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艺术产业的发展上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可是掣肘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阻力往往也来自于这些天然的优势。 天时: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政府的大力支持对艺术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比如在中法两国政府达成互办文化年活动的协议后,“法国新浪潮当代艺术展”在京顺利举行。试想如果没有政府间的合作,单纯依靠美术馆、画廊的力量来操作这样的大型展览,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很多时候政策的不稳定让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如履薄冰。据悉,这次的“查税门”只发生在北京海关,全国其他各地的海关都没有动静。而且,两个月来也一直没有任何机构出具文件来说明“查税门”事件的原因及结果。这不得不让艺术圈人心惶惶,各种揣测漫天飞。甚至有人撰文称:“据海关内部人士透露,新从外省调进北京海关的一位局长不甚了解从1996年起一直实行十几年的文物艺术品的‘复出境政策’,查税是他突发奇想的结果。” 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政策的利弊都首当其冲,而现今不稳定、不透明的行政指令,让各艺术机构如芒在背。 地利:北京拥有众多的展馆和艺术园区。我们有798、宋庄、草场地等艺术园区;还有七百多家画廊;更有政府投入了几百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基金、保税区等。可惜,有人说,制约北京文化发展的很大一个因素就在于,我们太注重“地利”了。我们的艺术区虽多,却没有像纽约的苏荷区、巴黎的蒙马特区、伦敦的凯姆敦区等孕育出伟大的艺术大师,甚至随着北京市的发展,这些政府投入重金的艺术区正面临房租上涨、艺术家生存难以为继的问题。 “文化肯定不应该附着在水泥块上,它是附着于人的脑袋上的。或许是我们的投资方向有问题,我们太注重在水泥块上进行投资,比如文化广场、文化大厦等,基本都是房地产、水泥壳工程,那不叫搞文化。”北京荣宝拍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你要对人投资,要包装你的文化明星。香港有一个特点就是很愿意包装明星,很愿意把钱投资在人的身上。我们在投资文化的时候方向出现了偏差,我们把钱放在水泥壳上而不是人的脑壳上,我觉得这也是文化重心偏移的原因之一。” 人和:北京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地域人文优势显著。批评家、艺术家、收藏家都集聚于此。刘尚勇认为,在北京进行中国艺术品的交易有文化上的便利,价值认知上的共通。但是“随着丑闻的出现,专家变成‘砖家’, 大家开始怀疑北京的文化优势了,这是一个根本的内伤。随即又出现了不把艺术品交易中心打垮誓不罢休的一些人,本来我们的文化建成根基就很薄,好不容易起来了又被打垮了。后来国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还是以鼓励为主,批评和管理随后跟进但是不要过于激烈。虽然现在有所控制但却给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伤害,所以说当你有很大的文化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利的方面,更何况优势在只有这样一个单薄的情况下时,不利的方面一出现便很容易被击垮。现在许多专家都减少了对此行业的服务,因为怕又被报道为丑闻。那么这个市场存在的基础是什么?” 在今年的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了要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立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统筹100亿元支持文化发展。近日,北京市又成立全国首家省级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构——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野心直指“为推动首都成为全国文化精品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聚集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信息传播中心和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做出积极努力。”这一切都可以看出北京市政府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的势在必夺,可是北京能否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这不仅仅事关“艺术文化”,还有京港之间整体经济的差距,签证、关税等制度的差别。目前,北京对文化产业的优惠措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想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也会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