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文化态度”——中国抽象的理由——对话杨卫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1-15 15:31:05 | 出版社: 《艺术虫》杂志

 杨心广-触摸-木-光束-2008

艺术虫:您在最近策划的一个抽象群展中提出了“态度”这样一个概念,怎样来理解?

杨卫:主要还是基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我们经常说抽象艺术跟中国传统艺术在意象方式上有一些关系,不是等同,但是有一些关系。传统的意象的产生我认为有两个源头,第一个源头跟中国的汉字,跟中国人理解思路是有关系的,比如说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源头就是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说很多东西不能说,需要隐晦地去表达,比如说八大画鹰,他那种状态实际上是一种反抗,甚至带有一种不合作的态度,但是他不能宣布出来,只能通过意象的方式去表达。我觉得这是中国艺术里面一种很独特的东西,如果说今天要为中国的抽象找一个中国文脉的理由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理由。

艺术虫:这里面您关注到的就是一种文化的态度,与此相关的您还提出了“隐逸”的说法?

杨卫:对,当然这种隐逸的背后,退又是静的,跟中国的哲学思想是有关系的,退不是真正的退,还是捍卫一种东西去退。

艺术虫:所以您在抽象问题上提出的“文化态度”,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抽象艺术中国本土化的一种努力。

杨卫:没错,就是找一个跟自己文脉有关系的理由。我们知道抽象艺术前一阵也有好几年比较热,这种热都是以格林伯格等等西方的形式在套,我觉得总这么套实际上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人家60年代就已经这么玩过了,而且理论也是他们产生的,如果说不把这个东西置于中国文脉当中我觉得意义不大,不是说没有意义,就是无关痛痒的一个东西,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回到自身的文脉,形成一个关联。

艺术虫:为抽象艺术在中国的文化中寻找它的一个连接点或者是它的文脉,也有一些老师在做这种努力,比如栗宪庭先生提过的“积简而繁”的手工创造过程;更有大量的艺术家在谈论作品的时候谈到中国的哲学思想里,道、老庄、禅。您也是在做同样的一种努力,您认为自己跟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什么?

杨卫:最重要的我不是在文本里面,因为态度具有现实的记录,如果我们仅仅在谈老庄,谈老子、孔子,我觉得那个比较虚无,或者说谈一点笔墨的问题就跟谈格林伯格、谈形式主义一样的虚。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老庄哲学运用到现实当中,就是我说的中国士大夫的“退隐”,退即是为道,退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捍卫一个他所认为的真理。把它转换到当代社会里来怎么描述呢?就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庸俗的时代,我们通常理解的成功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成功”;但是实际上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还有一个标准,有时候“退”是一种成功,因为他退下去是因为他心中有道,不同流合污。所以我也举了一些中国的抽象艺术家的例子来说明,不是说他画不好写实,甚至说在写实领域已经获得影响了,又退了,或者是选择了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就是抽象艺术。比方说王川、孟禄丁,曾经都是靠写实绘画在美术界赢得了盛名的,他为什么会选择一种别人看不懂的东西呢,他是有另外的更高的要求。我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说比较明白,不是停留在笔墨中这种务虚的层面,我还是想寻找一种文化的针对性。

1  2  3  


下一页抽象艺术,灵性维度的严重缺失——岛子专访上一页没有审美现代性的追求,就不会有抽象——对话何桂彦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虫》第十期
· 中国抽象:“趣味”和“未知数”——专访王小箭
· 没有审美现代性的追求,就不会有抽象——对话何桂彦
· “文化态度”——中国抽象的理由——对话杨卫
· 抽象艺术,灵性维度的严重缺失——岛子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