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芙蓉塘外墨云湿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2-28 16:40:48 | 出版社: 《收藏投资导刊》杂志

——周思聪绘画及市场

文/马龙

如果让广大收藏家列举出建国以来最优秀的女性艺术家名单,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会是周思聪。周思聪在不同时期以其风格反差巨大的艺术创作打动了无数观者的心灵。作为二十世纪后期最优秀的艺术家之一,周思聪可称为是新中国培养的女画家的代表,她以一颗贴近人民,深入广阔生活的为艺之心,认真、勤奋、执着、虔诚地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的艺术高境。她一次又一次地用她对待艺术的赤诚,创作出风格迥异,却又同样精彩的作品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周思聪是个早慧画家。她童年时期便受外祖父影响开始对绘画产生兴趣,小学时,又得到张怡贞老师的绘画启蒙教育。1955年,十六岁的周思聪进入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二十岁的时候,周思聪已经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学生了,她的老师当中有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沧等美术巨匠。1960年,大学三年级的周思聪进入蒋兆和工作室,追随先生专攻水墨人物画。1963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周思聪被分配到北京画院,开始了她专业艺术创作的生涯。

周思聪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成长起来的艺术家,良好的新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教育背景,使她在求学时期,便站在了当时国内国画艺术创作的高地上。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等老一辈艺术家对她的教导与影响,是周思聪艺术成长的关键助力。如今我们梳理周思聪的艺术轨迹,重新感受她在艺术生涯中走过的道路,体验她在创作每一幅作品时经历的心路历程,更能为她非凡的艺术才华和执着真挚的艺术情感所打动。

周思聪的艺术基调,基本是现实主义的,这与她所处的时代和受到的艺术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长白青松》、《山区新路》、《鲁迅与陈赓大将》、《井下告捷》是在“文革”后期,重新开始正常的艺术创作后的部分代表作品。在这一系列的创作中,周思聪以她特有的艺术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生活中常常被人忽略的细节场景,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真实感人的场面。1979年,周思聪完成了她早期艺术创作的代表作品——《人民和总理》,在同年庆祝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中获得了一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人民和总理》的获奖,也为周思聪赢得了全国艺术家及美术爱好者的关注。

以上可以看作是周思聪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艺术时期中,出于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尊敬、爱戴、怀念,还有对祖国建设所投注的热情与希望,周思聪以她普通艺术工作者的赤诚之心,始终关注并表现着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她在这些作品中所倾注的,是自发的、单纯的对人民的热爱。为了《人民和总理》的创作,周思聪还专门到邢台震区搜集创作素材,画了许多人物速写回来。从那个时候开始,周思聪已经在创作中格外注意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灵感受了。这些她心中最真实的体验,也是她所处的那个时代普通大众最真实的情感体验。那种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性情感,是周思聪早期艺术创作的主要源泉。

几乎与《人民和总理》同时,周思聪已经在构思她的另一系列巨作——《矿工图》的创作了。关于《矿工图》,或许是很久以前埋在周思聪心头的一颗种子。还是在周思聪就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时候,日本画家丸木位里、赤松俊子夫妇创作的《原爆图》在中国展出。这一作品所具有的情感张力和艺术魅力深深震撼了周思聪。十多年之后,画艺逐渐成熟的周思聪并没忘记《原爆图》对她的冲击。1978年,她完成了《矿工图》组画之一《背井离乡》的习作稿。1980年,又与卢沉先生一起到吉林省辽源矿区深入生活,为《矿工图》的继续创作收集素材。他们还专程到吉林省博物馆查阅了大量日伪时期的历史资料。同年,周思聪访问日本,并拜访了丸木位里和赤松俊子夫妇,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今天我们研究周思聪艺术风格转变的动因,便不能不谈及《原爆图》对她的影响。正是在这件作品深层创作思维的震撼和启发下,周思聪关于《矿工图》的许多创作灵感才由隐性而逐渐地清晰明朗起来。以抗日时期煤矿工人的悲惨命运为主要内容进行的系列创作,在人物造型上发挥了中国画的特长,适度的变形与夸张,浓重墨色笼罩整个画面所产生的情感张力,使《矿工图》具有了在一开始便能抓住观众、震撼观众的强大力量。可以说,《矿工图》是水墨语言与时代大题材融合创新背景下产生的经典作品。无论是技法性的探索方面,还是作品主题的开发表达方面,《矿工图》都可以说是新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的丰碑力作。

值得关注的是,在1980年前后,也是出于艺术作品要反映社会发展的目的,周思聪还创作了一大批人物画小品。这批作品多以儿童、少女为题材,表现生活情趣和儿童天真为主要内容。与之前的时代主题与社会主题相比,这批作品更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些从身边生活当中汲取艺术场景创作而成的作品,受到许多出版机构与个人的强烈喜爱,包括当时几次到国外的展览与文化交流,周思聪展示的也多是这一类作品。在今天繁荣发展的艺术品商业市场上,周思聪的这一类作品也是数量最多、最受藏家关注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思聪的艺术思维又为大凉山和辽西煤矿的写生所改变,她的画风又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随后出现的彝族人物系列,是周思聪渴望追求的人物画新境。这时的艺术语言由生活化、写实化逐渐转入了夸张变形与稚拙生涩,色彩也以鲜艳明丽取代了深沉厚重的水墨变化。与叶浅予、黄胄等着重表现各地方人民生活状态的创作不同,周思聪对大凉山人物的关注并没有停留在外部民族特征的表现上。在这些作品中,她试图通过深入地写生再现她眼前的生活。经过她艺术加工后的生活,更多地带有她自身的创作情感和生活背景。在许多作品中,似乎更透露出画家对自己生活命运与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思考。少数民族的人物形象与服饰特点,成为她表现自我新境的媒介,她有意识地减弱了人物的“外在美”而逐步强调画面整体气氛与心理空间的把握。她的这些作品时而沧桑质朴,时而清新明亮,视觉美在转化为心灵感悟的同时,艺术价值与魅力也得到了巩固与提升。

1983年,周思聪被确诊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件事情或许成为她后期艺术创作风格变化的一个动因。患病之后,由于行动不便,周思聪的风格逐渐更趋向于简约洗练,画面人物的精神状态更因此得到了凸显。大约在1990年前后,周思聪的人物画创作便越来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墨荷系列。周思聪的墨荷,与以往国画传统中的荷花形象大不相同。她大概也是最早开始用矾水作画的中国艺术家,这一点她是受到了日本画家赤松俊子的影响。而遭受病痛折磨的周思聪,在患病初期还有过心理抗争,但随着时光的推移,她开始更加平静地看待这一问题,于是原来画作中的人物形象,慢慢变成了春草池塘里静谧恬淡的墨荷。传统中国画的用笔、线条逐渐被画家的心理张力所分解,画面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肌理效果,甚至连设色也越发简淡,而具有了一种无可言说的情感诉求。大概周思聪就是在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化解她身体的疼痛,用对精神空间的突破与超越来完成她心目中对于国画艺术的思考与探索。最终她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混茫静穆、平淡天真的境界:一切技艺、思维都被一种轻淡的墨色和光线所笼罩、所化解,灿烂消失了,沉重消失了,痛苦与对抗消失了,甚至在最后,在周思聪笔下,似乎连情感都消失了。没有了爱憎,没有了悲喜,她只是描绘并不诉说,而在这无声的芙蓉池塘里,周思聪完成了她艺术与人格、精神与现实的完美融合。

在同时代的艺术家中,周思聪所关注的生活与其他画家有着明显的不同。她关注了人民的生存状态、祖国建设的细节、家国曾经的苦难、山区民众的劳作。她不断地变换着创作的题材,也不断地拓展着她的画境,超越着自我的局限。纵观周思聪的艺术创作,从“文革”后期的《长白青松》、《山区新路》到之后的《人民和总理》;从充满血泪、苦难、挣扎、控诉的《矿工图》到洒满阳光、充满童真的《读书图》;从鼓荡着山林微风的少数民族写生到墨点斑斑、经历了痛苦折磨而终又归于平淡宁静的墨荷,周思聪始终以她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对艺术的虔诚与敬畏来面对手中的画笔和面前的画纸。她自觉地反映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不断挖掘着生活中最生动、最精彩、也最能打动她艺术心弦的片段。她由感而发地铺水设色、调墨造型,她用心去体会老百姓面颊上闪过的一丝微弱表情。人们的爱憎、喜乐,被周思聪的灵心所捕捉,并被她一只灿烂的笔所描绘。而她的画作,也以其自身的魅力,打动了所有伫立在画前的观者。如果我们可以总结周思聪的艺术创作生涯的话,可以说,她用自己的整个生命所表现的艺术之美,幻化成为她自己的生命之美和精神之美。她把她自己都融入到了艺术当中,而她也在这融入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人格和艺术境界的提升和超越。

在上个世纪中国画的画坛上,周思聪无疑是最光芒璀璨的标志性人物。而在如今洪流滚滚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周思聪的作品依然可算作是同时代画作的代表。仅以同时代的画家来看,作品的拍卖价格能近两千万的,或许周思聪也是特例,更别说在女性画家的队伍中,周思聪无疑是高居榜首的人物。目前市场上最多见的,是周思聪1980年左右创作的人物小品,其次是少数民族人物题材和墨荷系列。从艺术角度衡量,周思聪任何一个系列的作品都可以说是独树一帜,都可以代表她的艺术创作成就。而最为藏家钟爱的,首选还是《矿工图》系列以及相关的草图、手稿、写生等等。目前排在周思聪作品拍卖纪录前三名的都与《矿工图》有关,便可证明这一点。

周思聪的作品在她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人物小品系列的时候便已广泛在社会上流传了,包括一些在国外的展览上,这类作品也广受国外藏家的喜爱。如今市场上有许多的回流作品,也足可证实周思聪在国内以及国外艺术品市场上的影响。

细心的藏家或许会留意到一个现象:周思聪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艺术家,她也曾作为教师,培养出众多的“改革开放”后成名的艺术家。而如今,她的老师,如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作品拍卖价格动辄已是数千万,甚至过亿;她学生们的作品也都是各个拍场买家竞相追逐的对象,成为一时标志而执当今画坛之牛耳。而具有承上启下与开拓发展之功的周思聪作品市场,虽然屡有佳绩,但整体还是显得冷清一些。虽然2010、2011年华辰拍卖为周思聪举办过作品专场,但规模和气势并不能体现周思聪作为一代优秀画家,在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画画坛的地位与影响(她的丈夫卢沉先生,与她具有同等贡献与影响力,,然而其市场境遇也基本与周思聪相同)。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周思聪的作品价值,还将有一个巨大的成长空间。这源自于画家自身的高水平的艺术成就,也来自于她作品的知名度与存世量,更来自于国内藏家的成长与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个艺术家的成功,不光需要精神层面的拓展,更需要独特的艺术视角与创作技法的支撑。今天我们来审视周思聪的艺术道路与市场发展,同时也是在梳理三十年来中国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和艺术市场的走向。有眼有识的藏家,或许能从这种梳理中,看到中国画艺术市场的明天。

 

下一页2014:画廊能否收复旧土上一页国家艺术基金能否成为“救市主”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八十三期
· 艺术品基金难退市 神奇终破灭
· 国家艺术基金能否成为“救市主”
· 芙蓉塘外墨云湿
· 2014:画廊能否收复旧土
· 现当代陶瓷 投资收藏正当时
· 清代帖学四大家作品成价值洼地
· 2014,艺术圈“马”上有啥?
· 《功甫帖》引发争议:古代书画鉴定究竟应该听谁的?
· 2014,中国策展人如何带更多艺术家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