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陶瓷媒介的当代延伸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2-25 14:20:08 | 出版社: 《当代艺术》杂志

统筹:王珍 撰文:王珍 | 陈鸿铭 | 梁雅佳 图片提供:佩斯北京 版权:刘建华

刘建华-《无题2012》-尺寸可变-瓷-2012年

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使得中国艺术环境处在一个包容的当代文化中,任何媒介、任何艺术方式、任何学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介入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以“不拒绝”给予了媒介更多方向的延伸。陶瓷艺术这些年在作为一种传统陶艺的概念称呼,慢慢发展到一种在保持艺术追求上具有明确指向性和相对性、以陶瓷材料为媒材进行实验性探索的艺术形态,再到陶瓷作为一种本体媒介,频繁出现在当代艺术创作的综合知识构架中。它逐渐消失这种对于界限的界定,升华出陶瓷材料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中的多样性。

对于传统陶艺,跨越了很长一段时间,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对于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的当代艺术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艺术形式都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在很大的一个层面上,艺术家的意识形态逐渐多样,整体趋向一种“观念实验性”的状态,并对绘画形式、材料媒介的可能性进行探索,艺术语言中材料的使用开始打破归类。作为陶瓷,与它的功能性相脱离,取而代之的是陶瓷艺术的可能性。陶瓷材料自身材质的特性,丰富的色彩、质地,通过制作和烧制的随机带来特殊的效果,使得艺术家浸淫于不断地实验、尝试的过程中。在这种尝试性的进一步实验过程当中,也可以把陶瓷界定为一种独立的材料表现形式,那么关于陶瓷的研究和理论上的认识,正是把陶瓷材料作为艺术表现媒介的可能性进行的探索。

研究新材料的艺术家致力于探讨现代材料与形式的结合,艺术家不管是使用哪种材料进行创作,都应该尊重材料本身的特性,每种材料都有它本身的美学性质。由材料引起的“情感性反思”是来自它本身的性质,并且像任何其他由性质决定的心理反应一样的普遍。每种材料都是好的、有价值的、有用的,因为每一种材料都有它本身的美学价值。而这种价值的特性也就制定了它自身制作的可能性。在当下陶瓷材料慢慢介入当代艺术的演变当中,一种根本的观念性的思考显得格外重要,非主动性的综合的观念思考就很难站在一个新的视角上看待和认识当下发生的艺术现象。有很多当代艺术家努力将陶瓷作为一种材料运用到当代艺术中去,他们通过对材料的广泛的研究,探索陶瓷本体语言的同时,与其他媒介融合,可以扩大观念的表现力和知识外延,从而进入更加具有新鲜活力、更加多元表现的层面和境界。当代艺术家刘建华将陶瓷这种在中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材质以崭新的概念和文化内涵传递出新的思考,“我的作品所要传达的就是传统和现代、物质文化和精神世界、消逝的古老文化和新兴消费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对立,并促进观者对周围社会的理解。”陶瓷材料一直都贯穿在刘建华的作品实验中,“材料本身有很深的历史和人文痕迹,每次新的作品都会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更深入的可能性,并能产生艺术语言的纯粹性。”

陶瓷作为媒介在当代艺术中有它自身的存在位置。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作品中以陶瓷为媒介,但在他们的作品中所呈现的是陶瓷作为材料的艺术性方向的探究,不仅仅是对于陶瓷材料本身艺术形式的“随机实验”或者是将其转换成一种艺术样式品,而是进一步对陶瓷材料属性在创作意识观念中媒介性、自身价值性的可能性拓展。从而打开的是更综合知识结构的艺术语言形式,这种主动性的重构状态也是未来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新趋向。这种多元同时会融入东方文化意识,形成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思考与当代文化现象、文化精神的统一重塑,也是所呈现出的中国当代陶瓷艺术潜在性样貌。

在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杰夫•昆斯的作品《粉红豹》、《迈克尔•杰克逊和宠物猩猩》中,艺术家就用了陶瓷来呈现作品,而这两件都没有悬念的以高价拍出。但是杰夫•昆斯的个案却不能代表当代陶瓷的市场状况,在中国当代风格的陶瓷艺术市场其实还未在真正意义上形成,拍卖公司对于现当代陶瓷的拍卖还只是时间概念的划分,当然这也跟当代陶瓷所呈现的存在面貌相关。当代陶瓷的发展正在一种不断尝试中拓宽自身的领域,陶瓷材质也已经引起了市场的注意,当代陶瓷的市场也会逐渐呈现应有的局面。

下一页杂志简介上一页学院派眼中的当代陶瓷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汇》十二月刊
· 幻化—冰蝴蝶翡翠展,向当代艺术致敬
· 当雕塑邂逅自然
· 陈芸 诗意的生命蜕变
· 中国制造的英伦梦
· 当代语境下的“本土化”价值
· 学院派眼中的当代陶瓷
· 陶瓷媒介的当代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