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艺术、灵感与媒介——对话雕塑家李晖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9-17 16:14:15 | 出版社: 《艺术生活快报》

 

艺: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新媒材,然后去实现它,但是当你试图利用新媒材的时候,有没有在技术上遇到过难以突破的难题?

李:技术上的障碍都能解决,因为最终要的东西,在技术上都可以妥协,或者可以迂回的,但是作品最终呈现出的感觉不能妥协。技术问题,不是根本性的,如果真碰到一个技术问题解决不了,那就换一种方式,看能不能达到那种效果。比如说,我毕业时做的《双头车》,只做了个外壳,但动不起来那也没关系,因为要表达的东西都在外壳的形式感中呈现出来了。但是我希望“动”是这个作品的一部分,就要通过技术让它“动”起来,哪怕简单的运动,挂一档能开动就行,这就是妥协。在这里,如果是我自己去想怎么让车动起来,会很麻烦,但是这对于专业的机械技师而言根本就不是问题。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找对了人就行。

不过,我也有没做出来的作品。我曾经做过一个“机械手”,我想通过程序严格控制它的动作,它就是一个条状的,像蛇一样,但是我希望让这个手臂的动作更有表情,让它表现抽搐挣扎的那种感觉,结果没办法控制。因为手臂是气动,就是编程再好,它也不会特别精准,就是精准了,动起来也会一顿一顿的,如果想让它又顺滑又精确,这种技术比较麻烦。后来我用的方法就是,写一个乱程序,让它乱动,前面做了那么多工作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确实是遗憾。但是话说回来,再给我时间和经费,照样我还会让它做到,就是改成油压的,那就能将动作做的特别顺滑。我还是这么想,没有解决不了的,只是展览的时间、经费都有限制。

艺:你觉得不同的媒介自身带有观念么?

李:比如说,我看到一个很震撼的作品,一下子我就会被作品镇住,可能职业的习惯,我马上就会知道它哪里震撼我了,我肯定不去想这个作品的观念。这一定是某种气场,一下把我罩住了,没有理由。我认为一个好艺术家,是能够一丝不差的将他的直觉在作品中呈现出来,最终这作品就是整体。一进入展场,整个空间就是作品。其实每个人都知道他感觉到了什么,所以我不是一个特别愿意说理论的人。我觉的语言的歧义特别大,我说的观念,跟另外一个雕塑家说的

观念内容完全不一样的,但我就是相信,你看到一个东西有感觉,那个是最真实的,但是事实上是什么感觉,你得仔细分析,但用语言说出来,观者听着又似乎完全是两回事。

艺:但是你承认就是各种媒材之间它的这个性情,或者说人在读它的时候,人会与它有一种共鸣吧?

李:材料本身就能体现出某些,就跟色彩似的,可以产生普遍的体验感受。

艺:我曾经在拙著<光的终极关怀中>将你的作品相对地分成“建筑性”的与“雕塑、装置性”两类:“建筑性”类的是偏空间里和空间对话的,“雕塑、装置性”的作品是偏重于实体对话的。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雕塑与空间的概念就是孪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三度空间就是雕塑的根本属性。能否阐释一下空间和作品的

关系给带来你的这种体验?比如说,同样就像《V》,它在UCCA的空间,和在新加坡的国家美术馆(一个旧教堂)中,作品呈现出的气质就完全不一样。

李: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我认为展厅就是一个游泳池,这就是说我把展厅看成是“前、后、左、右、上、下”——具有6个方向的空间,所以学过雕塑的人特别适合布展的工作。英语中installation是装置的意思,但同时它又有一个意思就是“安装”,所以说我们这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的,这是经过长期训练后获得的,雕塑家和国画家、油画家、版画家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我非常清楚如何调配空间可以产生感觉,但是这只是方法,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方法,但如何能做出感人的作品,这就与方法无关了。

有一段时间,我就特别喜欢有强烈“仪式感”的作品,而这种“仪式感”就与空间有着很大的关系,作品主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非常关键,差一点都感觉都不对。在布展时我一直会反复调整作品,其实这就是在调整作品在空间中的感觉,我的所有本领就是为这个东西服务。我做个展时最有体会,我不是在摆放一个个孤立的作品,而是把所有作品当一个作品来处理,这种空间的调配就非常整体,可以非常好地把握节奏,最终整个展览呈现出一个东西。我在美院5年学到的就是两点整体与形体,徐悲鸿先生说的“致广大,尽精微”就是说的整体与细节的关系,而且这个方法对于当代艺术同样有效,这个理论绝对不变。至于说什么媒介、什么风格这些都是形而下的东西,都是在实践过程中作品指引的。

艺:能说说你现在的作品《被束缚的犀牛》和《上帝在发笑》么?为什么会在用过LED这种特别工业化的材料后想到动物?

李:首先,我不是第一次做动物了,其次,我并不只是想做动物。《被束缚的犀牛》想表现的是一种束缚与冲破束缚之间的这种张力,《上帝在发笑》中,我是置换了《思想者》的造型,并在展览中放在很高的空间中,说不清具体是一种什么概念,但是表达的还是一种仪式感。这既不是为了表现形体表面上发光的

毛,也不是炫耀一种逼真的手法,虽然用具象的形象,但还是在表现一种抽象的感觉,可能在内在上还是延续了《V》的状态。

1  2  3  


下一页节选上一页季拍的诱惑——解密保利第十九期精品拍卖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生活快报》118期
· 关于时间与空间——对隋建国2006 年以来创作方式的再讨论
· 季拍的诱惑——解密保利第十九期精品拍卖
· 艺术、灵感与媒介——对话雕塑家李晖
·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