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合璧”的困惑——专访廖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1-20 15:34:03 | 出版社: 《艺树》杂志

树:“合璧”作为展览的主题,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廖:说起“合璧”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是总会感觉很古老。但如果用“混搭”这个词,可能大家理解起来会容易一些。“混搭”是当下的一个时髦词汇,其实它讲求的是将不同的时代元素、不同风格和谐地整合起来。当然,文化的“混搭”远远比时尚的混搭要复杂得多。混搭得合理,会有一个极具生命力的新东西产生出来。

在这个展览中,你会看到多种文化形态共生的状态,表面看起来有些乱象丛生,但是你如果从每一个艺术家的角度去审视的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这种艺术面貌的形成都是靠个人文化记忆去统领的。

树:在此次参展艺术家的选择上您有什么样的考虑?

廖:一般策展人在展览主题的所辖之下,会去选择在艺术风格上“趋同”的艺术家,而这次展览我做了一个新的尝试,所选择的艺术家的艺术面貌是非常多样的,带有“趋异”的性质。这种“异”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同年龄的、不同身份的、不同教育背景的,他们所接受和认可的艺术形式都是不同的。我还特别选择了一些具有留学背景的艺术家,比如张伟是旅俄艺术家,张蕾是旅德画家,陈庆庆、蒋朔是旅奥艺术家,熊文韵、李团是旅日艺术家等等。他们在西方与西方文化有所接触,他们的文化记忆可能也更加特殊。他们或许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与在国内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又有所不同。

树:此次展览所展出的作品有什么样的特点?

廖:这次展览所展出的作品,都是这些画家在自己已经成熟的艺术观念的基础上最新创作的且并未展出过的作品,相信观众在观看时会有耳目一新的感受。比如陈庆庆的作品,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麻衣》系列,但这次展览,我选择的是《记忆包》这个系列的作品。这个作品给人的感觉很特殊,或许每一个与她相遇的东西,都被她放入到这个“盒子”当中,无论是贝壳还是树枝,都从原来的语境当中被抽离,其实暗含的就是几种文化的对立状态。营造的气氛又是有些浪漫和不安的,这恰恰也是作者个人情绪的一种表达,按照自己的感受去重新混搭在一起。张伟的《巴别塔》是一件铸铜雕塑作品。塔在中西文化中都带有“通天”的意思。这件作品外观上以金箔装饰,其实是对当下文化的一种暗讽——金钱已经成为“通天塔”,艺术家这件作品十分具有批判性。

树:对本次展览有什么样的期待?

廖:这次展览我的观念也是带有一些混搭性的,比如“合璧”一词与观念艺术作品的结合;男与女在这次展览中的混搭,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相处等等。或许是一种完全非艺术的方式在表达,或许只是一种个人情绪的固化,希望呈现出西方观念艺术与中国艺术家之间相互融合的现状。树美术馆是一个新的美术馆,它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这些带有场景性的、互动性的作品,会给参观者一些新的体验。

1  2  


下一页秦艾的语境上一页艺术两生花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树第十期
· 点击之前,请擦亮双眼
· 激活传统——对话杭春晓
· 郭茜:坚持完美主义直到幸福彼岸
· 艺术两生花
· “合璧”的困惑——专访廖雯
· 秦艾的语境
· 生活的日记——高茜工笔静物观感
· 新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