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南北各地的古玩市场上,经常能见到一种在白釉地上用红绿黄白黑等各色彩料绘出桃花、翠柳和黄鸟图案的瓷器,这就是民国时期流行的所谓“桃柳争春”瓷器,或称之为“柳树黄莺”、“绿树黄莺”瓷器。在民国时期的各类瓷器中,如果说“居仁堂制”、“静远堂制”等款的瓷器代表民国时期名贵的宫廷瓷,珠山八友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等绘瓷名家的新粉彩瓷代表当时最具艺术风韵的观赏瓷,那么桃柳争春瓷器则属当时寻常百姓广泛使用的民间生活瓷。 桃柳争春瓷器的制作历史虽然仅有短短的几十年,但存世数量尚大,品种也很多:大件的有双耳大瓶(掸瓶、嫁妆瓶)、将军罐、冬瓜罐(图1)、帽筒、花觚等,大都用于陈设;中小件的有大小各种茶壶、撇口折肩铺首耳瓶、撇口溜肩鼓腹瓶、糖缸、盖杯、盖碗、小碗、咖啡(奶)杯、盘、渣斗、粉桩(节盒)、油盒(扣盒)、肥皂盒、小罐、水仙盆等等,多为生活日用瓷。无论大件还是小件,存世多成双成对,如成对的大瓶、帽筒、盖缸、粉桩、盖碗等,实用与观赏并重。为避免单调,成对的器物,造型虽两两相同,图案也均由桃花、柳树、黄鸟组成,但图案的布局则稍有变化。如果其中一件绘翠柳的枝叶于画面左侧,桃花在右侧,另一件桃柳的位置则与之相反:同时黄鸟的方位和朝向也作相应的调整(图2、图2-a、图2-b)。构图上的变化,使得这类瓷器在陈设时图案左右对称,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在图案的绘制上,这类瓷器有比较固定的格式。通常是在器物的主要部位绘桃树和柳树各一株,桃树的主干较细,而柳树相对粗大,二者作相交状。桃树主枝上大都绘三朵盛开的桃花,通常两朵粉红,一朵色白,也有绘一红一白两朵的。花很少有俯仰倚侧的变化,大都呈正视形,中间是花蕊,其外环列一到两轮花瓣。一般较小的器物花瓣为一轮,五个花瓣,看上去类似梅花。较大的器物常常绘两轮花瓣。粉红色的花,花瓣的根部颜色较浓,而上半部较淡;也有瓣尖色浓而根部浅淡的。每一朵花之外,都衬托数片绿叶,叶尖大多向上,似朝天的小刀。在桃树的细枝上,绘有几个花蕾,亦衬托几片绿叶,有时也见绽开的花朵,但个头要比主枝上的小一些。花蕾也有粉红和白色两种。叶片大都狭长而端尖,类似豆荚,外形和叶脉用黑色细线勾出,再染以绿色。柳树不仅主干画得相对粗大,而且颜色略重,多呈黑色或蓝灰色,别于棕色的桃树树干。树干上往往绘出几个树瘤,以显其粗糙的纹理。细的柳条柳叶用若干黑色的细短弧线或直线并涂染数笔绿色表现,显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在树冠顶部,露出些许黑褐色柳枝,绿色的枝条便有下垂之感。(全文详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27期) |