:52:16 | 出版社: 《连环画报》

叶雄,1950 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他自20世纪70 年代起步习画,一开始利用工作 之余苦练素描,后来又参加了区工人俱 乐部的学习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最初,叶雄自习西画,画画只画油画、 水粉,创作的此类作品也曾参加过上海 市里举办的美术展览,看似与连环画丝 毫不搭界,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连 环画的世界,一发而不可收,伴此艺术 近四十载。如今,他将线描与水墨艺术 融为一体,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成就。

1975 年,叶雄进入了上海仪表局 工会组织的美术组,得以发挥自身专长。 那时,他正在为参加市美展的画作而做 准备。而美术组的一位同仁不幸患病, 英年早逝。这位同仁当时被上海人民美 术出版社借调去创作连环画,他的突然 辞世,导致任务无法进行下去。局工会 便推荐由叶雄接替,继续完成连环画创 作。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遇,使得叶 雄以后几十年里在连环画这一领域大放 光彩,创作出版了数百种连环画,累积画稿两万余幅。

1976 年,叶雄正式开始他的第一本连环画《主课》的创作。虽是学西 画出身,但创作起连环画,他却依然 选择了中国传统的线描。他认为,既 然是中国传统特有的连环画,必然还 是传统的艺术手法最为相衬。为此, 叶雄一边创作连环画,一边揣摩线描 艺术。“文革”末期,连环画的创作题 材依然受限,叶雄也创作了一些“文革” 题材的连环画,如《主课》《铁壁岛》《幸 福花》等。1981 年,一部《咆哮的黑 龙江》获得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 画二等奖。这部作品的获奖肯定了叶 雄对线描艺术的初步探索。

年评选的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荣获 绘画三等奖。完成了《子夜》的创作, 叶雄也成了研究老上海的专家,之后, 他养成了搜集这一方面资料的习惯,碰 到老照片、旧画报他就习惯性地收集整 理好,这些都成为他日后创作的资源库。 之后数十年,他都偏爱老上海题材的创 作,陆续在各类画报、都市报登载发表 了《周信芳》《雪庐》一类的短篇连环画, 或开辟专栏画插图。他为《新民晚报》 美国版画了四年的老上海系列插图,集 合成册,出版了一本《旧上海百丑图》, 之后又以水墨画的形式出版了第二辑《上海百年风情录》。”

1985 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将根据茅盾小说《子夜》改编的连环画脚本交给叶雄进行创作。由于原著描写的是 20 世纪 30 年代的旧上海风貌,创作之时,年仅三十多岁的叶雄对此毫无头绪。且书中以讲述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金融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斗争为主线,大段大段的脚本、对白都在描述与债券、股票相关的金融信息,难以用画面直接表达,这更加大了创作的难度。为此,叶雄通过出版社开了介绍信,天天泡在上海图书馆的内部藏书库里翻阅资料。两个多月下来,他翻遍了能够查到的各种旧画报、老照片,抄录下来的资料速写就足足画了两大厚本。之后, 他又走访上海滩的老人,了解当时的社 会状况,参观老饭店、旧街道,进行实 地写生。直到脑海中构造出了一个完整 的旧上海场景,他才开始提笔创作。叶 雄费尽心力,在对名著的时代氛围、人 物定位上作了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耗 时三年才将这上下两册共计四百幅的历 史长卷完成。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部作 品“以其细致入微的写实风格、富有个 性特点的人物形象、满含时代气息的 环境衬托、变化巧妙的构图”,在 1986 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完成了《子夜》的创作, 叶雄也成了研究老上海的专家,之后, 他养成了搜集这一方面资料的习惯,碰 到老照片、旧画报他就习惯性地收集整 理好,这些都成为他日后创作的资源库。 之后数十年,他都偏爱老上海题材的创 作,陆续在各类画报、都市报登载发表 了《周信芳》《雪庐》一类的短篇连环画, 或开辟专栏画插图。他为《新民晚报》 美国版画了四年的老上海系列插图,集 合成册,出版了一本《旧上海百丑图》, 之后又以水墨画的形式出版了第二辑《上海百年风情录》。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叶雄还创作了《刑场上的婚礼》《无花果》《评剧皇后》《张衡》等多部连环画,题材涉及现代、古代,且连连获奖。1991年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叶熊的《黄金案》这一古典题材的线描作品又斩获了其中的绘画三等奖,创造了连续三届获奖的佳话。1996年,《中华少年奇才》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连环画《伟人的抉择》获上海“时代风采”画展银奖、“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

1997 年,叶雄的又一部令读者叹 为观止、具有历史文献意义的连环画《我的父亲邓小平》出版,并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1996 年 12 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将邓小平女儿毛 毛所著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改编成 连环画,由于是讲述伟人的连环画, 因此受到了中宣部和省里的重点关注。 应领导指示,叶雄需要先递交四幅样 稿进行审核。他讲道 :“四幅试样画稿 在动手之前我先阅读了毛毛的原著, 对全书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然 后又对近年来反映领袖题材的连环画 做了一番调查,考虑再三,决定采用 传统的白描线条以写实风格来表现。于是,我闭门谢客,下苦功画这四幅 样稿。”样稿审核通过之后,就是将剩 余的整部书六百九十三幅画稿按照领 导指示的要在 1997 年 8 月底之前完成, 这样一来平均每日就要画上三至四幅, 又要保证高质量完成,“这无疑是对我 连环画创作生涯的一次挑战”。为了塑造好伟人形象,准确地还原 人物形神,叶雄翻阅了大量的文字资 料,阅读了各种关于邓小平革命实践的 书籍,还找来各种历史照片和影视资 料。可无奈早期的邓小平历史照片仅存 三张,他只好依靠这三张照片,并参考 后期的照片,“紧紧把握住他的脸部结 构特征”来塑造少年时期的邓小平形象。 在描绘邓小平革命实践的过程时,由于 书中涉及地域广阔,又无法实地考察写 生,只能依靠查资料来实现。当时,浙 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杨德康也是一 个电话就送来一沓厚厚的画册、摄影集 等资料。就是靠着这些资料,经过叶雄 的细细琢磨,将反映邓小平革命实践的 这些地域风貌一一呈现在画中,极好地 衬托了书中主题,提升了画面的立意。

2000 年,叶雄又继而创作了连环 画《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这部作品真实而动人地塑造出邓小平在 非凡时期坚毅非凡的形象。而此次创作, 叶雄更是直接担下了文字改编和画稿绘 画双重重任。在完成文字改编,进行创 作准备之时,叶雄发现邓小平在江西下 放时期的资料匮乏,便亲身到当年邓小 平隐匿江西的将军楼体验生活。而这本 书中,对于邓小平“形象的刻画无论在 掌握外在形象特点和内心的思想感情方 面,都较上部作品有了明显的提高。用 线还是那样简练,但简练中却鲜明地表 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叶雄工作照

其实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叶雄的 水墨画便已大放光彩,1988 年他就在 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他说,他 年轻时学的是油画,最初对中国水墨画一窍不通。经过线描连环画的创作,在 用中国传统线描表达画意上琢磨出了不 少门道,揣摩出一点中国画艺术博大精 深的端倪。他认为“连环画与水墨画历 来有着很深的渊源,如韩熙载的《夜宴 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实际上 就是一种连环画图画”。进而经过十余 年画连环画的摸爬滚打,他渐渐把连环 画的线描、造型运用到水墨画中,又将 水墨画的气韵、意境用到连环画创作里, 互相得益,造就了他今天运笔豪放、节奏明快、墨韵酣畅的中国水墨画风格。 2000 年,叶雄应上海地铁公司之邀, 由百家出版社出版,画一套《水浒一百 零八将》,制成磁卡限量发售。《水浒》 这一题材,他早已画过多次,此次又重 新通读原书,在翻阅了陈老莲及现代众 多画家所绘《水浒》的基础上,另辟蹊 径,“他借用了传统绘画里人物绣像的 表现形式,既讲究品位,又讲绘画形式美,雅俗合流”。之后,叶雄又完成了《红 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三部名著 的水墨人物画,并相继出版。

近年,叶雄的创作重点虽侧重在中 国画上面,然而对于当下连环画事业的 发展依旧亲历身为,2003 年,他转身搞 起了工作室,培养新的连环画画家,并 致力于连环画的重新起步。他认为,连 环画作品要流传于世,要有感动人的好 作品。叶雄对工作室的创作和发展充满 信心,要“先做出好东西,吸引市场, 然后再扩大规模”。近十年下来,几位年 轻的画家在叶雄的带领下,陆续发表出 版了一系列新绘连环画,并参与大型套 书连环画的创作,如 2009 年与上海画报 出版社共同推出的新概念四大名著连环 画,2013 年参与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红 色的历程》第七册《民族脊梁》的创作, 日后,还会有更多的好作品面市!

下一页任率英 人民的艺术家上一页叶雄作品之老上海仕女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201408期
· 叶雄作品之老上海风情
· 叶雄作品之中国画小品
· 叶雄作品之老上海仕女
· 笔墨淳雄——叶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