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平民美学与精英创造的奇妙结合——李向明的艺术作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8-13 14:30:25 | 出版社: 《世界艺术》

 

乡村调查之二|180 x 180cm|综合材料|2012

看似偶然,他在自己的家乡河北农村“发现”了他从小就熟悉的“补丁”中蕴藏的美感,那些衣服上、被褥上、布袋上、各种装饰织物( 如窗帘、挡布等) 上面的“补丁”的美感是体量的、构成的、肌理的、色彩的,是一种手工技艺和文化,是劳苦妇女出于生活的需要倾注了自己心血的艺术创造。这种艺术创造虽然含有潜意识的因素,但也无可避免地记录了她们苦中求乐的心境,也展示了她们祖祖辈辈沉淀下来的审美意识。这些带有“补丁”的物体本身便具有艺术品的性质,但是要“发现”它们,必须要有“艺术的眼睛”。

2005 年,李向明从河北农村搜集了大量有补丁的织物,经过清洗后作为艺术材料用于他的创作中,成为他绘画创作的资源。2008 年,他创作了一组题名为“平民美学”的绘画作品,画面上的主要图象便是他从农村搜集的破旧织物。顾名思义,他首先想到的是这些破旧织物曾经的拥有者—劳苦大众,并引发他关于“生活的、文化的、历史的,以及政治的、人生的”思考。2009 年,他将上百条带补丁的口袋充实后作为装置参加艺术展,这是一次很大胆的尝试,但他似乎没有往这个方向继续走下去,他仍迷恋于绘画创作和倾向于带有装置性的绘画创作,而不是纯粹的装置艺术。我思忖他之所以如此作为,是因为他的心灵深处有唯美主义的情结,他深受以点线面、色彩、空间、构成为基本元素的中外传统艺术的熏陶与感染而难以与之断绝情缘,他在绘画构成和色彩上有一般艺术家所不及的感觉和能力。他做装置艺术的动力来自于美的感动,而形式美感恰恰是现代装置艺术所回避与摒弃的。当李向明的思路转回以追求绘画性为主的表达方式时,在他面前展现出可以放开手脚施展艺术才智的广阔空间。

如果从李向明近年来作品的标题中抽取几个词汇作为“主题词”来概括他艺术追求的话,那便是“山乡”、“田野”、“故园”、“原始的构成”、“补丁”、“梦”、“唱挽”。凭他的艺术敏感和修养,他把实物( 带有文化记忆的破旧织物) 和绘画元素做种种组合,创造出一幅幅既有丰富艺术美感,又有哲学意义的画面。不论是色彩斑斓还是色彩单纯质朴的,它们都具有现代构成意味,也都具有强烈的抽象性。它们使我们想起一些西方现代主义画家马列维奇、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保罗·克利、米罗等人的创造,无疑李向明从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启发。但是,他的创造又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大师,那就是他立足于中国土壤和文化资源,寻找到了独特的艺术创造元素,也从中国艺术的意象说中吸收了营养。他作品中的抽象不同于西方的抽象主义,在点线面和色彩的组合中,运用和发挥了民族传统书法线条的韵味,不少作品甚至借鉴了传统山水画的构图。至于李向明依据的“平民美学”理念,以乡村破旧织物上的补丁作为艺术材料,更是在现代艺术史上少见的。可以说,他的艺术创作是平民美学与精英艺术的奇妙结合。

1  2  


下一页王冬龄《黑白至上》上一页绘画未死——刘炜《一人儿画》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世界艺术》七八合订本
· 迷失之泽
· 悬丝
· 绘画未死——刘炜《一人儿画》
· 平民美学与精英创造的奇妙结合——李向明的艺术作品
· 王冬龄《黑白至上》
· 天人合一,当代水墨——黄骏《超浓墨》
· 菲利普- 洛卡·迪科西亚——透过光影描摹真实的摄影家
· 向京——以细腻的肢体语言对话世界的雕塑家
· 刘韡——颠覆秩序探求真实的艺术家
· 叶永青——用简单笔触描绘生活本质的油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