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志 刘一原《霜枝》--纸本水墨--123cm×192cm--2011年 “一原心象——刘一原现代水墨艺术展”于3月16日至29日在上海美术馆展出。由上海美术馆主办,武汉市文史研究馆协办,展览策划杨维民,学术主持皮道坚。展出期间观众如潮,粉丝如云。“一原心象”深深打动了热爱新艺术的上海观众。作为主办方上海美术馆馆长李磊在开幕式上作了热情发言和高度评价。他说:“我觉得刘老师的作品很优秀,他既是中国现代水墨非常具有代表性和探索性的先锋,同时他又具有深厚的中国人文传统文化精神,这种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如果再把它具体化,就是荆楚文化精神荆楚文化气息,这种气息是代表一种豪放、浪漫,以天地人融合的一种精神气质。今天,让我们能有机会展出和看到刘一原老师的作品,这不光是上海观众之福,也是上海美术馆之幸之福。”刘一原的作品之所以得到上海的厚爱和共鸣,是因为他的作品品质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这座中西文化融合的重镇的品质相契合,是因为他的作品品质与上海的深厚文化底蕴相契合。进取、开放、前瞻是现代精神的标志,是时代品格的标志。 “一原心象——刘一原现代水墨艺术展”呈现上海,融入上海。流丽的色彩,灵动的线条绵延开来,整个展览空间被一种新的生命气息注满。展出的58件作品,色、粉、墨交叠缠绕,编织出一曲曲交响乐章,编织出一首首开放进取的进行曲。这些作品是刘一原在“85新潮”以来,近二十多年的艺术追求的全面展现。58幅作品没有相似,更没有雷同,真可谓一画一道景,一画一世界啊。然而,又都统一在一个整体的艺术风格中。那具有象征意味表现特征的《岳》,充满怀想富有诗意的《萦怀西窗》;有表现生存状态的《生态1号》、《生态负1号》及《第五感受》,有慰抚心灵的《圣音》,也有感怀古今的《楚啸》……这些都是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思绪和情怀的展现。展厅墙上的一幅幅大作品散发出强热的时代气息。的确,时代造就了艺术家,艺术家也创造了时代的艺术。 刘一原在现代水墨上所作的贡献是学术界所公认的。天津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郭雅希撰文:“在他的新语境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忧国忧民的悲颤(《群山怆然》)和心乱如麻的惆怅(《秋野之吟》),有不安的涌动(《溢》)、难耐难解的困惑(《惑》)和忧伤的凄凉(《萋萋》),有宇宙自然的天趣(《云水相间》)和哲理(《生态1-2》、《网的寓言1-2》),有人生的哲理(《容》)和警示(《流光》),有远古楚文化的气息和音韵(《远古风云》),有对历史和当代文化的感悟和沉思(《文化墙1-3号》、《粉丝》),也有悠闲的散步(《随笔1-3》、《清悠》),和各种各样的抽象而又具体的生命形态本身…… 他的水墨画有宋人的诗韵(《秋韵》、《秋痕》)和元人的笔意(《流水行云》、《禅之境》); 有贝多芬、德彪西的交响乐(《进入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感受》、《风之交响》),但却是中国的水墨画和西方的抽象画从未有过的语言和境界。历史上有建树的画家往往不是在语言,就是在意境上有所突破。像刘一原这样,在中国水墨画本体的笼罩下,在语言、在意境上都有突破的画家是不多见的。这是他二十年如一日,强其“写”新其“意”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晶。” 2008年10月刘一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展,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上说:“刘一原的心象风景,可以说是他在画他自己心里的风景。是他对自然风景的感怀,更是他在思想上、哲学上去理解天地人的关系的结果。他的心象风景是他内心对外部世界的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共振、一种共鸣、一种感动、一种回应;他把握了水墨艺术在今天的公共空间下的审美需求,吸收了西方现代的抽象的语言,使水墨融入现代的审美空间。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一种耐看的视觉效果。这是他艺术上很重要的一个特征,也可以说是在中国水墨走向现代、走向当代的一个独特贡献。他的作品能在一个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展示自己的艺术力量。这种力量既是语言的力量,也是精神的力量,是一个艺术家不辜负当代使命所努力做出的一种学术风范。” 艺术家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学术价值,只有与时俱进的创作,才有时代的烙印。已故的德国著名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麦努思说:“刘一原的绘画艺术拥有一个伟大的未来。他的这些杰出作品属于我们这个时代”。 2012年5月6日于长啸阁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