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香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8-28 16:50:32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提及香港,大多人会想到“购物天堂”。这正是香港作为国际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和离岸金融中心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浓重的商业氛围下,香港“文化沙漠”之名也由来已久。所以,近几年香港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城市转型策略”,希望将香港从购物中心打造成为艺术城市。事实上,它成效显著。

“香港是国际自由贸易港,它对艺术品交易免征进口税,各项税收也相对较低。这对很多艺术品经销商是很有诱惑力的。而且,香港的金融中心能24小时的与伦敦、纽约等地的公司进行交易,对藏家和相关企业的财务安排都非常便利。”北京收藏爱好者辛磊认为,内地拍卖公司纷纷转战香港,不管是开辟第二战场,还是想转移市场重心。在香港与北京的这场争夺战中,香港的优势更明显。

与他不谋而合的是,曾为香港苏富比20世纪艺术部主管,现为上海龙门雅集董事长的李亚俐。她在微博上曾说到香港更大的优势并不在于其国际自由贸易港的身份。“香港不止是免税自由港。更有成熟的法制结构和商业体系。让所有专业人士都在相同职业道德立足点上,心无旁骛地各展所长。”

外部的条件纵然优厚,但香港本地的艺术资源相对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得益于于内地沉重的税负和复杂的商业环境,使得国际大型的艺术机构望而却步,香港成为进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众多大型艺术机构的集聚地。

据了解,保利与嘉德都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荣宝也准备将在香港的机构予以恢复,大家的抢滩香港,说到底,是怕错失先机,时不我待。

“香港本来就是一个商业城市,它的商务活动非常的便利,政策非常宽松,税负极低,这样就给很多企业留下了很多发展空间。现在的很多文化企业纷纷布局香港,有的甚至把公司的60%都移去香港,并非偶然,一定是发现了巨大的商机才会做这样的举措。商人是哪里有价值哪里能获利就去哪里。现在的很多文化企业纷纷布局香港,有的甚至把公司的60%都移去香港,并非偶然,一定是发现了巨大的商机才会做这样的举措安排。”

刘尚勇认为,转战香港是时势造英雄,香港是内地艺术机构走向国际化的必然之选。“我国号称是世界上艺术品交易数量份额第一的国家,我们的交易额堪称奇迹,令全世界都羡慕,但我们所交易的内容几乎全是我们自己的美术经典、我国的艺术遗产,连亚洲遗产都是千分之一的概念,更别说西方艺术了。过去我们也做过一些西方油画的专场,但是市场表现不好。因为内地市场的民族性和狭隘性,它就较为封闭,支撑点少。但是,国外拍卖行开设的专场就很多,各国各地的都有。而我们内部的支撑结构几乎都集中在书画这块,连瓷器、铜器、玉器这么丰富多彩的古代传统艺术都无法支撑这个市场,只有书画一枝独秀。那么这个市场就做得太偏激狭隘了,于是就出现了问题,毕竟经典的值得收藏的投资作品少之又少,而我们市场专注在这一点上太久了,马上就会发现枯竭。。一旦资源枯竭,市场存在的理由就幻灭了。市场没有了,所有的资助就会被撤走。”

“今天谈论香港在未来很重要,很多人一定不理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得不去认识到。以前我们说起香港都说那里是文化沙漠,但是今天文化可以被移动,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力迅速而及时。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都市,对文化的包容性和接受能力都是惊人的。所以今天再说香港是文化沙漠,就变成了一个笑话。现在,资金流、信息流、文化流、人员流通等都不受限制了,都在向香港集中。当这些都流向香港时,它就会非常的了不起。”

双城之争或可合作共赢

众多艺术品机构进军香港,人们纷纷担心:“僧多肉少的局面,免不了一番苦战,那么艺术品市场会不会因此遭受重创呢?”对此说法,刘尚勇强调,思维要转换才行,内地拍卖行进军香港是要去参与重新建立一个更大更好更盈利的市场。“市场不是永远都这么大,也并不是说苏富比、保利、佳士得等等的竞争就把所有的市场吃掉了。今天我们加盟香港市场不是为了分旧有的市场而是要去做一个更大的市场,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内地拍卖行去了后会很痛苦。因为怎么争得过这几家权威的老公司呢?连香港话都说不明白,有什么资源什么竞争力呢?所以,如果背负着要争得你死我活的心态,那就必死无疑。我们不是要去抢他们过去的客户、资源、市场,而是给他们带去市场、客户、财富。这样,香港才会接纳你,我觉得这首先是一个思想高度问题。”

“现在香港有着苏富比、佳士得这样世界级的拍卖行,还有亚洲最好的博览会,加上它的零关税,所以,香港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中心地位是毫无疑问的。相对而言,北京应该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学术中心,因为它有最多的画廊,有中国最好的艺术家、批评家。北京更适合纯艺术的发展,更能培养出好的艺术家。论市场交易,北京不如香港;论教育培养,则是香港不如北京。双方可以互相学习,共同促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索卡艺术中心萧富元认为,香港更有利于开展国际拍卖业务,但二者并非不能共存。对于双城之争,他认为可以试图寻找一个合作共赢的方法,共同促进我国艺术产业的发展。比如,北京可以利用文化的优势成为文化中心,香港可以利用商业的优势成为交易中心。双方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海外回流艺术品一直在拍卖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10年海外回流文物大概有2500万件,成交了1800万件,成交额占到了市场的20.9%。高端拍品即成交额超过1000万元的拍品,更是占到了26% 。如果按照成交金额来算,海外回流的拍品差不多占到了市场的40%,所以海外文物回流对艺术品市场是个重要的货源。。”中国拍卖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表示,内地拍卖行转战香港有利有弊,好处是,内地拍卖行转战香港避开了关税,就可以继续征集海外回流艺术品。弊端也很明显,香港营运成本很高,内地拍卖行过去后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运营负担,反过来还削弱了内地拍卖业的集聚效应。“最重要的是,这样做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内地买家在香港买了艺术品后同样面临进口关税的问题,只是把拍卖公司的问题转嫁到买家手上,最终对整个艺术品市场还是会带来消极影响。”

欧阳树英强调:“我们不仅要算市场经济的小账,更要算文化发展的大账。现在的情形对海外回流艺术品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而且即使文物回流了,可能到了香港进行交易后就不进关了。这对我国艺术文化的发展无疑是严重的打击。”

对于内地拍卖公司涉足香港,欧阳树英还有另一种解读:“这是北京和香港互惠互利模式开始的讯号,可以把两地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北京拍卖公司可以借此学习香港拍卖行的规范化运营管理,守望内地市场,改善内地市场的管理状态,开拓发展空间。”

下一页北京: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上一页杭州:艺术融于生活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五十期
· 杭州:艺术融于生活
· 香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北京: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济南:注重本土艺术家的推广
· 福州:传统收藏根深蒂固
· 广州:多样化的收藏市场
· 武汉:书画市场的那些人,那些事
· 成都:复合与多样性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