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在您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假山石、江南庭院建筑、仙鹤等等古代绘画和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既感心静气和,物象的穿插又使人扑朔迷离。这是您预设的效果吗? 秦:你所描绘的感受也正是我想要的。我还是很希望我的作品能够给人一个空间,一个开放的空间而不是封闭的。也许我的内心有点封闭,但是我传达给别人的是开放的。因为人们各自用各自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试图同我所传达的经验产生共鸣,也许你的感受和他人的一样,也可能不一样,我也不希望别人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解读我的作品。 树:在这种模式上您是通过什么样的思考来营造的呢? 秦:从今年的个展(2012 年的三地巡展)之后创作的作品,如《夜城》、《渡影》等作品,都在营造一种空间,可能一层,也可能数层。之前创作的一些作品可能偏向于平面化处理,虽然也有类似《隔岸》作品中这样的空间出现,但是最近迷恋的是几度空间的回转,相较于将先前的空间处理更加完善,继续眼前的创作。空间感一直是我想做的事情,在国画里也不是很多人都关注这一块,也许还是停留在文学性的解读上,但是,在我的作品中“文学性的解读”也没有被丢失,穿插着空间感,我觉得挺有意思。 树:它同传统工笔绘画中空间的处理有什么不同之处? 秦:比如说宋人的折枝花卉基本上都没有一个具体的空间背景,“一花一世界”。那是古代人对宇宙对生命的理解,大多数现代人已经逐渐丧失了这种观看世界的能力,我也一样,我常常会纠结于“出城”或“进城”的选择之中,多层空间的营造恰恰契合了这样的心理。我在创作的时候很少去想这样的画是在继承传统还是在创新。我喜欢去博物馆看古画,夏天的时候在故宫看《百花图卷》,看得我热泪盈眶,可我并不打算以那样的形式去创作,《百花图卷》好,那是宋代某人的好,不是我的,我是以绘画言说的人,我只能真实地以我自己的方式表达,你看懂了,我们会心一笑。 树:对于新工笔这种绘画样式,也出现了很多年轻艺术家竞相学习的现象,您是怎样看待的? 秦:首先这是好现象,工笔画曾一度受到冷落,现在有一大批比我们年轻的艺术家都在从事这样的创作,无疑是值得欣喜的事情。只是希望大家能坚持创作下去,不管市场好坏如何,都能以平常心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