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当代艺术”投资信号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1-05 11:30:03 | 出版社: 《收藏投资导刊》杂志

文/本刊记者 吕佳静

尚扬《灶台》香港佳士得2012春拍拍品-成交价:521万人民币

长期以来,香港苏富比一向被内地拍卖市场视为行情风向标,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在今年秋拍的开始之初就曾有人预言中国当代艺术讲跌入深谷,现在看来,这个被业内人士所称为的“中国当代艺术调整期”也许还要持续一段时间。随着当代艺术在遭遇经济危机、查税风波等厄运以来,曾经的市场专家们都已沉默不言,“新资本不买旧资本的帐”也好,“重新洗牌”也罢,从苏富比及今年的春拍中当代艺术的表现,还是能分析得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些变更端倪及发展趋势。

苏富比放出了什么“当代”信号?

香港苏富比这次推出的当代艺术,呈现出搓堆出货的状态,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出现了10张之多。在一场拍卖会上大量出现一个艺术家的多件作品,一些作品出现流拍状态,自然在情理之中。“在供大于求的市场下,藏家会作一个比较,流拍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某市场专家对记者介绍说。现在市场不好,藏家也多选择惜售,“资金不太紧张的时候,选择在这个时候出货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先等一等。”某台湾藏家介绍说。

从这次当代艺术拍卖的成交记录中也可看出,能够出现交易的多是一些有拍卖纪录的艺术作品,这也可以看出中国藏家投资谨慎的心态。另外,也有人提出,这次苏富比已经抛弃了年轻艺术家,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只是苏富比在应对市场危机时而采取的市场调节手段而已。

由此看来,此次苏富比的当代艺术拍卖相对于往年来说,并不能形成明确的风向标,但是从其所选择的一些作品及拍卖成交作品来看,大的走向及趋势还是存在的。

藏家的审美趣味在悄悄变更

从今年的春拍及苏富比新进展的秋拍中,可以看出国内藏家的审美趣味有着一个明显的转变,知名当代艺术品经纪人李苏桥说,“国内收藏机构、个人审美的趣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曾经颇为兴盛的政治波普题材、“中国符号”之类的艺术作品,正在慢慢消退,相反,一些具备专业素养,潜心研究绘画,具备创新性,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在市场中一直处于平稳状态,比如赵无极、徐冰、蔡国强、曾梵志、刘野、刘炜等。“当代艺术家有很多西方的痕迹,我觉得现在的艺术家应该更中国一些,这样才能代表中国。”中国嘉德董事长陈东升曾介绍说。

相对于国内而言,欧洲市场近几日拍卖出的一些抽象绘画作品也是赚足了眼球,比如,在前几日苏富比伦敦拍卖会上,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的《抽象图画报809-4》(Abstraktes Bild)在开拍5分钟后被匿名买家竞走,这件抽象画作打破了艺术家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该作品以3,420万美金的价格易手,使里希特成为最值钱的在世艺术家。苏富比资深董事及销售总监亚历克斯(Alex Branczik))说,“作品优质的来源以及这位蓝筹股大师的高品质作品成就了这一历史性拍卖时刻”。据ArtTactic数据,格哈德•里希特一直是迄今为止在战后几当代晚场拍卖会上最畅销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销售额破1.39亿美金,分析其艺术作品不难发现,里希特一生中的艺术作品都在寻求多变及突破,他的抽象绘画既尊重社会生活经验又注重德国的艺术传统。

最近,抽象绘画在西方的拍卖市场中屡获佳绩,比如,今年5月份,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橙、红、黄》大幅抽象油画以8,700 万美元于纽约佳士得告捷,里希特1986年创作的《无题》,作品以84.25万美元的价格于苏富比首场秋拍中成交,比最高估价34万高出两倍多,弗兰克-斯特拉的《窗》在今年苏富比秋拍中的落槌价为57.85万美元。苏富比艺术部副总裁Erica Barrish说,“周五拍卖的战绩使我们很激动,近90%的拍品以高价或高出此前拍卖估价的价格成交,同时,抽象表现主义作品表现惊人。抽象绘画在西方得到认可与西方的艺术传统及审美趣味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同样,曾经在海外颇受推崇的政治波普及玩世现实主义如曾梵志、张晓刚、刘野等代表画家的作品,慢慢隐退,来到亚洲市场。也许需要不了太长时间,海外收藏的审美趋势势必会影响到国内藏家的收藏仓库。

当然也有评论者认为,这又是西方的一起老套营销方式,“六年前被西方人忽悠了,现在西方人仍然在忽悠,他们开始向市场推销基弗、里希特,但不会让你容易买到Hernan•Bas。”

1  2  


下一页苏富比“中枪” 新市场开发是关键上一页拍场外的话语权争夺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五十四期
· 苏富比的撤拍争议
· “鸠占鹊巢”——艺术生态区的处境
· 一本不得不写的书——《跟着吕立新去买画》
· 知易行难的保退条款
· 拍场外的话语权争夺战
· 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当代艺术”投资信号
· 苏富比“中枪” 新市场开发是关键
· 香港还能否成为内地市场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